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晚清,就不得不绕开
慈禧
这个人。她在咸丰帝死后,通过凌厉的手段,成为晚清的实际掌权人。
在掌握大权后,慈禧就开始了挥霍的人生。昏庸无道的她,最终导致旧中国百姓饱受洋人欺辱。
让人可气的是,她居然得到了善终的结局。但人在做天在看,慈禧最终还是迎来了报复。在其死后,孙殿英带着一支军队挖开了慈禧的陵墓。
不仅将里面的珠宝全都盗窃,还粗暴的将慈禧遗体拉了出来扔在一旁。
而孙殿英在将慈禧墓中宝物盗出后,就将其拿到市面上售卖或者送入,最终导致许多国宝流亡海外,至今仍未回归。
这也让他成为了民族罪人,至今仍被人唾弃。
孙殿英的起家
孙殿英是河南永城马牧乡人,字魁元,属于家境比较贫寒那种。其父没什么本事,但是特别喜欢出风头。
在一次替同乡人出头与人争执的时候,最终被打死在狱中。本以为其父亲的死,会给孙殿英带来一点警示,但没想到他完全继承了父亲的性格。
像读书的时候,孙殿英就展现出调皮与捣乱的特性。一次他彻底将私塾先生给惹怒,最终被老师给赶了出去。
当众出丑,让孙殿英特别不爽,由此也记恨上了老师。于是他趁老师不在的时候,居然用一把火把私塾给烧了。
之后,孙殿英便远离学堂。来到了市井中混迹。在市井中混迹的人,大多都是混混,性格都比较恶劣。
在这些人的影响下,孙殿英也变的不务正业、不学无术,整日里都在想着一些歪门邪道来搞钱。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和那些混混有着一样的本性,但孙殿英的目光比较深远,不愿意一辈子做一个市井游侠。
他凭借着过人的机灵,和肯下血本打点,逐渐的混成了一个小头目。为了能让自己彻底立足,他又开始结交军警,通过贿赂的方式让军警为他大开后门,混的风生水起。
当时旧中国军阀当道,特别昏暗。孙殿英意识到,光做混混小头目也没什么出息,倒不如去参军。手里有家伙的话,就谁也不用怕的。
于是,他辗转各地,最终来到了安徽亳州,在北洋政府高级将领
姜桂题
手下做事。不久后,孙殿英又反复横跳,相继投靠了
李凤朝和丁香玲。
在丁香玲手下的时候,孙殿英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一路连升到营长。此时,孙殿英不甘心屈服在这些军阀手下,想自己做军阀。
于是,他脱离了丁香玲,并自立山头。很快,他的队伍扩充到了一个旅,孙殿英便自称旅长。
至于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加入孙殿英的队伍,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的手下与其说是部队,倒不如说是土匪窝。这里没有什么约束,管理也比较松散。于是,许多流氓、土匪都相继投靠了他。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在各路军阀忙着打架的时候,
孙殿英瞅准时机,又一次跑出去招兵买马,最终将队伍扩大到三四千人。
此时,孙殿英本以为也能过上军阀的日子了。但这点力量,在军阀的眼中根本是不够看的。
很快,孙殿英就被收编了。
收编之后的孙殿英也没有老实,而是继续开始了反复横跳。期间,他曾在憨玉昆、叶荃手下任职。
在叶荃手下的时候,孙殿英一直不愿意听从上级的命令。因为他一直忙着为自己攻城略地、谋取利益。
众人一看这不行啊,于是纷纷对其发起追击。孙殿英的手下都是一帮散兵游勇,欺负老百姓尚且可以,但在战场上根本不行。
很快,孙殿英就被击溃了,只能带着残部流窜到山东济宁。来到山东后,孙殿英遇到了
张宗昌
。张宗昌也是市井混混出身,两人可谓是臭味相投。
