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诸葛亮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从隆中对开始,他就错了
迪丽瓦拉
2025-07-12 00:03:56
0

自从《三国演义》被搬上银幕后,就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诸葛亮,也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诸葛亮的。

但,诸葛亮真的就那么完美吗?他一生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然而直到病逝

也没有完成志愿。甚至,在他死后没多久,蜀国就被灭掉了。

有人说诸葛亮失败,是时运不济。也有人说,诸葛亮失败,是因为刘禅无能,乐不思蜀。

对于诸葛亮,雄才伟略的毛主席,在看到宋代文人苏洵评论诸葛亮的文章时,曾批注道:其误始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一、其误始于隆中对

毛主席曾经说过,决策和用人是中国兵法探讨的重要内容。对于诸葛亮,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其误始于隆中对。

诸葛亮本是山东琅琊望族,后来随叔父来到荆州,叔父去世后隐居在湖北隆中,以耕读为生,又结识了一些有识之士,时常谈论时政。

诸葛亮经常拿治世名臣管仲、乐毅自比,其他人觉得诸葛亮自视过高,只有徐庶和崔州平这些人都认为他有这个才能。

刘备一直有恢复汉室江山的志向,但苦于身边缺少谋士,势力一直发展不起来。这时非常需要一个能帮他出谋划策的人才,而恰好徐庶在离开的时候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徐庶特意嘱咐刘备,以诸葛亮自视甚高的性格,是不会主动前来见他,请刘备务必亲自到隆中拜访。

刘备求贤若渴,根据徐庶的建议,三次来到诸葛亮隐居的草庐,请其出山。诸葛亮被他的诚意感动,答应了刘备,并向他上了一个匡扶汉室的计划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隆中对”。

在这份计划书里,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十分到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拥兵百万,不能轻易和他交锋。

而江东之地经过孙家三代经营,已经根深蒂固,也不能轻易撼动,但是和曹魏有矛盾,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可以结成联盟,共同抗曹。

诸葛亮也给刘备选了两个“根据地”:荆州刘表不能守业,益州刘璋不知抚恤百姓,可以先将这两地占为己有。

而后,安抚西南的少数民族,积极壮大实力,一旦时局有变化,就可以从汉中进入长安,向曹魏集团发起攻击。

诸葛亮的分析十分到位,可是想要同时占有荆州、益州,有三个弊端。

二、千里之遥二分兵力

毛主席认为同时占有荆州、益州不是明智之举:“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会将实力大打折扣。

两地相隔千里,地位又同等重要,势必要分兵据守,这需要有能力的大将。而蜀汉最缺的,恰恰就是会打仗、能守城的大将。

蜀汉的五虎上将很出名,但随着年龄渐渐老去,并没有人可以填补。有一句话叫“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就是说明了蜀中缺人的现象。

