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72年在毛主席与尼克松握手言和时,绝望的日本青年选择为革命殉道
迪丽瓦拉
2025-07-12 12:33:20
0

在四十年代的日本,毛主席是最可怕的敌人;

在六十年代的日本,毛主席是最崇敬的导师!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国,毛主席与他留下了那张世纪经典的握手照片。消息传到隔海的日本,举国哗然。

一名信仰毛主义的日本青年顿感信仰崩塌,绝望之下他枪杀了劝他回头的母亲,之后自尽,

选择了用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去为信仰殉道

“孩子,时代已经变了,美国总统同毛主席握手了,毛主席交给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回家吧孩子,妈妈给你做你最爱吃的拉面……”

……砰!……砰!

激情燃烧的岁月,日本人的68年时代

文革发生在中国,但影响力却波及世界。在曾经是侵略者的帝国主义的日本,同样的年代也发生过类似的革命。

在村上春树小说《挪威的森林》里,便有过关于革命和左派的描述:

“六月我就退出啦。因为我实在是太气了。怎么说呢?我实际没见过革命,不敢表示意见。如果这叫革命的话,我可不要什么革命了。否则我一定会因为饭团里只放梅干的理由被枪毙。你也一样,因为充分理解假定句的理由被枪毙。”

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是红色的日本,日本的年轻人和中国的年轻人一样,高举着世界革命的旗帜,呼喊着《毛主席语录》的口号,穿着佩戴有毛主席像章的衣服,行走在大街小巷中。

他们也同样呼喊着“打倒美帝国主义”、“工人万岁”,用冷酷的目光审视着资本主义与日本政府的丑陋。

质疑旧权威与旧的秩序,呼吁被压迫的人民走上街头,要求社会变革、推崇社会自由。

这是共产主义在日本最为兴盛的年代,也是日共的黄金时代。

在1968年革命浪潮达到顶点,因而这个时代也被学界称作是“68年时代”。

内外夹击,日本年轻人深受共产主义感召

还是20年前的40年代,日本还是一个四处扩张,喊着“为天皇尽忠”的顽固的帝国主义国家。

却为何就在20年后的60年代掀起了一股共产主义的革命浪潮呢?这与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首先是亚非拉独立运动的榜样

在苏联和中国的影响之下,亚非拉独立运动如潮水般汹涌。越南、老挝、古巴、埃及,仅在非洲,五六十年代便有近30个国家独立。

而就

在1960年,便有17个非洲国家打败了英法殖民势力,获得民族解放。因此这一年也被称作是“非洲独立年”。

日本人的民族自豪感极高,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大大刺激了活在美国阴影之下的日本人脆弱的内心。

与此同时,美国则是深陷越战泥潭

长久的消耗引起了从美国波及世界的反战势力,著名歌手鲍勃迪伦的《blowin’inthewind》(答案在风中飘荡)便是这一时期经典的反战歌曲。

美国自己人民都认为越战是非正义的,日本人还喊什么?

一时间,美国在日本人的心里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老鼠,罪恶的帝国主义头子。

日本政府也成为美帝国主义的帮凶与走狗。

一时间,反对殖民运动,要求民族解放便在日本发展起来。

60年代中国也掀起了红色浪潮

在那个时候,帮助全世界受殖民压迫的同胞进行民族解放也是苏联和中国所支持的,因此日本便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

当时电视台等媒体经常会报道中国有关的消息,同中国一样,这同样激起了那些冲动有热情,富有牺牲精神的20多岁的日本青年的革命热情。

与此同时,日共则借机印刷大量《毛选》、《最高指示》以及其他革命资料,进一步去催化这种热情。

人人背《毛选》,对毛主席的崇拜达到顶点

在60年代后期,这种左翼运动在日本达到顶峰。毛主席也成为那一代日本青年当一不二的革命导师、精神偶像。

他们在成立组织,时不时地就举行盛大的游行示威活动。大街上到处都是革命的传单和标语。

诺贝儿文学奖得主,日本意识流大师大江健三郎先生便在其作品中对此有诸多描述:

“他们一聚就是上万人,手挽着手肩挨着肩,高举着毛主席的横幅和画像,神情激动的呼喊着反美的口号,庄严的行走在东京、大阪、京都以及冲绳的大街小巷。”

也就在这一时候,日本政府为了防止学生们聚众闹事而取消了宿舍。

日本大学没有宿舍,这一传统也就保持到了现在。

在左翼运动最顶峰的时候,以日本共产党和社会党为代表的势力几乎占领了大半个日本。

在全国175个都道府县以及市中,其市长、县知事均由左派人士担任,其间不乏有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

这群毛主席的“海外卫士”们也深受主席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思想。

坚信用革命的思想将旧世界打得落花流水,就像全世界很多已经成功的国家那样。

他们一边进行军事训练,

吟诵毛主席的《长征》、《井冈山》,学习中国革命胜利的过程,为到底是以南昌起义还是秋收起义为建军节争的面红耳赤

为此,他们成立了自己的组织。不过,这个组织后来剑走偏锋,脱离了最初的理想。

时局风云变幻,日本左翼运动走向终结

70年代末的时候,在美国的大量支援下日本经济走向腾飞。

不久,日本变成了GDP世界排名第二,人人富裕的国家。

经济的增长使得国内矛盾变得缓和,和电影、音乐、游戏等西方文化的渗透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感到革命的没有必要。

日本人生活得很好,又何必去做那些事呢?

