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历史的同学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创业的16年里,从1353到1367年,有15年都是在南方和其他起义军“内战”,而北伐元朝攻克大都却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结果就令人非常疑惑:当年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王朝难道就菜成这样吗?
最让大家看不懂的是,在南方起义军内战打成一锅粥的时候,元朝为什么不趁机出兵呢?
首先时代背景上,在元朝末年的北方,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元顺帝昏庸统治时期,第二阶段刘福顺变卖家产组建军队打穿元朝,第三阶段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元廷藩镇割据,军阀混战时期。
元顺帝时期,虽然前期想干一些事情,但是改革无望以后,历史上各种昏君干的事儿基本他都干了,荒淫宫廷,苛捐杂税,光收税就收到了50年以后,于是民不聊生,起义军四起,元廷中央的权利在他多次下放以后再也没收回来过。
第二阶段,刘福通这算得上是一位“天降猛男”,当1355年朱元璋还只是郭子兴手下一个总兵的时候,刘福通就已经建都亳州,拥立韩林儿,定国号为宋了。之后作为红巾军早期公认的领袖,他一路从安徽打到北宋曾经的首都——汴梁。
接下来,刘福通马不停蹄一路向北,目标直取大都,从中都到上都,基本把元朝的版图给打穿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个时候元朝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察罕帖木儿,《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父亲汝阳王就是以他为原型创作的。
作为一个出身低微的色目人,年轻时还致力于科举的好少年,察罕帖木儿面对元末乱世毅然投笔从戎,并迅速中展现出高超的军事天赋,仅仅花了一年的时间,就把势头强劲的刘福通赶回了南方,一时元朝大有续上命还能再干的征兆。
面对这个狠人,朱元璋一度写信向其示好,大财主张士诚更是直接送上几十万石粮食,希望有朝一日,万一失败还能有一条退路。眼看局面一度安稳,元朝内部斗争又开始了,1362年察罕帖木儿威权过盛被自己人刺杀身亡,这可把起义军乐坏了,朱元璋更是直言:“天下无人矣”。
继承察罕帖木儿势力的;是他的外甥——王保保(扩廓帖木儿),因为舅舅的死对元顺帝充满了不信任和憎恨,在山西自己圈了块地盘,做出一副割据为王的样子。
这一年,南方的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正打得火热,而北方更乱除了王保保,还有类似孛罗帖木儿,李思齐,陈友定这些元臣也是割据一方称王称霸,并且相互攻伐,元顺帝权利被彻底架空,中央没兵没钱,财政已经崩溃,元廷只能看着南方战乱,起义军做大根本无力改变。
直到1637年,朱元璋平定南方,而此时北方还在群雄互掐,这时候明朝一点没客气;集合南方的人力物力北伐,常遇春;徐达率领25万百战精锐,挥师北上,与之前刘福通冒进不同,明军一路稳扎稳打,取山东以后转到河南,西至潼关最后三面合围北京,王保保一干人完全无视元顺帝的求援,迫不得已,元顺帝飞速北逃,明军几乎探囊取物般拿下大都。
到此我们可以回答有关元朝战斗力的问题,首先要知道元朝和蒙古是不一样的,自始至终元朝真正能打的就是十来万蒙古骑兵,当年灭南宋忽必烈蒙元军队包括嫡系蒙古骑兵十余万,契丹、金、汉组成的“杂牌军”约70~80万,后又收编南宋降军50万,经过筛选整编,大致规模一百二十万。
在征服南宋后,元朝对周围小国日本、越南、缅甸、爪哇用兵,都极不顺利,连吃败仗。到元朝建立时人口数量可能还不到北宋时期的五分之一,民穷财尽、赤地千里。军队待遇一减再减,之后人分四等,蒙古族以下军饷几乎没有,训练不足,人数不齐,还有南宋血统,你说这样的110万军队战斗力有几何?
元征越失败
但是,回到草原后的元朝立刻就不一样了,直到洪武20年蓝玉在捕鱼儿海俘虏元朝宗室后,元朝才算真正灭亡,从1353年建立大明到1388年收复辽东,朱元璋与明军前后与元作战足有40年,往后来看,蒙古人与中原王朝的战争直到明中后期才算结束。
与其说元朝不强,倒不如说它是被时代所遗弃,面对处于新兴的王朝,即便当时明朝遍地饥民;连杭州只有几十户人家,但已经丧失统治基础的元军,依然会兵败如山倒,无他,势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