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景芝后疃《赵氏族谱》对赵省三的记载
省三,是他的字。民国以前,人们习惯称呼和记载其人的字。要了解真实名称需要查看家谱了,赵省三的名称叫赵效曾(如上图)。
通过族谱也清楚了族人间的辈分亲疏支脉关系,他是我的长辈族伯,上溯至六世祖赵训是同祖。
从族谱记载可知,1906年(清光绪丙午),族伯在青州中学校毕业,成绩优异,获得拔贡出身。这一年清政府彻底废除科举制度,但此时仍有大批原本依靠科举制度生存的读书人。为了给予出路,在科举停止后,仍对生员进行优贡、拔贡。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
族伯中学毕业后,考取了在济南的大学,深造了五年,于1911年(宣统辛亥)在山东省立大学校(高等学校)毕业。该学校是山东大学的前身,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上奏,在济南创办的官立山东大学堂。
济南学业毕业后,考取了刚刚成立的清华学堂(后改为大学校),深造两年,于1913年(民国癸丑)毕业。当时对来京城参加考试的考生籍贯没有限制,各地学生均可来京参加考试。1911年入高等科的学生计划招生200人,可见其考取难度之大。
族伯在大学上学期间,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大学毕业后,在济南青岛等地的大学或中学任职,期间参与了同盟会的一些活动。
2.安丘辛亥革命的联系人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1911年11月13日,山东宣布脱离清朝政府宣布独立,其负责人孙宝琦反水,投靠袁世凯。许多同盟会员被捉,辛亥革命处于低潮。大学也多处于停课状态。
1912年1月,同盟会会员赵省三接受上级的委派,成为安丘清政府起义的联系人,当时张公制举人(解放后成为青岛副市长)担任安丘清朝团总,是这样口述这段历史的:
王长庆(鲁东同盟会革命党的主要负责人)等在夺取青州之举失败后,所以转至安丘落脚,主要是依恃群众中有一定思想基础这个条件。
我平日就和一些革命活动者,如邓天一(在安丘教会小学任教)、赵省三(安丘景芝人)、周蜀江等有接触,我思想上也同情他们。
在王长庆来安丘前,赵省三先一日由济南来安丘联系。他首先找到我,约我晚间到团练局和刘剑秋一起商量事情。见面后,赵省三即言及青州失利,计划攻取诸城,拟先在安丘落脚。又说,现在邓天一、贾次瑶等人已先去诸城预备起事去了……当时因为在青岛购了一批枪械,短缺款项。打算在安丘景芝两地筹集点款子,以应急需。
同时也谈到安丘应如何准备起义的事情。我和刘剑秋说∶“这样是不是得将王英三和李复亭招呼回来?”赵省三说∶“安丘独立系以后的事,此时不必急于召他们回来。”当时便着重研究了筹款的问题。
此日,我又找县参事会、议事会的几位主要人物酝酿研究了一番。当时王长庆等均住于南关店内,在那里等候由寿光招募的一批人(约十几人到来)。刘剑秋和周蜀江把筹集的款子送去以后,他们就准备经景芝去诸城了。
当日晚,我以为诸事均已料理妥当,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便早早睡下。不料夜里九点多钟,县里忽差人来,要我马上就去,说是革命党人已经进了衙门。我急忙穿好衣服向县衙走去。
3.青诸受挫突围,安丘景芝捐助出力
1912年1月18日,同盟革命军进攻青州时,被山东巡抚张广建侦知暴露,领导人赵魏被青州旗营枪杀,王长庆替代。
1912年1月21日,赵省三受到委派来安丘,联系清安丘知县程长庆和团练张公制等人,他们支持革命,同意起义,保证了同盟革命军顺利进入县衙。22日王长庆等人来安丘商定,攻取诸城成功后,安丘再宣布起义。
1912年2月3日,王长庆带领同盟革命军攻占诸城,至10日被前来增援的清军包围,激战三天三夜,死伤惨烈,一部分突围分散。为了保存力量,安丘没有宣布起义,赵省三回学校上学。
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景芝和安丘许多的知名人士,也是捐了款,出了力的。
下一篇:祝勇:在文字里重造一座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