这一时期,左翼运动达到低潮,越来越多的人脱离组织回归生活。

而像“赤军”那样剑走偏锋,自制火药、猎枪、燃烧瓶,到处打砸抢的行为越来越受到普通民众的厌恶。

“如果革命就是这个样子,那我宁愿不要革命。”

这是当时很多人的想法。

尼克松访华,中美接触则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972年2月21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双方进行了破冰之旅并留下了那张世纪经典的握手照片。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崭新的篇章。

而对于日本的左翼青年们,这是信仰的崩塌。惊恐、绝望、无助,充满了人群。

最终,大部分日本青年垂头丧气地举起了双头,脱离了组织。

少部分信仰坚定地,承受不了这样巨大的落差,选择为信仰殉道。

在文章开头的那个男人叫坂东国男,他选择了枪杀母亲后自杀。

结语

曾经有人做过统计,在日本有高达94%的人知道毛主席,有50%的老年人对毛主席十分熟悉。

这一比例出奇的高,远远超过其他的中国政客。

如果你问很多老人他们的偶像是谁也许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毛主席”。

毛主席,是68年时代的记忆,也影响了一代冲动又理想高涨的日本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修... 秦始皇陵:一座尘封千年的地下迷宫 前言 在陕西骊山脚下,沉睡着一座令世人魂牵梦萦的地下宫殿——秦...
原创 长... 长白山作为满清王朝的发祥圣地,自清军入关后便受到统治者的特殊保护。这座巍峨的山脉不仅被赋予了神圣的地...
原创 长... 《——【·前言·】——》 长城横亘华夏大地,历经风霜雨雪两千多年,依然屹立不倒。 这座人类历史上规模...
原创 韩... 一块肥肉被三个饥饿的人分食,最终却谁都没能吃饱。历史舞台上,韩、赵、魏三家联手瓜分晋国,却未能融为一...
原创 孙... 1925年3月12日清晨,北京协和医院的病房里弥漫着凝重的气息。窗外初春的寒意尚未褪去,病榻上的孙中...
当“国宝帮”遇上“伪史论”:一... “国宝帮”与“西方伪史论”,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群体,在当今的网络场域中,却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共生...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何在?史...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帝王。许多人将他冠以暴君的称号,主要源于他大兴土木修建长城,...
原创 他... 在明朝初年的靖难之役中,济南城成为了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战场。当时担任山东参政的铁铉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
【民建先贤(26)】陈调甫:“... 陈调甫(1889-1961),别名德元,江苏苏州人。化学家,“油漆大王”。1950年9月参加民建。1...
原创 明... 在明朝的辉煌落幕之后,琉球王国却始终对大明王朝怀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深情。这背后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
雍正刚登基,为何连夜处死了跟随... 康熙大帝的丰功伟绩在清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位在位长达61年的杰出帝王,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
原创 中... 提到非洲的加纳,很多人脑海中会立即浮现出黑人抬棺那魔性十足的舞蹈画面,以及节奏感强烈的背景音乐。然而...
抗战期间,知识分子找到自己的战... 本报记者 冀昱樵 “如果我是西南联大的师生,在那样动荡的抗战年代,我会怎样选择?”这是苏州大学讲席教...
原创 诸...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这风云变幻的乱世之中,东吴政权内...
我省隆重举行迎接“杨靖宇支队”... 9月14日,我省在中共吉林省委机关隆重举行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仪式,以最高礼遇致敬这面英雄的旗帜、...
原创 为... 在中国近代史上,关于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军工制造能力,一直存在着诸多误解。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清末国力衰...
丝路学韵·长安逐梦:留学生巴哈... 在历史的长河中,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更是一条连接不同文明的桥梁。而如今,这座桥梁在西北大学的...
原创 从... 李克用被正式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后,其苦心经营的幕府体系开始呈现出两个鲜明的发展方向。在对外扩张方面,以...
原创 郑... 1954年9月,一个金风送爽的秋日,郑洞国怀着复杂的心情再次踏入了中南海的朱红大门。这位昔日的国民党...
晚清尊碑抑帖下的状元书风:坚守... 点上方蓝色字体一键关注书画 | 篆刻 | 鉴藏 | 国学 | 人文 | 历史 来源 l《艺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