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有多强?内有很多大项目,包括建造三峡大坝
迪丽瓦拉
2025-07-15 08:32:19
0

2005年4月,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参观了上海洋山深水港,激动地说道:“没想到,中山先生90年前写的实业计划中的理想,今天由各位变成了现实,对此,我非常钦佩!”

孙中山先生的“实业计划”到底是什么?里面有何具体内容?

一切,我们从一个“图”说起。

1、《建国方略图》,发行数量少,弥足珍贵

1937年,日本侵华占领上海后,找来了一个人,名字叫屠思聪。

此人有一项重要的能力:绘制地图,而且很懂绘制、印刷的工作。

日本人要求屠先生绘制满洲国地图。屠先生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胸怀爱国之志,拒绝了日本人的请求。

既然屠先生不给日本人面子,日本人的丑恶嘴脸就开始显现,关押屠先生,非法劫掠屠先生创建的上海世界舆地学社,里面的各种资料,各种地图,全部洗劫一空。

这就是强盗,先是直接安排不合理的工作,然后就上手抢。

在这些图中,有一份非常重要的资料也被抢走,它就是《建国方略》地图。

此图,长50.5厘米,高37厘米,小字标注:比例尺为一千零五十万分之一。正面印有几个大字: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图。

此图正面,展示了将要完成的重大计划,极其完成地的区域,全部用图画形式呈现。此图背面,是一万多字,是内容详细介绍。

通过相关专家们的考证,此图绘制于1928年下半年---1929年4月之间,印刷了3000幅。

由于长期战乱,加上中国十年之浩劫,导致存世量极其稀少。

目前,国内发现的只有十余幅了,大多都有残破,略有发黄,品相一般。当然,宝岛上面一定是有一些的。

《建国方略图》是根据孙中山先生著作《建国方略》绘制,然后印刷的。

那么,往前追溯,孙中山先生是什么时候写的《建国方略》,写了什么内容?

2、孙中山先生的巨著《建国方略》,内容是什么?

(1)《建国方略》产生的历史

孙中山先生,志向高远,心怀天下,为了建立一个民主的中国,多地奔走,深受当时国人的崇拜。后来被誉为国父。他是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缔造者。

他心中有着一副美好的蓝图,对于未来充满了各种遐想,也可以说是一种理想。

当时的很多人,对于他的理想嗤之以鼻,对于他的那些大梦想并不看好,有人还恶言恶语,给他起一些不中听的外号。

但是,一个要做出伟大成就的人,绝不会在乎宵小之辈的冷言恶语。

从1917年开始,历经三年,孙中山先生写了三本书,分别是:《民权初步》、《孙文学说》、《实业计划》。

这三本书中,《民权初步》是最早完成的,是在1917年就写完了的,是关于民主体制的框架、制度、设想等。此文略微枯燥,也不适合大面积推广,因此,未能单独出版。

第二本书《孙文学说》,又叫《知难行易的学说》、《心理建设》,说白了,这就是一本思想建设的书,目的在于改变国人传统、落后的思想。

正所谓,欲改变人的行为,先改变人的思想。这本书,在1918年完成了,并在1919年的五月出版了。

第三本书《实业计划》,在1919年2月完稿,这是一部描述中国未来的蓝图,1919年6月,发表在《远东时报》。后来,此书改了一次名,叫《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1921年出版社发行时,继续用原名《实业计划》。

三本书作为合集,于1924年正式出版,叫《建国方略》。

(2)、《建国方略》的主要内容

我们不谈制度建设,也不谈所谓的思想建设,我们谈一谈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最主要的部分:实业计划。

看了实业计划,你对中山先生的崇拜之情会如滔滔黄河之水,连绵不绝的。

此部分总共有六大计划组成,包括33个小部分,我们挑一些来说说。

①、国家要发展,交通要先行

中山先生认为,交通是关键。

他的计划中,用60年时间,建设16万公里的铁路,将中国的沿海、内地、边疆统统连接起来。

这个挑战很大,民国没有实现,主要还是战乱影响了铁路发展。

因此,中山先生的宏愿,要靠新中国了。新中国建立后,前三十年因为各种原因,国家发展较慢,从1978年后,国家快速发展,铁路也迅速扩张。

截止2021年年底,中国铁路总里程突破了15万公里,基本接近了中山先生的计划。

对于公路,中山先生认为,要遍布全国各地,总里程要达到160万公里。

这个容易实现,到2022年,中国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528万公里了。远超出中山先生当时的期望了。

即使如此,近百年前书籍发行时,还是引起了巨大的质疑。

②、建设三大港口,促进对外贸易

港口的作用在哪里?促进商业贸易往来。

孙中山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要建设或改良三大港口:一是北方大港,地方主要是在渤海,这就是现在的”天津港“;二是上海东方大港,如今就是上海的洋山深水港;三是建设南方大港,如今就是广州港。

孙中山先生当年就已经看清了三个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

这眼光确实深远,放到如今都不过时。

厉害了!

③、中国的中部、北方大规模植树造林

多种树木,可以改善空气,可以防风固沙,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北方因为缺水容易干旱,导致森林相对少一些,孙中山希望长期植树造林,改善生态。

这思路值得肯定,身处动荡的局势,却还在惦念生态问题。

这是高人!

