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魏孝文帝的改革成果,为何在华北遭到抵制,却在西北继续发展?
迪丽瓦拉
2025-07-12 06:03:15
0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之南北朝总结(五)两条道路

上一回咱们谈到,在孝文帝改革后三十年,北朝掀起了一股抵制汉化、恢复胡风的热潮。这场风潮以六镇起义为开端,在尔朱荣执政时期达到高峰。而后,随着两魏的分裂,中国的西北和华北也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最终,高举复兴周礼大旗的北周灭掉了北齐,宣告了这股逆风的失败。

从今人的上帝视角来看,开倒车是落后的,而以高洋家族为统治核心的东魏/北齐开倒车就更让人无法理解——高家本来就是汉人,为什么还要主动抵制汉化,拼了命地往鲜卑人那里靠拢呢?

这一切,还得从孝文帝改革说起。

由于过分激进的改革,使得孝文帝改革从一开始就遭遇了极大的阻力。这些阻力,靠冯太后和孝文帝自身的政治威望尚且可以压制住,但是在他们接连谢世、继任者能力不足的时候,就容易被这股逆流反噬。更何况,还有六镇军人在。

而尔朱荣和高欢,就分别是“顽固派”和六镇军人的代表。前者由于特殊身份的缘故,早在孝文帝时就获得“改革豁免权”的代表;而后者虽然是汉人,却长期生长在六镇,还娶了个鲜卑大户的女儿,早就从心底里把自己当成鲜卑人了。

然而,尔朱荣和高欢都是政治家,政治家是不会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决定政策的。他们选择去除汉化、重新胡化,其背后都是利益的考量。

尔朱荣自不必说,他本来就是胡人,对汉人的那一套相当不感冒。尽管他是以镇压六镇起义起家,然而这并不等于他就要继续支持北魏朝廷的汉化政策。实际上,效忠北魏朝廷是一回事,坚持汉化改革是另一回事,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而高欢的问题就更加复杂——一方面,他要标榜自己是“天柱大将军”的合法继承人,因此需要贯彻下去尔朱荣的政策;另一方面,他又要表明自己是大魏江山的捍卫者,因此还得继续维持表面上对元氏家族的忠心。

最关键的是,高欢赖以起家的部曲,几乎都是六镇军人的残部,也基本都是胡人。要维持自己在军队中的地位,就必须要为这群军人提高地位。

因此,高欢成了一个在鲜卑人和汉人跟前满嘴跑火车的人。他对鲜卑人说:“汉人是给你们种田提供财富和粮草的,你们为什么要欺负他们呢?”又对汉人说:“鲜卑人是过来给你们看家护院的,为什么舍不得分他们一点吃喝呢?”这种说法看似两不得罪,其实是相当不高明的和稀泥的手段,完全看不出个中的合理性。

然而高欢偏偏就是个把稀泥和到底的人。在他执政期间,勋贵与平民、胡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本就尖锐,而他只是一味地掩盖矛盾,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还偏袒勋贵和胡人,这就使得东魏/北齐的民意更加不稳。等到他那些没他有能力和威望又大多有精神障碍的儿孙们上台,北齐的衰落也就是合理应当的了。

而在潼关的西侧,宇文泰则走上了一条和高欢完全相反的道路,那就是尽全力捏合整个国家,无论你是胡还是汉。

我不确定这是宇文泰的本意,因为本来也是六镇军户出身的他和高欢几乎是一个起跑点,毫无汉族背景可言的他不大可能比本还是汉人的高欢对汉民族的文化更有好感。但是,时局推得他不得不走上了这条路。

原因很简单——不这样,他宇文泰连打仗的兵都没有。

宇文泰手里本来就没有自己的亲兵,当年跟着贺拔岳来关中的时候也没带太多精兵强将。跟东魏打一两仗当年的家底子就打光了,而那边高欢虽然号称是惨败,但是架不住人家家底子厚,第二年又带着一堆人来揍你,怎么玩?