而将原本就不丰裕的人才分兵两处,一定意义上来说,确实削弱了蜀汉的整体实力。

第二个弊端也是距离问题。古代交通、通讯都不便利,两地相隔遥远,一旦一城有失,救援根本来不及。

例如关羽败走麦城,如果接应及时,蜀汉也不至于损失一员上将,刘备也不会因此和东吴不死不休,成为仇敌。

而且,荆州、益州两个地方综合实力相当,但因为相隔遥远,两地无法建立起便捷的联系,实际上两地都成了独立的个体,没有从属关系,以蜀汉的实力来说,无法同时占有。

最后一点,也是最致命的。诸葛亮在建议刘备夺取荆州、益州的时候,同时也提出了交好东吴,联合抗曹的策略,但这本身就有矛盾。

矛盾点就在荆州。

荆州处于扬州上游,孙权一直把荆州看做是他们的屏障,迟早会把荆州收入手中。

当蜀汉和东吴在同时面对曹魏的威胁时,这个矛盾没有显露出来,就被诸葛亮忽略了。

赤壁之战后,曹操元气大伤,蜀汉和东吴暂时没有外患,荆州归属这个矛盾就爆发了。

东吴攻打荆州,刘备的得力大将关羽战死,蜀汉和东吴成仇,之后又起大战,刘备、张飞都因这次大战去世,蜀汉的实力被大大削弱。

毛主席说诸葛亮的错误是从隆中对开始的,就是指诸葛亮制定战略就有疏忽。

大方向错误,这才导致后来蜀汉实力越来越弱,最终不但没有实现统一,反而被其他势力吞并。

三、用人之误

比起曹操的“唯才是举”,诸葛亮的用人之道,有很大的局限性,正是这些局限性,导致了蜀汉后期人才的匮乏。

第一个局限性,就是选人太苛。

诸葛亮用人有个“七观法”为大家所称道,它从品德、智慧、胆识等方面全面考察人才,堪称面面俱到,非常完美。

乱世用人,更需要独当一面的奇才,而不是面面俱到的道德君子。所以,用“七观法”来遴选人才,无异于把人才往出推。

而且,诸葛亮用人,最主要的就是道德和对蜀汉的忠诚。所以,蜀汉朝廷有不少庸碌的人,只要是忠心耿耿的,就能得到诸葛亮的重用。

曹魏集团则截然相反,不注重道德水准,而是唯才是用,量才为用,让在某个方面有才能的人都能得到发挥,所以,东汉三国中,属曹魏人才最多。

其次,诸葛亮用人,分地域,搞小团体。诸葛亮当政以来,一直在大力扶持荆、楚势力,打压出身益州的人才。

一个政权内部,一旦出现分派夺权的现象,那这个政权就有点危险了。如果两派势力相当,那还能互相制约,要是一派独大,就会影响政局稳定。

刘备去世前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才委托了李严作为仅次于诸葛亮的托孤大臣。但是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便罢免了托孤大臣李严。

这个李严,就是益州势力的代表。

我们一直强调蜀汉缺人,在缺人的情况下还极力打压另一个势力,确实有点狭隘了。

用人不当也是诸葛亮的致命错误,最具代表的就是关羽守荆州和马谡失街亭。

镇守荆州,就需要和东吴搞好关系,而关羽却为人骄傲。孙权曾经向关羽提亲,想让他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

关羽却傲慢地回答使者:“我的虎女怎能嫁给他的犬子”,让使者不要再说,否则就把使者乱棍打出去。

如果亲事能成,那么蜀汉和东吴之间就多了一层关系,就算想要夺取荆州,孙权也会多一些顾忌,可是这个提议却被关羽断然拒绝了。

明知道关羽性格骄傲,对东吴有轻视之心,不能很好地执行他交好东吴的政策,还是派出关羽镇守荆州,不能不说是用人失当。

试想如果当时诸葛亮派出的,是手腕更圆滑一点的武将,可能还会和东吴这边多周旋一些时候,不至于让荆州早早陷落。

失街亭其实也体现了诸葛亮任人唯亲的一面。

马谡是湖北襄阳人,从小就才气过人,诸葛亮非常喜欢他,任命他为参军,经常和他谈论兵法。

诸葛亮征伐蛮王孟获时,马谡建议攻心为上,诸葛亮采用了建议,赦免孟获,收复人心,安定了西南。

但是刘备一直认为马谡言过其实,提醒诸葛亮不可大用。尽管如此,却抵不过诸葛亮对马谡的喜欢,他和马谡简直情同父子。

事实证明,刘备还是看人很准的。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国时,曹魏派出名将张郃应战,诸葛亮没有和张郃正面交锋,反而任命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做先锋,和张郃对阵街亭。

其实当时还有名将魏延和老将吴壹可用,诸葛亮却力排众议,坚持要用马谡。结果马谡兵败街亭,第一次北伐被迫中止。

之后,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杀马谡,并上表自请连降三级,作为对他自己用人失误的惩罚。

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三分兵力,安得不败”,这是毛主席对诸葛亮军事策略的评价,指的是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征伐东吴、诸葛亮北伐曹魏这三次分兵。

第一次分兵,将蜀汉兵力一分为二,两者又不能互为倚靠。当东吴进攻荆州时,关羽败走麦城,刘备救援不及,最终丢失荆州。

荆州的丢失,直接让蜀汉损失了大批人才。关羽之死,不仅让刘备清算了很多蜀汉官员,也是“夷陵之战”的根源。

“夷陵之战”就是毛主席所说的第二次分兵。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领兵数万人攻打东吴,张飞也带领一万人,从四川阆中赶来,但是出发之前就被部将杀害。

东吴一见刘备几乎举全国之兵打过来,连忙向曹魏称臣,先稳住一方。

同时,孙权派大将陆逊应战,陆逊和刘备打了七八个月之后,在夷陵大败刘备。

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败退白帝城,要不是赵云来救,恐怕连人都要折在战场上。后来羞恼成疾,病死在白帝城。