④、移民中国中北部、西北、东北

孙中山认为南方、中原等地区人口稠密,北方地广人稀,这对地区均衡发展不利,要进行一个迁移计划,将稠密地区的人口,往东北、蒙古、新疆、西藏、青海迁移。

随着人口的移民,达到人口的均衡,进而影响发展的均衡。

这是具有战略思维的,无须质疑。

⑤、要注重矿业的发展,也要注意农业水利

一个清末民初的人,能看到矿业的巨大作用,能看到农业中关键点水利问题,这眼光绝对是走过了太多地方,看了太多书籍,进行了多次思考,才能得出来的。

国父的眼光,少有人及。

⑥、三峡应该建设大坝

不要惊讶,不要奇怪,孙中山提出了这个设想,并声明有两大功能,一是可以让船逆流而行,二是可以发电。

1924年8月17日,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演讲时,孙中山也提到了“建设三峡大坝进行发电”这个问题。

如今“三峡大坝”的事实说明,孙中山先生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很有远见和预见性。

整个《建国方略》内容远不止这么些,我们挑了一些主要的来阐述一二。

3、连战在2005年参观大陆后,感慨万千

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到大陆访问,参观了很多地方,感触颇深。

在参观上海洋山深水港时,对身边陪同的中国官员激动地说道:“没想到中山先生90年前写的这个实业计划中的理想,今天由各位变成现实了。对此我非常钦佩。”

仔细算起来,从孙中山写完到2005年,是86年。

今天的我们,一一对照中山先生写的《建国方略》中的实业计划,发现,大多都已经实现了,不得不让人对中山先生的远见卓识竖个大拇指!

什么是能人?在某一个领域,可以如鱼得水。

什么是伟人?能够力挽狂澜,能够看到很多年后的事情,能够让大家信服地追随。

破晓君认为,中国百年间,能够堪称伟人的,只有那么三位,一是孙中山,二是毛泽东,三是邓小平。(仅代表个人观点。)

孙中山1925年三月去世,年59岁。比起如今动辄八九十岁的寿命,59岁算得上英年早逝!如果,他活得久一些,中国或许就会少一些内战,多一些合作。

如今,看了他的相关《建国方略》的内容,让人对他的敬佩更是增加了几分。

参考资料:《孙中山建国方略考证》作者,陶薄吉陶璇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2... 前言 2008年,一则震撼的消息在公众中引起轩然大波。专家们通过尸检结果揭露,光绪帝并非因自然原因...
原创 年... 雍正三年十一月,年贵妃因病重而被晋封为皇贵妃,雍正皇帝在此时对她作出了高度的评价。皇帝称年贵妃性格温...
我国古代的四大藏书体系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典籍,浩如烟海。中国几千年来,历遭磨难,但中国的历史记录...
原创 1... 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的局势愈发危急,但它迎来了重组,这一重组使得新四军的发展速度得到...
原创 崖... 宋朝祥兴二年,即公元1279年,在蒙古军队的一路追杀下,大宋君臣和士兵、百姓退至崖山一带,也就是今天...
从银本位的建立到白银时代的终结... 人类社会早期往往会使用实物充当货币,如贝壳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重金属也渐渐被赋予了货币职能...
原创 刘... 诸葛亮 最早跟随刘备的关羽是来自河东郡的英雄人物,张飞与简雍则出身于涿郡两位勇将,糜竺与糜芳是来自...
原创 明... 蓝玉,这位被大明王朝视为“战神”的英雄人物,以其出色的军事才华和勇猛的战斗精神,成为了朝廷的支柱。他...
原创 卧... 在《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曾向刘备留下了两句富有深意的话,第一句是“卧龙凤雏得一人则可安天下”。这句...
原创 玄... 唐朝历史上最令天下震惊的事件之一,便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这场政变至今被人们讨论不止,史书上多有记...
明朝最早到江西的传教士——罗明... 明朝最早来到江西的传教士——罗明坚与麦安东 万历十三年(一五八五)十月十八日,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神...
原创 明... 引言 几乎每个人都渴望拥有权力,梦想着登上权力的巅峰。然而,一旦掌握了权力,人们的行为往往会发生改变...
原创 李... 赵高怂恿胡亥篡位,矫诏诛杀扶苏,这一事件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政治丑闻,且常常成为影视剧的创作...
原创 清... 前言 在清宫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词汇,如“亲王”、“郡王”和“贝勒”等。这些名词虽然看似简单,...
原创 历... 公元1856年,载淳在紫禁城储秀宫降生,成为咸丰皇帝的长子。两年后,载淳的弟弟不幸夭折,这使得他成为...
原创 东... 东吴之所以能够在动荡的三国时代崛起,并且保持强大的影响力,离不开那些顶尖猛将的鼎力相助。这些英雄或勇...
原创 他... 这个人的名字或许在人们心中并不常见,甚至可能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然而,历史上的名将韩信曾亲口承认,如...
原创 刘... 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猛将各有千秋,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令后人铭记。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中,徐...
原创 朱... 铁马冰河入梦来:元朝女将观音奴的忠烈人生与时代困局 一、青铁家族的末世荣光:王保保与观音奴的血脉传...
原创 此... 公元276年,一份关键的奏疏送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的手中,最终,这份奏疏上的战略帮助西晋完成了三国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