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魏孝文帝的改革成果,为何在华北遭到抵制,却在西北继续发展?
迪丽瓦拉
2025-07-12 06:03:15
0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之南北朝总结(五)两条道路

上一回咱们谈到,在孝文帝改革后三十年,北朝掀起了一股抵制汉化、恢复胡风的热潮。这场风潮以六镇起义为开端,在尔朱荣执政时期达到高峰。而后,随着两魏的分裂,中国的西北和华北也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最终,高举复兴周礼大旗的北周灭掉了北齐,宣告了这股逆风的失败。

从今人的上帝视角来看,开倒车是落后的,而以高洋家族为统治核心的东魏/北齐开倒车就更让人无法理解——高家本来就是汉人,为什么还要主动抵制汉化,拼了命地往鲜卑人那里靠拢呢?

这一切,还得从孝文帝改革说起。

由于过分激进的改革,使得孝文帝改革从一开始就遭遇了极大的阻力。这些阻力,靠冯太后和孝文帝自身的政治威望尚且可以压制住,但是在他们接连谢世、继任者能力不足的时候,就容易被这股逆流反噬。更何况,还有六镇军人在。

而尔朱荣和高欢,就分别是“顽固派”和六镇军人的代表。前者由于特殊身份的缘故,早在孝文帝时就获得“改革豁免权”的代表;而后者虽然是汉人,却长期生长在六镇,还娶了个鲜卑大户的女儿,早就从心底里把自己当成鲜卑人了。

然而,尔朱荣和高欢都是政治家,政治家是不会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决定政策的。他们选择去除汉化、重新胡化,其背后都是利益的考量。

尔朱荣自不必说,他本来就是胡人,对汉人的那一套相当不感冒。尽管他是以镇压六镇起义起家,然而这并不等于他就要继续支持北魏朝廷的汉化政策。实际上,效忠北魏朝廷是一回事,坚持汉化改革是另一回事,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而高欢的问题就更加复杂——一方面,他要标榜自己是“天柱大将军”的合法继承人,因此需要贯彻下去尔朱荣的政策;另一方面,他又要表明自己是大魏江山的捍卫者,因此还得继续维持表面上对元氏家族的忠心。

最关键的是,高欢赖以起家的部曲,几乎都是六镇军人的残部,也基本都是胡人。要维持自己在军队中的地位,就必须要为这群军人提高地位。

因此,高欢成了一个在鲜卑人和汉人跟前满嘴跑火车的人。他对鲜卑人说:“汉人是给你们种田提供财富和粮草的,你们为什么要欺负他们呢?”又对汉人说:“鲜卑人是过来给你们看家护院的,为什么舍不得分他们一点吃喝呢?”这种说法看似两不得罪,其实是相当不高明的和稀泥的手段,完全看不出个中的合理性。

然而高欢偏偏就是个把稀泥和到底的人。在他执政期间,勋贵与平民、胡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本就尖锐,而他只是一味地掩盖矛盾,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还偏袒勋贵和胡人,这就使得东魏/北齐的民意更加不稳。等到他那些没他有能力和威望又大多有精神障碍的儿孙们上台,北齐的衰落也就是合理应当的了。

而在潼关的西侧,宇文泰则走上了一条和高欢完全相反的道路,那就是尽全力捏合整个国家,无论你是胡还是汉。

我不确定这是宇文泰的本意,因为本来也是六镇军户出身的他和高欢几乎是一个起跑点,毫无汉族背景可言的他不大可能比本还是汉人的高欢对汉民族的文化更有好感。但是,时局推得他不得不走上了这条路。

原因很简单——不这样,他宇文泰连打仗的兵都没有。

宇文泰手里本来就没有自己的亲兵,当年跟着贺拔岳来关中的时候也没带太多精兵强将。跟东魏打一两仗当年的家底子就打光了,而那边高欢虽然号称是惨败,但是架不住人家家底子厚,第二年又带着一堆人来揍你,怎么玩?