夷陵之战,蜀汉损失数万人,是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与东吴重新联盟,着手恢复内政和生产,休养生息。

用两年的时间恢复后,诸葛亮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出兵讨伐曹魏。

这就是毛主席说的第三次失误,蜀汉之前经过两次分兵失败,已经元气大伤,兵力只有曹魏的五分之一。

这个时候北伐,可以说是拿着蜀汉的最后一丝家底在赌,而且,诸葛亮还赌了不止一次。

我们习惯认为诸葛亮六出祁山,实际上只有五次北伐,但就这五次北伐,损失兵力还在其次,经济的负担却实在不小。

诸葛亮去世之后,只有蒋琬撑了十年,其后蜀汉后继无人,费祎只管内政不理军事,姜维连年征战不修内政。

数次北伐后,姜维还是没能挽救蜀汉的败局,司马氏打到绵阳,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自此灭亡。

后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的这首“蜀相”,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自从出山之后,诸葛亮就一直以汉室一统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除了这些战略、用人上的失误,他不失为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他忠心为国的精神,也让他称为世代名臣典范,至今仍备受尊崇。

毛主席一生酷爱读史,也喜读《三国》,床头就常放着书,他本人对诸葛亮颇有几分推崇,讲话时,时常把诸葛亮挂在嘴边。

正是因为做过深入的了解,毛主席才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诸葛亮存在的失误,他自己也才能在革命斗争中,避免这些错误,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2... 天边的落日如一抹温柔的光辉洒下,余晖照亮了整片天空,光线柔和却不刺眼,温暖而宽厚,仿佛为这大地披上了...
清代福建私家藏书的鼎盛 清承明之后,福建私家藏书又有了重大的发展,无论在藏书的规模、数量、种类、区域分布等方面,均超过了以往...
原创 刘... 众所周知,刘备的儿子刘禅,被很多人戏称为刘阿斗,因他不仅缺乏进取心,还沉迷于享乐。即使在身边有诸葛亮...
原创 三... 三国正史:假如诸葛亮在东吴被杀,主公刘备会为此复仇吗? 我们都知道,刘备是东汉末年唯一一位白手起家的...
原创 古... 随着岁月流逝,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逐渐被遗忘。然而,古人创造的许多物品与制度,至今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得...
文本中的二郎神称号元代记录篇:... 文本中的二郎神称号元代记录篇 老赵闲聊二郎神的真人真君之辨8 老赵闲聊神怪中的二郎系列四十一 老赵闲...
原创 为... 在中国与欧洲的历史演进中,农民运动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中国古代农民起义频发,规模宏大且影响深远,...
原创 1...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一个充满多元文化和复杂历史背景的朝代。它的历史中有许多鲜为人知...
这就是民国影坛四大女神真实样貌... 这就是民国影坛四大女神真实样貌,都看看吧,这可不是演员饰演的 在民国时期的影坛上,有四位风华绝代的...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史诗之一,其中的众多人物,不仅各具智慧,还对天下风云产生了深远...
原创 6... 1969年的一个深夜,伴随着阵阵汽笛声,一辆从郑州出发的火车缓缓停靠在南京火车站的站台上。 不久后...
原创 被... 有人曾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这一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反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事实:我们常常接受的“历...
原创 清...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帝国,历来争议不断。尤其是关于清朝如何崛起的问题,至今人们有不同的...
原创 三... 在许多人眼中,曹操往往被视为一个典型的反派角色,但这并不能掩盖他非凡的才能和智慧。尽管曹操展现出了出...
原创 5... 本文所述的每个细节都来源于可靠的资料和记录。照片是历史的见证者,它能够记录下各个地区的人文特色,并通...
原创 《... 《狮城山海》的大结局终于揭开帷幕,充满高潮的终局博弈将江湖权谋与山海精神推向巅峰。在大结局前,郑秋利...
原创 草... 《草船借箭》是诸葛亮的经典智慧之作,许多人对这一历史故事耳熟能详。通过这次行动,诸葛亮不仅展示了卓越...
原创 他... 公元208年,刘备在曹操的雄壮军队追击下狼狈而逃,此时他在当阳遇见了鲁肃,鲁肃出于好奇前来打探情况。...
原创 解... 夏朝在国际历史学界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目前,夏朝仅有文字记载,却缺乏同时代的文物实物作为佐证,...
原创 上... 老照片的魔力,在于它总能在泛黄的色调里藏住鲜活的呼吸,这些被折叠进相册的瞬间,从不是简单的人物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