没有美国苏联的援助,我们能否打败日本
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是稍有战略头脑的人都明白的道理。德国不把英国打垮就东进也是所有人公认的战略败笔。日本如果能有信心打到重庆,绝对会先解决中国再下东南亚。实际情况是日本根本没能力再向西了,无论陕北的共产党还是重庆的国民党,日本都打不动。日本并不是不知道自己国力差得太大,日本上层当时是寄希望于历史重演。蒙古和满清征服中国,都是有个核桃效应,就是在外围激烈抵抗,南宋在襄阳扛了蒙古四十年。清兵也没能力自己打破长城一线的防守。但一旦打破壳,宋和明就崩溃了。但实际上这个情况没发生。日本根本没办法在同时稳定占领区和继续西进,才改变策略,先打东南亚。
多线只是存在主战场和分战场,比如欧洲北非。不是我说的主力部队腹背受敌,而是在两面同时对抗主要对手。不要说希特勒,拿破仑都不敢这么做。最后不得不两线作战,都是被迫的。如果当时日本肯配合德国主攻苏联,苏联也没有把握撑下去。
我说的日本国力不足,不是说中国比日本强,是日本自身的人口和资源不足以顺利吞并中国。对日本,石油并不是最紧迫的事情,因为日本陆军并不需要那么多石油,陆军真想要战略资源,还不如穿过中亚打苏联的油田和粮仓。如果日本能拿下中国,至少需要五年十年的消化和整合,又可以自然而然地向越南,缅甸和泰国进军,这样扩张,美国的封锁,对日本并没有太大的威胁。日本对石油饥渴的是海军,但海军扩张的结果就是必须要挑战美国。最后海军观点占了上风,根本原因还是陆军没办法速胜中国,占领中国的战略失败。战争机器开了就不能停,只能挑战美国。
所以,太平洋战场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中国。蒋介石把仗打得那么难看,有能力的问题,后期则更多是担当的问题,他指望最终美日冲突来取得抗日胜利的看法并没错,但自己不肯牺牲,不自强,最后彻底失去了民心和美国很多势力的尊重,也葬送了自己的政权。至于关东军,苏联不动手,日本本土就败了。中国军队当然早晚也能把所谓的满洲国灭了,无非就是时间和人命,说实话,与其自己死几百万人打四年内战,不如用这些人命和时间打关东军。
拿下中国第一是获得进可攻退可守的大本营,而且能避免两线作战。第二,美国这个阶段和日本的冲突还是间接的,是通过中国做媒介角力,拿下中国,自然也就赢了和美国的角力,就把难题丢给美国,美国人必须去找理由说服国内直接介入战争。南下太平洋就必须对美国直接宣战,在搞不定中国的前提下,就是以日本本土的资源和人力对抗中国美国两个大国。美国不直接参战航空汽油的意义也不大,飞虎队对战局能有多大影响,关键还是陆军。国内生产的困难和这么重大的战略决策相比较,也不是一个理由。所以,这些事实更说明,关键问题还是日本无法战胜中国,只要日本和中国进入僵持,日本战略上就输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