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董卓弃洛阳于火海中,不顾百姓死活,也要西迁,这究竟是为何
迪丽瓦拉
2025-07-12 06:32:59
0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董卓挟献帝以及公卿百官、洛阳百姓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西迁之行,此次迁都的目的地就是长安。东汉之初就一直绵延不绝的迁都思潮终于在东汉末年变成了现实。迁都途中,董卓的步兵骑兵一路追赶,胁迫洛阳上百万的百姓西迁关中,由于途中粮食的匮乏,饿死者及相互拥挤踩踏而死者遍布于道路中,景象甚为凄惨。

而洛阳的宫殿、苑囿、百姓民宅也在董卓西迁后,付之一炬,在一片火海中变为废墟。在迁都的过程中,包括董卓在内的公卿百官、官兵、百姓都免不了舟车劳顿,但为什么一定要迁都长安呢?我们从以下几个原因中去分析迁都的原因。

一、关东反董联军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东汉末年,皇权衰微。外戚与宦官轮流当政,严重破坏了东汉政局的稳定。此时,宦官猖獗,大将军何进欲除掉宦官,遂密诏董卓率兵进京。可谁能想到,入京之后的董卓,大权独揽,废少帝,立献帝,欺辱朝臣,残害百姓,无恶不作。

而此时关东群雄并起,欲联合进攻洛阳,讨伐董贼。董卓听闻此事,欲挟持汉献帝迁都于长安。《三国志·武帝纪》载:“初平元年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觽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卓闻兵起,乃徙天子都长安。卓留屯洛阳,遂焚宫室。”

《三国志·董卓传》中也有对此的记载:“卓以山东豪杰并起,恐惧不宁。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长安。”虽然“数万人”的说法,现在在数量上无从考证,但依据当时的形势,以袁绍为盟主的十一路诸侯兵力在二十到三十万,相对于没有多少兵的董卓而言,这可谓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与其拼杀,势必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更何况盟军中的几员虎将也够董卓心有余悸的。

卓谓长史刘艾曰:“关东诸将数败矣,无能为也,唯孙坚小敢,诸将军慎之。”胡轸、吕布、甚至董卓本人都曾被孙坚击败过,可见,关中联军中的孙坚可谓是董卓最为忌惮的人物,他的存在对董卓形成巨大的威胁。老谋深算的董卓在连吃几场败仗之后,趁自己的主力元气尚在的情况下,决心挟持献帝迁都撤退。

二、迁都思潮所带来的影响

自东汉以来,迁都思潮不绝于耳。到东汉末年,迁都已经成为了王权更迭的重要手段。而谶纬,这个被人们有计划地编造出来的文明神话,往往已成为人们实现其政治目的的工具。东汉末年,董卓乱京,将大权独揽于一身,欺辱朝臣,百姓生灵涂炭、流离失所。

关东义军起兵讨伐,董卓甚为惶恐,遂挟献帝欲迁都关中。为了达到迁都的目的,其引《石包谶》中:“宜徙都于长安,以应天人之意”来为迁都洛阳找到了合理的理由。董卓因为害怕关东群雄讨伐而欲迁都关中,其所依托的《石包谶》与王莽篡汉后欲应图谶而迁都洛阳有异曲同工之妙。《石包谶》何时、何人所作,均不详。

但其迁都的主张与东汉前期的迁都主张是一脉相承的。欲挟天子西迁的董卓,曰:“关中肥饶,故秦得并吞六国”,“三辅平敞,四面险固”等,都与东汉初年,杜笃所作《论都赋》所言甚同,无外乎称赞关中形胜,经济发达罢了。

所以,迁都思潮对于汉代社会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但董卓提出迁都的想法后,立即招来朝廷上下的一致反对。司徒杨彪对此提出了异议,太尉黄琬、司空荀爽及朱俊、陈纪等大臣,也纷纷对此表达出了自己的不满,立场达到了一致,无不反对迁都西京的。

此时,特别是关中地主集团,在袁绍大军准备西进讨伐董贼的声浪中,在军阀混战局面就要出现之时,他们也并不想把祸水引到自己的地盘上。但董卓的擅权和一意孤行,使得反对西迁的声浪很快平息了下来。那些反对董卓迁都的大臣们,也被一一处死或罢免。

在西迁的道路上,再也没有反对的声音了。至此,一件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在经历了两百年励精图治所开创的大帝国,顷刻间化为乌有。而董卓挟献帝进入长安后,兵作不休,战争频繁,也遭到了空前绝后的大浩劫。

二三年间,关中竟然很少能看到人的踪迹。关中地区经济的彻底残破是东汉末年董卓被杀之后,董卓的部将李榷、郭汜举兵入关,先是为董卓报仇,后又相互攻击,战争接连不断,关中地区重新陷入战乱,百姓逃亡,田地荒芜,致使“长安城空四十余日,强者四散,赢者相食。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大汉王朝的基业就这样灭亡了。

三、洛阳在地形上的不利条件

洛阳地处豫西山区最东端一个被四面包围的谷地里面,在洛阳的东方、西方、南方、北方,除了一些关隘以外,则完全暴漏在空旷的平原地带。实际上处于一个无险可依的地理环境下,战略地位很不利于防守。

在洛阳通往豫东平原的道路上虽有著名的虎牢关,坚固的虎牢关也只有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了。但与背靠渭河平原的函谷关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洛阳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供给就成了主要问题。其补给主要依赖于豫东平原,每当洛阳发生战事,特别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供给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了。

秦汉时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在荥阳旁修建了敖仓,并囤积大量的粮草作为补给。但敖仓一旦失手,随之而来的就会是毁灭性的后果。当年,刘邦与项羽在荥阳附近展开了生死对决,项羽在形势上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此时刘邦派出彭越在项羽的后方袭扰,致使项羽出城追击,而其手下妄动丢了敖仓,致使项羽全盘皆输,自刎于乌江边。可见,敖仓在当时对于洛阳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一旦断了粮道,战局就凶多吉少了。

