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风雨飘摇的动乱年代,才华横溢的智谋之士会选择明主以安身立命。一旦主仆关系确立,这些谋士和将领都会对主公马首是瞻。但并不是所有的将军都能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些将领可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猜忌,总之,他们最终会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借口除掉。这类事件在三国时期屡见不鲜。比如人中吕布就先后背叛了三个人,最终在下邳被曹操所杀害。除了吕布,另一位将军便是赫赫有名的魏延。
魏延是三国时期的蜀国将领。他最初是荆州刘表手下的一员猛将。后来,刘备准备攻打长沙时,杀了自己的上司,便归顺到刘备身边。不过,此时魏延斩杀长沙太守韩玄献城一事,虽然赢得了刘备的信任,但诸葛亮对此并不满意。
不过,由于刘备的强力保护,诸葛亮并没有过分难为魏延。公元211年,魏延随同刘备受益州刘璋之邀入川,协助刘璋抗击张鲁。刘备击败张鲁后,刘璋和刘备决裂。因为魏延跟随黄忠定居广汉县,魏延被刘备封为衙门将军。
公元219年,刘备占领汉中,在汉中战争中击败了气势磅礴的曹操。刘备赶回成都后,摒弃了所有共识,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同时任魏延为镇远将军。据说刘备曾问魏延:我让你承担这个重任,你怎么报答我?
魏延回答说:“如果曹操带领他的众将来攻打我们,我们只用抵挡就可以;如果是一个将士带着士兵来攻打我们,我们会直接吞了他们。”刘备听后很高兴,和魏延在一起共事很开心,于是对魏延更加的器重了。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自封皇帝,建立蜀汉,魏延进封为镇北将军。由此可见,魏延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然而,魏延在蜀汉的发展在公元223年以后开始走下坡路。夷陵战役惨败使刘备深受影响。建兴元年四月,刘备逝世;五月,刘禅太子登基。诸葛亮成为蜀汉中真正意义上的掌权人物。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对魏延的猜忌是非常严重的。“脑后有反骨”是诸葛亮给魏延的评价。因此,魏延虽然后来被封为了“都亭侯”,但他的真实的身份地位只能做一些杂活。就连魏延对诸葛亮提出的子午谷奇谋,也遭到了诸葛亮无情地拒绝。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公元234年,诸葛亮因病在五丈原逝世。魏延认为,当他有自己统兵蜀军继续与魏军决战时,只需要派一小批人护送诸葛亮的棺材回成都即可。然而,诸葛亮生前留下了一个恶毒的计划:让马岱假装归附于魏延,趁魏延不注意时趁机将其杀害。可怜的魏延临死前大喊:“谁敢杀我?”可他狂妄至极的嚣张,最终也落得了一个自食恶果。
而这里的“谁敢杀我?”这句话也成了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寓意傲慢霸气、个性十足!只能说,魏延的一生“成也刘备,败也刘备”。如果没有刘备,魏延就根本不可能爬得这么高。如果不是刘备,魏延摔也不会摔得那么疼。您对此有什么不同意见吗?要想了解更多的三国史实,尽在《三国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