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北魏时期
热浸法制药酒的最早记载是北魏《齐民要术》中的“胡椒酒”,该法把干姜、胡椒沫及安石榴汁置入酒中后,“火暖取温”。尽管这还不是制药酒,但被当作一种方法在民间流传,故也可能用于药酒的配制。热浸法确实成为后来的药酒配制的主要方法。
六: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药酒补酒的酿造较为盛行。这期间的一些医药巨著如《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都收录了大量的药酒和补酒的配方和制法。唐宋时期,由于饮酒风气浓厚,社会上酗酒者也渐多,解酒、戒酒似乎也很有必要,故在这些医学著作中,解酒、戒酒方也应运而生。
七:元代时期
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共三卷,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成书,收集了不少适合中老年人饮用的养生保健酒。并对酒的利弊概括为“酒味性甘、辛,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通血脉、厚肠胃、消忧愁,少饮为佳,多饮则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饮酒过度,伤生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