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慈安太后是广西柳州妹吗?为什么她的猝死对清王朝影响是致命的?
迪丽瓦拉
2025-07-12 06:32:30
0

在广西,提及柳州女孩,柳州话都称之为“柳州妹”。柳州由于靠近贵州湖南,山区丘陵地形,气候也是冬天湿冷夏天闷热,自然很多柳州人都是身材高挑皮肤白皙。

柳州妹给人感觉如螺蛳粉里火红的辣椒,美女比较多,说话直,心肠直,做事情也是精明干练。

慈安太后——广西柳州妹

现在,据一些历史资料考证,

晚清时候与慈禧太后一样垂帘听政的慈安太后,也出生在广西柳州,乃柳州妹。

而且她一生在政坛上所作所为,也体现了她具有柳州妹干练的性格。

现在,看看慈安太后的人生经历,

从她的父母来看,可能也的确出生在广西柳州。

我们看看在《清史稿·列传一:后妃》中留下了对慈安太后身世的记载:

“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广西右江道穆扬阿女”

在这里,孝贞显皇后就是慈安太后的尊号,指出她全名叫钮祜禄氏,乃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的女儿。

在清朝,广西一共有四道,分别为桂平梧郁道、右江道、左江道、太平思顺道。穆扬阿管广西的右江道,驻扎在广西柳州府(也就是今天广西柳州市)。

所以,慈安太后自然也出生在广西柳州。

百度百科也证明,慈安太后在道光十七年七月十二日(1837年8月12日),出生在广西柳州府(今广西柳州市)的马平县。

她的八世祖父乃是清初功臣、一等公额亦都。慈安的钮祜禄氏之姓名,也是满族八大姓之一。她的姑父是郑亲王端华(咸丰顾命大臣之一)。

从中,可以看到慈安太后乃满洲镶黄旗的后代,也是八旗子弟,在清朝乃正宗的皇亲国戚。

清朝时候的柳州,肯定没有今天这么繁华,慈安太后童年时候肯定也没吃过今天的螺蛳粉。在她少女阶段,

也就是十六岁时候,也就是咸丰二年入宫,就被入选为皇宫的嫔妃。

十六岁的慈安,闪电般成为皇后

入宫的慈安,在咸丰二年四月封贞嫔,五月晋贞贵妃,十月立为皇后。可以看到,慈安太后入宫攀升速度非常快,这在整个清朝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当慈安被册立为皇后的时候,也就是十六岁。十六岁,现代看来还是在初三学生,可是在古代也是一个女子出嫁当妈的年龄。

可当时十六岁的慈安,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少女,却是大清帝国的皇后,母仪天下。

能获得如此高的权位,可以看到少女时候的慈安,也展示了自己超过一般常人的打理后宫事物能力,具有超过一般女子雍容大度的气质。

在另一个方面,也可以充分证明慈安太后在外貌姿色、气质、人品、修养也是超越常人,乃精明干练的女人!

当时,后宫也聚集了全国的上等杰出女人,要管理后宫这一群能力卓越的妃子,可谓难上加难,需要高超的管理能力。如果后宫妃子搞事起来,无风要起三尺浪,平地都会生波澜,一点小事妃子都会兴风作浪,借此把皇后废黜。

但是,慈安却能坐在皇后的宝座,一直笑到生命的最后,这也证明了她人品与能力的出类拔萃!

慈安入宫、理政朝廷的时代,也是她的青年与中年岁月,更是清朝统治的晚清,也是朝廷力量逐渐衰微与风云变幻的时代。

虽然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都是历史上在咸丰皇帝死之后,对年幼的继任者——同治皇帝“垂帘听政”的皇后

,但很多人记得都是叱咤晚清风云数十载的西宫太后——慈禧太后。但是,在众多历史事件中,也表明慈安太后虽然没有慈禧耀眼,但她作为一个半封建社会的传统女子,尽自己职责做了一位典型而称职的皇后,

在晚清内忧外患的动荡时期,以自己力量挽救了晚清风雨欲摇的格局。

接受托孤的慈安太后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为了躲避英法联军的侵略,咸丰帝连忙跑到热河的承德避暑山庄。