四、关中地区的富庶为建都提供了便利条件

董卓迫于联军压力,欲挟持献帝西迁长安,这在朝廷内外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后汉书·董卓传》载:卓欲迁都长安,召公卿以下大议。司徒杨彪曰:“昔盘庚五迁,殷民胥怨,故作三篇以晓天下之民。今海内安稳,无故移都,恐百姓惊动,麋沸蚁聚为乱。”卓曰:“关中肥饶,故秦得并吞六国。今徙西京,设令关东豪强敢有动者,以我强兵踧之,可使诣沧海。”

董卓想迁都长安,但遭到了杨彪等大臣们的反对,认为这样无故的迁都,势必会造成一种混乱的局面,而董卓自有他的理由:“关中是个土地肥沃、经济富庶的地方,当年秦国就是依靠关中优越的地理和经济条件灭六国自立的,如今我们要是迁都到长安立国,如果关东豪强有敢轻举妄动者,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足以对他们起到震慑的作用。”

从秦汉之际的全国形势来看,长安洛阳长久占据着国都的位置,且其所在的关中和关东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从前文所言,关中地区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地位来看都处于极其有利的地位。首先,其境内沃野千里,物产资源极其丰富,附近又濒临巴蜀农业区和西北畜牧区,经济相当发达;

其次,其四周为秦岭、北山山系及黄河所环绕,有四塞以为固;北有萧关,西南有散关,东南有武关,东有函谷关等,形成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殊有利地位。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保证了秦国的发展并消灭了东方六国,完成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

而当时,长安是关中地区的中心城市,又有西汉建都的根基,选择迁都长安是非常适宜的。而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当时关东联军并没有攻击董卓,而董卓可能已经有了预见,关东联军有可能攻击他,遂有了迁都长安的打算。

五、总结

西迁的思潮终于在汉末演变成了现实,待董卓挟献帝西迁长安后,将祸水引向了关中。战争呈愈演愈烈之势,百姓流离失所,竟相互蚕食,堆积的白骨随处可见,使得长安也遭受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大浩劫。

董卓死后,其部将李榷、郭汜的内部之争,使得原本残破的长安城更是雪上加霜,如履薄冰,乃至“长安城空四十余日,强者四散,嬴者相食,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至曹氏掌权之时,偌大的洛阳长安城竟无一处适合于建都立业。至此,存在了两百年的东汉王朝彻底覆亡,而迁都之争无疑更进一步加快了其灭亡的步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三国守城名将霍峻父子的传奇人生】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长卷中,除了家喻户晓的五虎上将外,蜀汉阵...
原创 日... 感谢您的关注!点击右上方关注按钮,您的支持是我们持续创作的动力,希望能为您带来愉悦的阅读时光。 1...
被割肉最惨的亚洲国家之一:损失... 在东南亚的历史长卷中,泰国书写了一段小国在殖民浪潮中捍卫独立的传奇故事。这个曾经称雄中南半岛的古老王...
原创 梁... 1967年3月,中央军委正式任命梁兴初为成都军区司令员。接到调令后,他立即动身前往成都赴任。到任后的...
原创 吴... 吴敬中与他的四大金刚:谍海浮沉中的枭雄与棋子 熟悉民国谍战史的读者对吴敬中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历史...
原创 《... 《三国名将徐晃与叛将孟达的传奇人生》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故事中,徐晃是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猛将。这位...
原创 中... 《重新审视历史上的暴君:从商纣王到成吉思汗》 最近热映的《封神榜》让商纣王的暴君形象再次深入人心。...
康熙能否称得上千古一帝?意大利... 中国历史上最崇高的评价莫过于千古一帝这个称号。最初,这是史学家对秦始皇嬴政的专属赞誉。但随着时间推移...
原创 他... 说到我军炮兵的发展历程,很多人会想起炮兵之父朱瑞将军。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朱瑞之前,还有一位为炮兵事业...
原创 司... 乱世枭雄与他的死士军团 黑暗时代的崛起 在那个群雄割据的动荡年代,战火连绵不断,王朝更替如同走马灯般...
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格局和经济... 中华民国八大总统银元 钱币是国家或地区正式发行的货币。钱币包括主币和辅币,以及货币文化的衍生物。中...
原创 这... 【改写后的文本】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更像一位手不释卷的读书人,而非运筹帷幄的军事家。但这位深谙实践是检...
原创 在...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郭威 开国后周) 郭威其人,并不残...
原创 李... 慈禧太后身边的传奇太监——李莲英的崛起之路 晚清权力中心的特殊人物 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时期,慈禧太后...
原创 华... 【三国名场面:华雄叫阵时,曹操为何不派大将出战?】 虎牢关前,西凉猛将华雄横刀立马,嚣张的叫阵声震得...
原创 清... 【改写后正文】 嘉庆十六年,政绩斐然的两广总督百龄突然接到圣旨——因治理有方被调任京城,出任满刑部...
原创 宋... 北宋历史上,宋英宗赵曙确实是一位存在感较低的帝王。与那些功绩显赫的君主相比,他在史书中的记载相对简略...
原创 胡... 关于国民党将领胡宗南是否通共的历史争议 著名历史学者张戎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国民党在...
原创 晚... 历史上总有一些思想超前的人物,他们的预言在后世一一应验,因此常被戏称为穿越者。比如西汉王莽推行的社会...
康熙向他许诺:只要大清在,保你... 【历史趣谈】第439期:帝王诺言抵不过改朝换代?看雍正如何终结康熙心腹家族 开篇导读 俗话说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