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山海关之战:决定中国命运的时刻,清朝是如何改变了历史?
迪丽瓦拉
2025-07-12 06:34:06
0

1944年,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发表了著名的历史散文《甲申三百年祭》。从1644年到1944年,明朝已经灭亡了300年。这篇文章深刻分析了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在文坛上产生了轰动。如今,又过了几十年,人们对1644年发生的历史事件依然铭记在心。这一年,的确是天翻地覆的一年。这一年,有多位枭雄都可能决定中国未来的命运,然而最终却是清朝胜利了。这是如何实现的呢?

一,北京内外交困,吴三桂孤军镇守宁远

1642年,皇太极取得了松锦之战的胜利,击溃了明朝13万大军,使得明朝苦心经营的辽西防线陷入崩溃。由于明朝精锐部队都调往了辽西,使得关内空虚,李自成的部队又死灰复燃了。无奈之下,崇祯皇帝向清朝讲和。皇太极想坐山观虎斗,也主张和明朝谈判,提出以宁远作为分界线。

但是和谈最终失败,崇祯皇帝认为如果将宁远以东的地区划给清朝,就等于承认了清朝对辽东的占领。为了应对清兵再次发难,崇祯皇帝让逃亡到宁远的吴三桂选将练兵,以死守宁远。

吴三桂当时确实有几分能力,他拒绝了清朝的招降,在短时间内练出了4万精兵和8万民兵。同时,宁西四城的也在加速加速,明朝的辽西防御体系正重新建立。

1642年四月,皇太极命令多阿巴泰、图尔格带领10万满洲、蒙古骑兵从河北突入了长城,在河北、山东等地,历时8个月,攻陷了88座城镇,俘虏37万人,掠夺了大量的财物,给明朝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皇太极试图联合李自成的农民军对明朝进行东西夹击。自从松锦之战以来,明朝关内的精锐部队基本被调往关外,使得李自成得以死灰复燃。到1642年,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基本占据了河南。皇太极派遣使者和李自成进行了联络,但是却遭到了李自成的拒绝。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太极就试图从正面攻克宁远,打通整个辽西走廊,抢在李自成之前占据北京。按照皇太极的思路,当是先绕开宁远直接攻下山海关,然后围困宁远,如此宁远就不得不投降。可惜,时不待人。

就在关内一片混乱的时候,一代雄主皇太极突然去世。当时皇太极仅53岁,他一生东征西讨,统一了东北,征服了朝鲜和内蒙古,建立了清朝,为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然而就在事业的巅峰突然病逝,无论是满洲、蒙古还是汉族大臣都感到无比震惊。

由于皇太极生前并未立储,使得多尔衮和豪格之间产生了皇位之争。历史上有无数的帝国因为争夺继承权而分崩离析,清朝当时也面临着如此的危机。还好的是多尔衮和豪格各让一步,让仅6岁的福临继位,年号顺治。多尔衮则掌握大权,成为了摄政王,辅佐顺治。

办完了皇太极的丧事,多尔衮就带领清军向山海关挺进。多尔衮按照皇太极的既定方针行动。1643年九月,济尔哈朗等带领清军绕开宁远,在8天的时间内攻陷了山海关以东的三座城堡,歼灭和俘虏了1.5万明军,宁远成为了一座孤城。清军还试图一鼓作气拿下宁远,不过遭到了挫折。不过,大势已定,宁远的陷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二,山海关一战: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644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开始对明朝发动了总攻。当时李自成的兵力多达100万,军纪严明,所向披靡,很快就占领了北方半壁江山,北京成为了一座孤城。崇祯皇帝再也不顾辽西战场的死活了,立即让吴三桂带领关外几十万兵民入关勤王。三月十三日,吴三桂的大军出发,但还未到达北京,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已经将北京包围。