当时,咸丰帝看着大好江山被英法联军打得体无完肤、片甲不留,忧郁烦闷的心情也是无法排遣,于是只能对身边的宫女、太监出气。慈安善解人意,非常贤惠,理解身为自己丈夫——咸丰帝的郁闷心情,一方面柔情似水地宽慰咸丰帝,

另一方面也好言宽慰受着委屈、无辜的奴仆,可以也尽够了一个妻子以及母仪天下的责任。

之后,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病逝了。

临死之前的咸丰皇帝,知道自己活不久了,马上归西,也知道继任皇太子同治年仅六岁,无法主管朝政。

为了保住皇位,咸丰皇帝虽然年纪不大,却是心机深沉,在弥留之际盘算了一番,做好托孤的工作。

咸丰皇帝担心继任者——同治皇帝生母慈禧太后的权力太大,于是就在弥留之际,

把皇后慈安单独召到身边,授予密旨一道,授予她享有处置任何人,尤其是处置“恃子不法”慈禧太后的最高权力。

同时,咸丰皇帝也给予慈安皇后“御赏”大印,继任皇帝的皇长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生母慈禧代为掌管),

八个顾命大臣发布一切政令,

都必需盖上慈安太后的“御赏”与慈禧太后的“同道堂”两个印章才有效。

咸丰皇帝就是想借助于权力分衡的方式,防止同治生母慈禧太后的权力太大,也防止八个顾命大臣位高权重。

通过咸丰皇帝的托孤,可以看到对当时皇后慈安太后是非常信任!

在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咸丰皇帝非常器重慈安皇后的能力。

这样,同治皇帝登基,

然后由东宫皇太后——慈安皇太后,以及西宫皇太后——慈禧皇太后联合辅助六岁同治皇帝。

辛酉政变的慈安太后

可是,咸丰皇帝死之后,原本想借助两个皇太后与八个大臣权力平衡的格局全被打破。两个皇太后与八个大臣的权力斗争,也演变为一场血腥的政变。

后来,两个皇太后为了打压八个顾命大臣的权力,发动了一场残酷的“辛酉政变”。

造成这一政变的根本原因,也是因为顾命的八大臣对朝廷大事的专权,对两宫皇太后的傲慢。

一切朝廷政令,八大臣都不与两宫太后商量,甚至连咸丰皇帝规定的朝廷诏旨需要两宫太后的共同盖章才有效,也不去照搬。

在八大臣看来,两宫皇太后也不过是一介妇人,妇人的职责就是处理好后宫的事务。

而且,他们认为妇人干政不仅违背“男主外女主内”的儒家传统,这两个皇太后也只负责处理好后宫事务就可以了。在作风方面,八大臣甚至飞扬跋扈,对年幼的同治皇帝都是大声呵斥

,这些举动无疑都是引起了两宫太后,尤其是皇帝的生母——慈禧太后的极度不满意。

这样,

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联合,再加上慈安太后的支持,发动了辛酉政变,推翻了八个顾命大臣。

诛杀安德海

之后,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两太后也开始了垂帘听政,共同辅助年幼的同治皇帝,但实质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统治了四十七年之久

。但慈安太后时候,也不是慈禧在一手遮天。慈禧与慈安两宫政治共同垂帘的时代,政策是比较英明,主要是慈安也用自己的力量牵制慈禧的权力。

慈安在垂帘听政的时候,干得最具有魄力与最有决断力的决定,

就是“立命诛杀”安德海。安德海为什么一定要杀,主要也是因为他是慈禧的亲信。

话说到

安德海是当时皇宫的总管太监,也是慈禧的亲信。

他为人聪明伶俐、善于察言观色,看到慈禧在朝政上的能力与野心,一心也巴结慈禧。而且,安德海在巴结慈禧的时候,也是阿弥奉承,善于揣摩人心,不露痕迹。

在“辛酉政变”时候,安德海对主子慈禧忠心耿耿,快马斩乱麻地一举铲除了八大臣的肃顺集团,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慈禧太后当政之后,安德海看到倚仗的主子当权了,更是春风得意,飞扬跋扈。在同治七年的冬天,既然敢张灯结彩、大摆酒宴,不顾皇宫太监的身份,正式纳娶徽班美人马赛花为妻子,也引起了京城不少骚动。

对于安德海这些违反宫中规矩的行为,

慈安太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半点表示,仿佛很软弱。可是安德海得意妄为的时候,也错看了慈安太后的决断力与忍耐力。

