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上世纪初,晚清的政权便逐渐开始崩塌。在1911年之后,统治了百年历史的清王朝彻底覆灭。当然了,只是政权的覆灭,而不是清王朝的人都覆灭了。而之后的清朝的皇室贵族便向外开枝散叶。
在辽宁的一个村庄里,就住着清朝皇室的后代,这个村子看起来面积很小,但是里面住着的人姓氏都是爱新觉罗。即使发展到了现在,在他们的眼里仍然必须要延续清王朝的血脉,他们到现在为止都不会和外面的人结婚。
一、爱新觉罗氏的村子
这个村子叫腰站村,发展的历史也很长。在清朝康熙年间,当时中原全部都是归满清管辖。在占领中原后,满清人也有过担忧,毕竟他们的人口很少,但是中原的汉族规模却很庞大。为了能够有退路,他们在进入中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关外都被作为很重要的地方防守起来,怕的就是有一天政权更替,没有地方可去。
一开始,大清的发展可谓蒸蒸日上,也在中原彻底站稳了脚跟。更是在康熙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顶峰,实现了开疆扩土,经济政治繁荣,平息边疆众多势力的理想局面,这个时期还一度被人们称为康乾盛世。
由于这种稳定的局面,也导致满清皇室的阶层放下了戒备之心,在他们看来,将不会出现政权崩塌而被迫回东北的情况了。所以在一段时间内,东北一带也就没有被当成禁地来严加防守。
但是也总有人会有居安思危的理念,毕竟虽然目前已经在中原站稳脚跟,但是清朝的根还在东北,如果轻易放松戒备,被不好之人动了东北的根,那自身的面子也挂不住,所以康熙便派遣相关的人员回到东北守护祖坟。
而派去的这些人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被选中,一方面必须要是德高望重的人,最基础的就是出身必须要正,主要是在一个族里辈分要很高,最后就是要能够胜任这件事情。当时康熙再三思考后,便让爱新觉罗.阿塔去做这件事情。毕竟这个人是纯正的血统,而且辈分也不低,而且因为相关原因也不可能再任官职。
派他去守祖陵,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说都是很好的选择,至少安安稳稳,并且也不用担心吃住问题。所以之后爱新觉罗.阿塔便带着其后代回到了永陵。而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阿塔便想要占领此地,腰站一词便来源于此,而另外则是由于方便祭祀,这个地方相当于一个中转站所以便叫腰站。
二、腰站村的规矩
虽然说其没有生活在皇宫里,但是毕竟是清朝皇族后代,所以仍然沿袭着一套非常复杂的规矩。其中之一就是不能吃狗肉。此外,每到逢年过节后,后辈子孙就要向年纪大的长辈行叩拜之礼,村子里的任何大小事都需要有年长的人来操持。
在我们汉族的传统习惯里,或多或少的都还存在着嫡长子继承制,但是这个村庄不一样,他们的嫡长子是需要外出去开创产业的。只有最小的儿子才能在家里继承家业,赡养父母。而在村落里,也保持着传统的特色民居。
三、腰站村的“苦”
腰站村的发展,最难的可能就是不能和外面的人通婚,在他们看来保证血脉纯正是必须要沿袭的重要规矩。但是村落里来来回回也只有那么几个枝叶的人。最后又要繁衍后代,又要避免近亲通婚,这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其发展了这么久之后,仍然只能局限在这个小村落里的原因。
但是现在,随着其思想的改变,他们也允许汉族人扎根这个村子,但是汉人比例仅占5%左右。他们村里的成年男女结婚时依旧优先选择满族人。他们这种信仰能够如此坚定,也是非常值得佩服的。
总结:对于爱新觉罗氏虽然说与自己族内的人通婚,可以保证血脉的纯正性,但是也难以壮大,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矛盾的。至于他们的传统礼俗,或许在某些方面也应该将不好的摒弃保留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