李自成包围北京后,对崇祯帝提出了联合抗清的谈判提议,被崇祯拒绝。三月十八日,李自成下令攻城,第二天,北京沦陷,崇祯皇帝在煤山吊死。就这样,276年的明朝正式灭亡。吴三桂听闻北京沦陷,就在山海关观望形势。李自成一方面派遣军队向山海关进发,另一方面派遣使者招降吴三桂。吴三桂有了投降李自成的想法,但他到达滦州后得知父亲被农民军抓捕,于是断然和李自成决裂。

三月二十七日,吴三桂击退了李自成的先锋部队,并向清廷发出了联合进兵的提议。当时的清朝也在密切关注关内形势的变化。三月二十六日,多尔衮在全国进行了总动员,为入关做好了准备。

四月初,范文程提出了入关的总方针。首先,将斗争的对象从明朝转为李自成;其次,严明军纪,禁止烧杀抢掠,要得到中原百姓的支持。范文程还从三个方面分析李自成的军队必败,增加了清军的信心。四月初七,多尔衮带领12万满、汉、蒙大军向山海关推进。

四月十三,清军到达辽河,听说北京沦陷,就在原地驻扎,召开军事会议。洪承畴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将精锐放在前面,补给放在后方,通过急行军,绕开山海关,直接进攻蓟州、密云,攻下北京。清军统帅们接受了这个建议,立即下令加速行军。四月十五,清军在半路遇到了吴三桂的使者,多尔衮答应和吴三桂结盟。

吴三桂本来是要求清军从河北入关,进攻李自成的后方。但是多尔衮却在暗中改变了这个策略,而是改变线路,直接向山海关开进。正在这时,李自成已亲自统领大军向山海关扑来。多尔衮听说李自成大军出发了,也下令急行军,清军一天走了200公里,到达了山海关外,静候李自成大军的到来。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到达山海关,开始和吴三桂大军交战。经过一阵厮杀,吴三桂的军队逐渐力不能支,李自成则分兵截断吴三桂的退路,主力部队继续牵制吴三桂的大军。双方鏖战了一天,依然是胜负难分,但是双方的死伤依然严重。

多尔衮则作壁上观,对清军做了重新的部署。他将部队分为三路,左右翼分别由济尔哈朗、多铎带领,负责两面包抄,自己带领3万主力从正面冲击。吴三桂见多尔衮一直不出兵,终于坐不住了,最终在四月二十日出关投降。当时清军大约有10万人,吴三桂有8万人,双方合兵后部队将近20万。

多尔衮下令让吴三桂作为先锋先对李自成军发动进攻,清军则殿后。李自成见状,也立即改变了军队排列,试图包围吴三桂军。战斗打响后,吴三桂军很快被李自成军包围,战场一片混乱。这场战斗从早晨一直杀到下午,双方都精疲力尽。就在这时候,清军左右两翼的2万精锐突然杀入阵中,李自成的农民军立即溃败。李自成见大势已去,立即撤离战场,退回了北京。

三,定鼎燕京,以绥中国

李自成退守北京后,立即派遣使者和吴三桂讲和。吴三桂提出了两大条件,一是让李自成军退出北京,二是交出大军俘虏的明朝诸王。为了休整军队,李自成接受了吴三桂的条件,做好了撤退的部署。山海关之战后,多尔衮册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并调动了1万骑兵给他指挥,让吴三桂立即追击李自成,不给农民军任何反应的机会。

大军出发前,多尔衮再次严明军纪“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同时,宣传入关的目的是为明朝报仇,并积极招降明朝的官员。多尔衮的政策很快得到了效果,北京附近地区的州县也望风而降。清军则人不卸甲,马不停蹄,日行300里,导致李自成大军大乱,无法继续组织。

李自成听到吴三桂毁约,大怒,杀了吴三桂全家30多口。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派遣大军阻击清军,结果遭到惨败,死亡达2万多人。河北各地的地主也趁机对农民军发动进攻,大顺军危机重重。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匆匆在北京称帝。第二天,李自成大军撤出了北京。李自成在北京前后就呆了41天。

