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问刘伯温:你认为谁适合做丞相?刘伯温兜圈子,就不说自己
迪丽瓦拉
2025-07-12 18:03:04
0

朱元璋问刘伯温:“撤了李善长,你认为谁适合做丞相?”刘伯温一惊,心想皇上又想害我,回答不好人头落地!然后故意和朱元璋兜圈子,就是不提自己人。

朱元璋不止一次地将李善长比作自己的萧何,自朱元璋平定滁州时,两人从相识、到相知,关系曾极度融洽,朱元璋对他以礼相待,委以重任,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凡有重大事务,都要找李善长商议后才下决策。除此之外,李善长还有个特殊的工作——日讲。

朱元璋儿时贫穷,读书少,但自从参加义军后,就发现了不读书的弊端,从此恶补。而李善长既是朱元璋的部属,又是他的老师,负责给朱元璋讲解历史典故,补习文化知识。所以,朱元璋和李善长的关系既是君臣,又是师徒,更是益友,在刘伯温到来之前,两人亲密无间。

后来,刘伯温来到朱元璋身边,由于刘伯温名气大,军事谋略无人可比,一下抢了李善长的风头。但朱元璋并不十分信任刘伯温,朱元璋称帝后,李善长被封中书左丞相,韩国公,年禄四千石,是功臣首位。而刘伯温只被封了个诚意伯,年禄二百四十石,不及李善长的十分之一。由此可见,朱元璋对刘伯温并不信任,还有意打压,刘伯温也明白这一点。

但李善长自从被封公后,就变得骄横跋扈,打压异己,凡不归附他、敢触动他的利益,挑战他的权威的,他一定会想尽办法把别人搞败、搞死。

时间一长,众朝臣都怕李善长,李善长的势力越来越大,大有相权挑战皇权的势头。朱元璋警惕了,就故意把刘伯温推到浙东党的首领位置上,让他和李善长斗,搞权利平衡。

即便如此,朱元璋发现李善长的影响还是太大,就想让李善长退休,但李善长退休前需要找个替补。朱元璋找了四个人选,只是还没下定决心,想到刘伯温料事如神,便找他来商讨一下。

朱元璋单独召刘伯温进宫,先把李善长的缺点数落了一遍,突然话锋一转,说:“我想让你来做丞相”。

刘伯温一惊,心想皇上又使坏,明明担心相权威胁皇权,又要自己去做丞相,那第二个李善长不就是自己了吗?刘伯温赶紧推辞,给朱元璋打比方、讲道理,就是说自己不合适。

朱元璋又问:“那杨宪如何?”

刘伯温又一惊,满朝文武都知道杨宪和自己关系好,如果保举杨宪,那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让众人以为自己就是争夺相权的幕后推手吗?

刘伯温说:“杨宪有丞相之才,但无丞相的气量。”

朱元璋又问:“汪广洋如何?”

刘伯温:“他还不如杨宪呢!”

朱元璋再问:“胡惟庸如何?”

刘伯温又一惊,都知胡惟庸是李善长的人,而且胡惟庸比李善长更狠毒,如果他做丞相,自己怕是没好果子了。所以,刘伯温说:“这好比驾车的马,我怕他会把马车给拉翻。”

这段君臣对话,刘伯温回答得堪称完美,因为后来的结果验证了刘伯温所言,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没好结果。

然而,刘伯温以为这次对话就此结束了,不料朱元璋又来一局,说:“看来还是刘先生适合做我的丞相。”

这也不能怪朱元璋,刘伯温虽然否定了自己,但从他们的对话中,也不难让朱元璋有这种错觉:刘伯温最适合做丞相。但刘伯温早就看透了朱元璋对相权的忌惮,所以坚决不干,但他绕了一大圈,发现又把自己给绕回来了,一激动,说:“臣嫉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辜上恩。”

此话一出,朱元璋恨透了刘伯温,朱元璋之所以封刘伯温为诚意伯,就是对他不信任,提醒他对自己有些诚意。如今让你做明朝的百官之首,你说嫉恶太甚,那谁是恶,明朝百官和自己在你刘伯温心里,怕都是恶吧。

刘伯温虽料事如神,说中了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的的结果,但正因如此,朱元璋对他更加忌惮。刘伯温处处比皇帝聪明,朱皇帝怎会对他放心呢,杨修不就是例子吗?

几年后,刘伯温偶感风寒,朱元璋颇有深意地让胡惟庸带御医去探望,刘伯温吃了御医开的药疼痛难忍,不久去世,这难道不是朱元璋借刀杀人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在中国上下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王朝更替不足为奇,超过二十个政权轮番上台,战争几乎成了常态。除了宫廷内斗...
原创 岳... 前言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岳飞的名字几乎与忠义、悲壮划上等号。他不仅以超凡的军事才能赢得世人的敬...
原创 太... 南京保卫战,是太平天国历史中最为悲壮的一幕。在这场战役里,忠王李秀成本有机会突围而出,借助他的人脉与...
记忆、认同与跨文化传播:多元主... 摘要:1884—1885 年,近两万名华工参加了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修建。一个多世纪以来, 铁路华工在...
历史的回响|穿透黑暗的光束 在德国人托马斯・拉贝的童年记忆里,躺着一本厚厚的日记本。他知道,那是祖父约翰·拉贝的遗物,却从未想过...
王子今:“采药”和“采药昆陯” 青海新发现秦刻石遗迹中有“采药昆陯”文字,有质疑者提出“采药”一语使用年代较晚,不见于先秦乃至西汉的...
原创 三... 在三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英雄辈出,几乎每一位名将都在战场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常常用“...
原创 穿... 科举考试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担任官员的主要渠道,科举时代,三年举行一次省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获胜者...
原创 慈... 在晚清时期,慈禧太后与李莲英之间的关系常常引起外界的猜测和讨论。这段关系深刻而复杂,充满了权力与感情...
原创 推... 你以为他不想用吗? 推恩令被称为“史上最强无解阳谋”,因为它符合了多数人的利益:让诸侯王把王国权力土...
原创 唯... 蜀国的历史,虽然相对短暂,却充满了波澜壮阔的战争与英雄的传奇。在三国时期,蜀汉是建立最晚的一个国家,...
原创 他... 中国武学经过数千年的沉淀与发展,到清代已经到达了一个辉煌的顶峰。当时的武术不仅仅是实战技艺的传授与演...
原创 沈... 一、朱元璋的“三大奇迹” 明朝历时276年,共有16位皇帝。而在这些君主之中,最具争议、被后人编排...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抗战...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的通知 国发〔2025〕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原创 三...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的战乱已经到了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地步,诸侯纷纷起兵逐鹿中原,涌现出无数能臣猛将,...
原创 刘... 在三国时期,刘备以其独到的洞察力和精准的判断力,吸引了无数杰出的才俊。他总能通过细微的观察,识别出他...
秦砖筑基:大一统平台上的千年戏... 站在西安秦兵马俑坑前,凝视着排列整齐的陶俑军阵 —— 它们手握青铜剑,足踏方砖地,目光朝着东方,仿佛...
原创 雍...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清朝皇帝,常常成为历史剧和小说的主要人物。康熙的父亲顺治帝虽然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
原创 日... 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寇无条件投降,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被占领14年的东北大地终于重获新...
原创 如... 即便智伯一旦凭借武力把韩、赵、魏三国连根拔除,强行登上晋国的统治高位,所谓的智晋仍难说是一支稳固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