于是,孙殿英就投靠在了张宗昌门下,担任第五师的师长。在张宗昌手下的时候,孙殿英算是很尽心尽力的,在奉系与国民革命军的作战中,曾为张宗昌立下了头功。
最终孙殿英的部队被扩编成军,他也因此高升为军长。但好景不长,奉系与直鲁联军被国民革命军打败,孙殿英所部也损失惨重。
投机取巧的孙殿英,最终又换了个山头,被蒋介石所收编,成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的军长。
东陵大盗
1928年春,和孙殿英一样被国民革命军击溃的
马福田
逃到了马兰峪。马兰峪距离清东陵非常近,马福田之所以来到这里,也是为了盗取清东陵里面的宝物。
自从清朝灭亡后,清东陵就失去了守卫。这也导致许多盗墓贼盯上了这个地方,经常从清东陵里盗取一些宝物放到市面上售卖。
马福田看到市场上出现的东陵宝物后,心里面痒的不行,所以也萌生了挖清东陵的想法。但马福田最终没能如愿挖开清东陵,因为国民革命军派出了孙殿英对马福田部进行围剿。
在围剿完马福田的残部后,孙殿英便将部队驻扎在蓟县的马伸桥。
此地距离清东陵只有一山之隔,孙殿英之所以将部队驻扎在这里,目的和马福田一样,就是为了盗取清东陵里面的宝物。
但公然挖帝陵这种事,孙殿英还是不敢做的。为了掩人耳目,他就贴出了告示,表示自己要在马兰峪附近进行军事演习。
之后,他将少许的守陵人和附近的百姓全都赶了出去。在不断探索下,孙殿英最终找到了慈禧墓的大门。
之后,他采用了非常粗暴的方式——用炸弹炸毁了墓道石门,从而进入到墓室之中。
之后,孙殿英命令手下将墓室里面的宝物悉数搬出。
据悉,将这些宝物全部搬出,孙殿英一共耗费了三天三夜的时间。
而在将宝物盗取出去的同时,孙殿英及其部下还对墓室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
像慈禧的尸骨,都被孙殿英粗暴的拉出扔在一旁。而除了慈禧的陵墓之外,乾隆的陵墓也惨遭毒手,被孙殿英洗劫一空。
尽管孙殿英事前将清东陵附近的人都支开了,但其盗墓的信息还是传开了。自古以来,盗墓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孙殿英自然也遭受到社会各界的声讨,特别是溥仪为首的满清遗老对孙殿英的行为感到特别生气。
眼见事情闹得越来越大,孙殿英也慌了。
为了躲避惩戒,他便拿着所盗的珠宝四处打点。像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等国民党高官都收到过孙殿英的贿赂。
最终孙殿英啥事也没有,没有收到任何实质性的惩罚。不仅如此,他还凭借着盗墓所得的宝物招揽了更多部下,实力越来越强,不断的加官进爵。
但人在做天在看,20多年后,孙殿英最终还是迎来了审判。那是在解放战争的时候,孙殿英于汤阴战役中被俘,最后被关押在战犯收留所里。
当时我们想的是在解放战争结束后,再对孙殿英进行判刑。
但没想到他最后却死在了解放战争之前,原来孙殿英有吸食鸦片成瘾,被关进战犯收留所后失去了鸦片来源,最终因烟瘾发作而死。
与父亲截然不同的人生
孙殿英的祸国祸民的行为,一直都为人不耻。虽然他死了,但其名声必将遗臭万年。不过,孙殿英虽然坏事做尽,但其儿子
孙天义
却与其完全不同。
孙殿英死的时候,孙天义只有16岁。虽然孙殿英无恶不作、恶贯满盈,但孙天义完全没有受到他的影响。
因为孙天义的母亲和姑母是个非常明事理的人,知道孙殿英行为不端。所以在孙殿英出生后,她们就极力的将孙天义往正路上带,希望他不要成为父亲孙殿英一样的人。
她们的教育也很成功,孙天义长大后,确实非常正直,和孙殿英完全是两个人。小的时候,孙天义经常被同龄人欺负,还被嘲笑是大盗的儿子。
最开始的时候,孙天义内心非常不闷。后来经过母亲与姑母的开导,孙天义慢慢就释怀了。他曾表示:
孙殿英是孙殿英,我是我!