五月初二,多尔衮带领清军进入北京,明朝的官员走出5里迎接。

随后,多尔衮发布了一系列的政令:一,严禁军队骚扰百姓,更不得抢掠,以此来争取民心;二,取消剃发令,允许百姓保留各种发型,同时允许百姓穿明朝旧服;三,为崇祯皇帝操办丧事,风光埋葬;四,明朝衙门机构照旧运行,只需要表示投降清朝就可以了。在一系列政策的推行下,北京一带的治安很快稳定下来。

六月开始,多尔衮开始迁都北京的事宜。到十月初一,清朝正式在北京举行登基大典,宣布“定鼎燕京,以绥中国”。顺治帝在北京实现了第二次登基。当时的北京还处于战争的前线,受到李自成大军的威胁。多尔衮迁都北京,是有消灭李自成,统一天下的必胜信念。

清军入关,改变了中国未来的历史走向。如果没有清朝的崛起,中国的长城内外,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的诸多割据势力将要对峙至少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分裂的时代会给俄罗斯、英法等西方列强的入侵提供机会。清朝入关后,在百年之内统一了整个东亚大陆,提前奠定中国庞大的版图,整合游牧农耕五族之力来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的确对中国有巨大的意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隋... 在许多传奇故事中,我们常能看到英姿飒爽的女将军形象。她们或许不是故事的主角,但凭借过人的武艺和非凡的...
李世民称帝前,厉害的人物基本都...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上备受关注的重要事件。关于李世民成功的原因,多数分析都强调他的军功和军队影响力,...
原创 历... 《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武将形象,其中张飞以其勇猛无畏的性格特点尤为突出。在第四十一回的...
原创 汉... 汉朝:那些被低估的明君们 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开创了长达407年的封建统治时代。在这...
原创 曹... 大家好,我是龙傲,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探讨三国历史,我感到非常开心。三国时期充满了扣人心弦的故事和耐人寻...
原创 苏... 宋朝文坛巨匠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笔墨聚焦于周瑜这位东吴名将,而对民间传说中神机妙算的诸葛...
原创 历...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三国时期刘备麾下的五虎大将。这五位猛将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但关于他们的具体排名...
原创 刘... 《三国演义》中赵云的形象塑造一直是读者热议的话题,其中关于刘备与赵云关系的讨论尤为引人关注。不少读者...
《三国》曹操的“唯才是举”令—... 曹操的“唯才是举”令——对汉代用人传统的革命 在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人才争夺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曹操之...
原创 曹... (一)曹植受宠与曹丕的隐忧 公元210年,曹操做出一个重要决定:任命才华横溢的曹植为邺城留守。这个...
原创 秦... 商鞅变法铸就的帝国:秦朝兴衰启示录 从变法到统一:秦国的崛起之路 在商鞅变法的强力推动下,秦国如同...
原创 司... 历史总是遵循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循环。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逐渐形成,各方势力在乱世...
原创 诸... 【改写版】 在三国历史的璀璨星河中,诸葛亮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他不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道德与军事才...
原创 假... 韩信真能靠一己之力征服匈奴吗? 许多人认为,如果由韩信领兵对抗匈奴,汉朝或许能避免和亲的屈辱。但历...
原创 为...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画卷中,封狼居胥被视作武将的最高荣誉,而勒石燕然的传奇却较少被人提及。这两场战役都...
原创 为... 仇恨犹太人的反犹思想,就像一条阴暗的毒蛇,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蜿蜒穿行了数千年。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跨越...
原创 嬴... 秦始皇与汉高祖:两位帝王的命运交织 少年时期的迥异人生 公元前259年,在赵国都城邯郸,一个男婴...
原创 被... 周朝国号的由来与周原密不可分。唐代史学家张守节在《史记·周本纪》的注释中明确指出:因太王(古公亶父)...
原创 汉... 好的,下面是对原文的逐段改写,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增加了细节描述,提高了可读性: --- 意识形态与...
原创 明... 明代初期士大夫群体的政治角色与特征研究 本文聚焦明朝前期的士大夫阶层,从国家权力体系演变的角度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