于是,在同治八年(1869)

,安德海置满朝文武百官不顾,趁着去江南一带置办皇帝龙衣的机会,一路上铺张浪费,大张龙旗,借此为召训沿途的地方官,厚颜无耻地索要贿赂费用,

这也是明显违反了清朝的祖制——“太监不得出宫”的铁律。

之后,山东巡抚丁宝祯一上奏。虽然慈禧太后是有意袒护,但是慈安太后毫无犹豫,下令立马“诛之”。

当命令下达的时候,朝野上下,无一不是拍手称快,痛快把这个恶霸除掉。当时,慈禧太后即使再心疼,

也不敢理直气壮对抗名义上最高的皇太后——慈安,因为她才是清朝的大当家。

从这里,可以看到慈安太后的精明干练。慈安杀掉安德海,也有她的理由。第一不能让安德海无法无天,要遵守宫廷规矩与维护祖制。第二也是借题发挥

,借着杀了慈禧大红人为借口,防止宦官擅权,也威慑慈禧不能胡作非为。也可以证明,

慈安太后也是一个有魄力、有能力的女人。

在史书记载,在慈安与慈禧两宫垂帘听政的时代,

慈安的优点在于德,有着无与伦比的感召力与凝聚力。慈禧太后的优点在于才能,大小政务,都能从容处理。两人可谓是各有所长,相得益彰,配合默契。

慈安太后对慈禧的谦让

在两宫太后共同垂帘听政大局定局的时候,

慈安太后也做了一件令慈禧太后非常满意,甚至有些感动的事情,那就是邀请慈禧居住在同心养心殿。

按照清朝的后宫组制,按照清朝的后宫组制,嫔妃的子嗣在名分上都是皇后的子女。虽然慈安是同治皇帝的嫡母,却应该对皇帝有绝对抚养权。

在同治登基之后,作为皇帝身份应该居住在养心殿,慈安太后作为嫡母身份也应该入养心殿照料与抚养孩子。

慈禧虽然是同治皇帝的生母,但由于妃子出身,乃庶母的身份,根据宫中规矩只能住在太后的宫殿里,没有资格进入养心殿与儿子一起生活,朝夕共处。

当看到慈禧与同治分房而住的尴尬境遇,慈安也是非常善解人意,有着全局观念。

她下令关门其余各宫门,请同治的生母慈禧与她这个嫡母同居养心殿,一起抚养六岁的同治皇帝。这一做法虽然是破坏了宫中规矩,分出了自己的专一抚养权。同时,也不利于慈安太后培养对同治皇帝的感情,

对慈安虽然不利,但对清朝大局却是有利。

如慈安太后说的:

“吾两寡妇人抚一孤子,设不幸奸人乘机造作语言,居间播弄,则天下大事去矣。今寝处一所,朝夕相见,各坦怀相不,谗何山兴?”

在这一番话中,慈安说她与慈禧两人都是“两寡妇人”,也令慈禧滋生起同病相怜、相依为命的感慨之心。

而且,慈安也强调现在大清的航船在凶猛的骇浪里支撑,如果昔日两个共事一夫的女子不能同气连枝,

还整天勾心斗角,互相滋生嫌疑,“天下大事去矣”,也就是大清的江山都不保。

慈安的这一番话,从女人的处境出发,卸下了慈禧心里的负担。同时也表明,慈安太后是把慈禧当好姐妹来对待。共同居住在养心殿里,

免得旁人对孤儿寡母的闲言杂语,是为大清江山全局着想,也令慈安倍感到尊重与诚恳。

可以看到慈安是非常善解人意,也是很有全局观念。

对于慈安的做法,慈禧可谓是高兴又意外,也是格外的恩典。慈安谦让慈禧,并不是甩掉抚养同治皇帝的责任,却是如亲生母亲一样关怀与呵护,疼爱有加。这样,同治皇帝对慈安皇太后更是尊敬、亲近,如同一对母子。

从这一件事来看,如果说“贤内助”一点也不为过!