而关中这片地盘,有人有枪的地主还真不少。想当年张轨家族坐镇凉州的时候,此地就已经有一堆汉人豪族了;经过两百年的发展,在兵马不休的大西北,汉人想要活下去,就更加只能投靠这些本地的大族。而宇文泰想要在此地扎根,也只能选择和这些人合作。

何况关内本就不是鲜卑人的大本营。南北朝中后期,黄土高原的土地流失已经比较严重,不再是秦汉时期的千里沃野。因此,鲜卑人大批南迁时,并没有太多人选择迁居到长安附近。相反,由于十六国时期的混战,使得关中倒是杂居着大批其他民族的人民。

既然如此,那就海纳百川吧。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宇文泰才搞出了府兵制,才任用了苏绰,才在军事上全面鲜卑化,却又能在儒家六经之中找到此举的合理性。在内部的各种基本条件和外部的巨大压力下,西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融合。

而这种融合也取得了极好的效果——西魏很快在和东魏的战争中取得了上风,并且利用南朝的内乱擭取了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大片土地。宇文邕上台以后,终于奋四世之余烈,一举拿下了北齐。十三年后,他的亲家完成了他未竟的事业——灭掉南陈,混一宇内。

其实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融合的又何止是民族和血缘?当今中国的很多文化基因,也是在这一时期融合而成的。别的不说,光“三教九流”之中的“三教”,就是在此时正式确立的。

那么,三教之间,又是如何相爱相杀的呢?咱们下回再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拿... 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这支军队不仅具有在金字塔会战中一举击溃马木留克军队的可怕力量,军中还...
原创 细... 从古至今,“美”这个字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现代,从来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脑海,每个人都依据自己的审美观找着自...
原创 从... 一个城市的兴起、建造、繁荣、破败,都与其背后的国家力量息息相关。而近代的殖民主义更能体现出这点。阿尔...
原创 为... 李世民和朱棣两人的人生经历极为相似,两人都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皇位,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而朱...
原创 秦... 秦始皇陵中灌入了多少水银?考古学家:看看山顶的石榴树就知道了 从我国古代时候,人们的思想落后,总认为...
原创 如... 如果关羽突围成功,率大军伐吴能否一雪前耻?答案很明显! 公元218年,是蜀汉最高光的时刻。刘备和曹...
原创 非...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浮于其表的物质需求会使一些人做出不诚实之事,自我欺瞒,但足下...
原创 溥... 李稷勋诗云:“抛残宣统年时酒,梦里闻歌已隔朝。”清朝末年,封建帝制处动荡混乱阶段,乱世背景下,民众生...
原创 清... 清王朝的崛起与蒙古族的角力,历史的交织中展现了一幅错综复杂的画卷。文献记载声称清朝与蒙古族关系良好,...
原创 清... 前言 在古代社会中,女子的地位向来比男子低上许多,也多有“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无稽之谈,当然古代的女...
原创 铁... 宋朝对外战争胜率75%这一说法,最早出现于网络论坛,并非经过专业统计得出。但这个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
原创 清... 西安,历史的交汇之地,其古老的名号“十三朝古都”不仅承载了多元文化的交融,更饱含了几经变迁的沧桑。值...
原创 顺... 著名的历史学家柏杨曾经提出瓶颈时期的观念,认为任何一个王朝在第二代帝王时都会进入瓶颈期,如果渡过瓶颈...
原创 永... 后世对于吴三桂这个人,一向都是持反对态度的,主要是因为这个人反复无常。他原本是明朝的辽东总兵,后来又...
原创 郭... 东汉末年,皇帝昏暗,宦官、外戚争权,终导致天下大乱。战争纷起、群雄争霸,众多良才猛将倍出,在纷乱的世...
原创 家... 在浙江温岭的一隅,梁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历经沧桑的中华民国双旗币当十铜元。这枚钱币,如同一位沉默的守护...
曹操与孙策起兵众人相随,刘备为... 在三国乱世的波澜壮阔中,曹操、孙策与刘备三位英雄豪杰各自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智慧,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
原创 唐... 很多人都很疑惑为什么唐朝道教思想如此盛行?不仅君王信奉道教,而且唐诗中不乏道家的思想。比如说李白就经...
原创 清... 文/熊猫哥 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也确实做出了成绩,但这个人有些狂妄自大,看不起这,看不起那,英国...
原创 大... 时光悠悠,很多曾经辉煌的皇族都早已淹没在人群之中,无法考证了。而作为中国封建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