为了让别人放下对他的偏见,孙天义便决定勤学苦读。1952年的时候,孙天义从辅仁大学成功毕业。
毕业后,孙天义决定为社会做些什么。一来为父亲孙殿英洗刷一些罪恶,二来为新中国的发展发光发热。
后来,孙天义决定去做老师,帮助更多的孩子成长。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孙天义可能这一辈子都会从事教育行业,直至退休。
而在1959年的时候,孙天义的人生轨迹迎来了变化。当时有外国客人来到我国参观黄帝陵,孙天义会外语,所以被叫来临时充当翻译。
这也是孙天义第一次见到黄帝陵,当时他整个人都被震撼到了。
此刻,他内心也埋下了一颗将黄帝陵好好保护起来的想法。
时间来到1992年,此时的孙天义已经小有成绩,还被任命为陕西政协的副主席。当时陕西决定修缮黄帝陵,孙天义听后特别兴奋,立刻要求加入到这份工作当中。
最终,孙天义被任命为黄帝陵基金会的副会长,紧接着又升为会长。
孙天义的工作,主要是为修缮黄帝陵筹集资金。在他的努力之下,最终为筹集到数亿元的善款用来修缮黄帝陵。
筹到钱后,按理说孙天义的工作也算是结束了。但孙天义并没有闲下来,而是在工期开始后深入工地来监工,所有大大小小的事都事必躬亲。
这样的一个举动,让很多人非常感动。当大家了解他是孙殿英的儿子后,更为其精神所感染。
而孙天义努力修缮黄帝陵这件事,在不少人看来都是在为孙殿英“赎罪”。但孙天义非常直接了当的表示:
我确实是孙殿英的儿子,但他是他,我是我!
这句话,明确的将他护陵一事与孙殿英区分看来。
也许在孙天义看来,孙殿英所作所为也是不值得被原谅的。
毕竟无数国宝,都是因为他而流亡海外的。除此之外,乾隆陵和慈禧陵墓也被破坏的非常严重。这都是我们的民族遗产,没想到最终被孙殿英挥霍一空。
与此同时,孙天义并没有割舍与孙殿英之间的关系,而是选择正视这件事。
在孙天义的努力下,黄帝陵被得到了非常好的保护。有人问孙天义为什么这么执着于护陵,孙天义曾回答道:
一个民族绝对不能丢掉自己的文化传统,如果真的丢掉的话,我们是不会有前途的。
据孙天义所讲,他第一次见到黄帝陵的时候,黄帝陵很破旧,而且特别狭小。此刻他心里也清楚,如果都对黄帝陵不管不顾的话,再过一些年头,黄帝陵可能就要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起源之一,如果忘记他,就等同于忘记历史。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绝对不会走得长远的。为此,孙天义就下定决心,有能力了,一定要去守护黄帝陵。
现如今,黄帝陵得到了扩建,与以前相比更加雄伟、有气魄。而在黄帝陵修缮后,前来这里祭拜、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
这就是孙天义想看到的,希望每个人都能记住自己的祖先和历史。在完成这个任务后,孙天义依旧没有停歇,而是继续投身到教育行业里。
总结
父亲毁陵,儿子护陵。这是个非常戏剧性的,也徐孙殿英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作恶一生,生出来的儿子却这么有出息。
如果他当时知道这个结局的话,还会强行盗墓么?这个我们也说不准。总的来说,孙殿英是个民族罪人,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孙天义则恰恰相反,他一生都在致力于保护中华历史文化古迹,有着非常高尚的民族情操。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长久不衰,且源远流长,正因为我们一直铭记着历史,知道自己的根。只有了解过去,我们才能有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