慈安太后的功绩

在同治年间,清朝廷对内剿灭了太平天国起义,对外与英国暂时修好,重用汉族官僚,积极推行洋务运动,出现了比较安稳与和谐的“同治中兴”。“

同治中兴”的出现,与慈安太后功绩是分不开的。慈安太后的主要功绩在于制衡了慈禧太后的权力,缓和了慈禧对皇权控制欲望的膨胀。

而且,慈安太后也调节了慈禧太后与恭亲王之间的冲突与对立,这一点在慈安逝世之后,当慈安太后死之后,恭亲王也就慈禧痛斥,并且罢免一切职务,闲居十年之后才因兵事被再度起用。

可以看到,慈安死之后,慈禧与恭亲王两人缺乏一个调和者,两人的合作关系就此终止。

结语:

慈安太后在1881年4月8日突然患病暴毙,享年四十五岁。慈安太后的去世,最大受益者就是慈禧。

因为慈安太后的存在,是咸丰皇权的象征延续,在一定程度上也压制了慈禧太后政治野心的扩张,制衡了慈禧的权力。

而且,慈安的猝死,对清王朝的影响是致命的。从此,慈禧太后缺少了权力的制衡,就一直大权独揽,唯我独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把大清江山一步步拖垮,一直走向覆灭!

可以看到,出生在广西柳州的慈安太后,虽然在历史上没慈禧耀眼,却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掌权者。她也用自己柳州妹干练的性格,在大清政治舞台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三国守城名将霍峻父子的传奇人生】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长卷中,除了家喻户晓的五虎上将外,蜀汉阵...
原创 日... 感谢您的关注!点击右上方关注按钮,您的支持是我们持续创作的动力,希望能为您带来愉悦的阅读时光。 1...
被割肉最惨的亚洲国家之一:损失... 在东南亚的历史长卷中,泰国书写了一段小国在殖民浪潮中捍卫独立的传奇故事。这个曾经称雄中南半岛的古老王...
原创 梁... 1967年3月,中央军委正式任命梁兴初为成都军区司令员。接到调令后,他立即动身前往成都赴任。到任后的...
原创 吴... 吴敬中与他的四大金刚:谍海浮沉中的枭雄与棋子 熟悉民国谍战史的读者对吴敬中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历史...
原创 《... 《三国名将徐晃与叛将孟达的传奇人生》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故事中,徐晃是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猛将。这位...
原创 中... 《重新审视历史上的暴君:从商纣王到成吉思汗》 最近热映的《封神榜》让商纣王的暴君形象再次深入人心。...
康熙能否称得上千古一帝?意大利... 中国历史上最崇高的评价莫过于千古一帝这个称号。最初,这是史学家对秦始皇嬴政的专属赞誉。但随着时间推移...
原创 他... 说到我军炮兵的发展历程,很多人会想起炮兵之父朱瑞将军。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朱瑞之前,还有一位为炮兵事业...
原创 司... 乱世枭雄与他的死士军团 黑暗时代的崛起 在那个群雄割据的动荡年代,战火连绵不断,王朝更替如同走马灯般...
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格局和经济... 中华民国八大总统银元 钱币是国家或地区正式发行的货币。钱币包括主币和辅币,以及货币文化的衍生物。中...
原创 这... 【改写后的文本】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更像一位手不释卷的读书人,而非运筹帷幄的军事家。但这位深谙实践是检...
原创 在...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郭威 开国后周) 郭威其人,并不残...
原创 李... 慈禧太后身边的传奇太监——李莲英的崛起之路 晚清权力中心的特殊人物 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时期,慈禧太后...
原创 华... 【三国名场面:华雄叫阵时,曹操为何不派大将出战?】 虎牢关前,西凉猛将华雄横刀立马,嚣张的叫阵声震得...
原创 清... 【改写后正文】 嘉庆十六年,政绩斐然的两广总督百龄突然接到圣旨——因治理有方被调任京城,出任满刑部...
原创 宋... 北宋历史上,宋英宗赵曙确实是一位存在感较低的帝王。与那些功绩显赫的君主相比,他在史书中的记载相对简略...
原创 胡... 关于国民党将领胡宗南是否通共的历史争议 著名历史学者张戎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国民党在...
原创 晚... 历史上总有一些思想超前的人物,他们的预言在后世一一应验,因此常被戏称为穿越者。比如西汉王莽推行的社会...
康熙向他许诺:只要大清在,保你... 【历史趣谈】第439期:帝王诺言抵不过改朝换代?看雍正如何终结康熙心腹家族 开篇导读 俗话说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