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让努尔哈赤选出他一生最敬佩的对手,那有一个人一定高居榜首!这个人无论是勇、无论是濂、无论是智、无论是毅,都称得上是他努尔哈赤的克星,是一个不能收买只能除掉的对手!如果要让皇太极选一个他这一生最痛恨的人,那这个人一定是袁崇焕,只有他的铁骑能挡得住八旗铁骑的兵锋,并让他们狼狈逃窜,只要一遇到这个人,八旗铁骑必败无疑!皇太极父子两代都吃尽了袁崇焕的苦头,如果没有他,也许八旗子弟的兵锋早已经横扫辽东,甚至跨过山海关,荡平京师,送崇祯早点上天了!可惜天不怜咱八旗将士啊,降下这么个活阎王,生生地挡了咱的财路,咱的美女之路,咱的开疆拓土之路!唯一让他高兴的只有一件事情,但他永远都不会说的,我说皇太极!
袁崇焕无疑是明末大动乱中最耀眼的一颗星,无论是文臣武将,没有谁的锋芒能盖过他的,他的气度,他的见识,他拔刀碎案的气场,他率领铁骑纵横千里的铁胆雄姿,没有人知道他心里有多少勇气,没有人知道他的底牌是什么,但是大家都知道,此时此刻,他一腔热血,令人生出无限的敬畏!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赤诚为国的名将,在刚刚击退凶狠狡猾的清军后,被崇祯下了大狱,在狱中关了八个月,然后被崇祯凌迟处死了,家人被流放,也被抄了家产,其实啥也没抄到,家无余资嘛!
崇祯为什么一定要处死这个为大明王朝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宿星,这是无数人心里的一个疑问。人家可是刚刚救了你的命,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你这翻脸就不认人了,还把人往死里整!这到底是为什么?我想,答案都在崇祯的性格之中,都在他极端的人格里面!
第一,崇祯要为大明亘古未有之奇耻找一个替罪羊!
在大明王朝的历史上,到崇祯初年,只有过两次都城被人围困的经历。第一次是1449年,蒙古瓦剌在土木堡消灭明军主力后,兵锋直指北京,将北京城团团围住,准备一举荡平。明军残部在名臣于谦的率领下,顶住压力,击退了瓦剌的进改。那是正统十四年。而第二次就是这一次,崇祯二年,1629年,算算将近二百年过去了。自己刚继位,信誓旦旦、野心勃勃地发誓要振兴大明!没成想,啥还没弄,先让人包了饺子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崇祯肯定是一肚子怒火,但又不知道给谁发,边关守将自然是第一责任人,好你个小子,我让你去是消灭敌人去了,你可倒好,把他们直接引到京城来了!想干死我是吧!大明列祖列宗的脸都让我丢尽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差点毁在我的手里,朕怎么向天下臣民交待?凡此种种,种种凡此,崇祯对袁崇焕的怒火达到了极点,只有杀他以平心中怒火,以告慰列祖列宗,以给天下臣民一个交待!反正总不能让朕顶罪吧!
第二,崇祯的极端性格是不允许别人犯错误的,况且是捅破天的错误!
崇祯是人群中非常典型的一种性格,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你都找不到第二位与他类似的皇帝。他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场,从不替别人考虑,用居高临下、妄自猜度的心态对一切人,这种人是一个普通人还没什么,可他偏偏是一个皇帝,这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了,没有人能救得了他!
袁崇焕是另一种性格,他把民族大义放在首位,事事以是非曲直作出反应,而不顾及形式上的事情,规则制度上的事情,难免会为别人留下把柄。像他事前不打报告而私自与后金和谈的事情,私杀大将毛文龙的事情,虽然都是一片公心,日月可鉴,但这些都成了他死亡的罪名!
袁崇焕与崇祯这两种性格相遇,一个吹毛求疵,没事找事,一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自然两人会擦出仇恨的火花,闹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第三,袁崇焕也确实有失误的地方。
崇祯继位后,先是着手清除了魏忠贤党羽,掌握了大权。然后平台招对袁崇焕,启用闲置在家的他。袁崇焕内心自然是十分感激,再加上少年崇祯英气逼人,言语垦切,袁崇焕深受感动!这一感动事来了!他向崇祯许诺五年收复辽东!好家伙,那可是八旗铁骑占着的辽东,是皇太极的辽东。事后,袁崇焕也自知言语有点大,又向崇祯提了许多要求。可是话已出口,崇祯是不会让你悔改的!
结果,刚过一年,八旗铁骑就杀过来了!这还五年呢,我看五年人家灭了咱还差不多!行了,啥也别说了,我送你上路吧!
就这样,一代名将惨死在暴君的刀下。其实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崇祯的虚荣心被人深深地伤了,他的自尊心被人打碎在地,他需要给自己一个交待,他有一腔怒火,需要发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