而关中这片地盘,有人有枪的地主还真不少。想当年张轨家族坐镇凉州的时候,此地就已经有一堆汉人豪族了;经过两百年的发展,在兵马不休的大西北,汉人想要活下去,就更加只能投靠这些本地的大族。而宇文泰想要在此地扎根,也只能选择和这些人合作。

何况关内本就不是鲜卑人的大本营。南北朝中后期,黄土高原的土地流失已经比较严重,不再是秦汉时期的千里沃野。因此,鲜卑人大批南迁时,并没有太多人选择迁居到长安附近。相反,由于十六国时期的混战,使得关中倒是杂居着大批其他民族的人民。

既然如此,那就海纳百川吧。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宇文泰才搞出了府兵制,才任用了苏绰,才在军事上全面鲜卑化,却又能在儒家六经之中找到此举的合理性。在内部的各种基本条件和外部的巨大压力下,西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融合。

而这种融合也取得了极好的效果——西魏很快在和东魏的战争中取得了上风,并且利用南朝的内乱擭取了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大片土地。宇文邕上台以后,终于奋四世之余烈,一举拿下了北齐。十三年后,他的亲家完成了他未竟的事业——灭掉南陈,混一宇内。

其实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融合的又何止是民族和血缘?当今中国的很多文化基因,也是在这一时期融合而成的。别的不说,光“三教九流”之中的“三教”,就是在此时正式确立的。

那么,三教之间,又是如何相爱相杀的呢?咱们下回再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三国守城名将霍峻父子的传奇人生】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长卷中,除了家喻户晓的五虎上将外,蜀汉阵...
原创 日... 感谢您的关注!点击右上方关注按钮,您的支持是我们持续创作的动力,希望能为您带来愉悦的阅读时光。 1...
被割肉最惨的亚洲国家之一:损失... 在东南亚的历史长卷中,泰国书写了一段小国在殖民浪潮中捍卫独立的传奇故事。这个曾经称雄中南半岛的古老王...
原创 梁... 1967年3月,中央军委正式任命梁兴初为成都军区司令员。接到调令后,他立即动身前往成都赴任。到任后的...
原创 吴... 吴敬中与他的四大金刚:谍海浮沉中的枭雄与棋子 熟悉民国谍战史的读者对吴敬中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历史...
原创 《... 《三国名将徐晃与叛将孟达的传奇人生》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故事中,徐晃是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猛将。这位...
原创 中... 《重新审视历史上的暴君:从商纣王到成吉思汗》 最近热映的《封神榜》让商纣王的暴君形象再次深入人心。...
康熙能否称得上千古一帝?意大利... 中国历史上最崇高的评价莫过于千古一帝这个称号。最初,这是史学家对秦始皇嬴政的专属赞誉。但随着时间推移...
原创 他... 说到我军炮兵的发展历程,很多人会想起炮兵之父朱瑞将军。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朱瑞之前,还有一位为炮兵事业...
原创 司... 乱世枭雄与他的死士军团 黑暗时代的崛起 在那个群雄割据的动荡年代,战火连绵不断,王朝更替如同走马灯般...
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格局和经济... 中华民国八大总统银元 钱币是国家或地区正式发行的货币。钱币包括主币和辅币,以及货币文化的衍生物。中...
原创 这... 【改写后的文本】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更像一位手不释卷的读书人,而非运筹帷幄的军事家。但这位深谙实践是检...
原创 在...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郭威 开国后周) 郭威其人,并不残...
原创 李... 慈禧太后身边的传奇太监——李莲英的崛起之路 晚清权力中心的特殊人物 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时期,慈禧太后...
原创 华... 【三国名场面:华雄叫阵时,曹操为何不派大将出战?】 虎牢关前,西凉猛将华雄横刀立马,嚣张的叫阵声震得...
原创 清... 【改写后正文】 嘉庆十六年,政绩斐然的两广总督百龄突然接到圣旨——因治理有方被调任京城,出任满刑部...
原创 宋... 北宋历史上,宋英宗赵曙确实是一位存在感较低的帝王。与那些功绩显赫的君主相比,他在史书中的记载相对简略...
原创 胡... 关于国民党将领胡宗南是否通共的历史争议 著名历史学者张戎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国民党在...
原创 晚... 历史上总有一些思想超前的人物,他们的预言在后世一一应验,因此常被戏称为穿越者。比如西汉王莽推行的社会...
康熙向他许诺:只要大清在,保你... 【历史趣谈】第439期:帝王诺言抵不过改朝换代?看雍正如何终结康熙心腹家族 开篇导读 俗话说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