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寇无条件投降,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被占领14年的东北大地终于重获新生。但还容不得东北三千万父老喘息,国民党军就开始大举北上,又将他们推进了内战的漩涡。此时,中共方面已经在东北站稳了脚跟,陆续抽调了10万大军和2万干部入关开展工作,消灭残余日伪军,接管城市政权,并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
苏家屯军火库装备堆积如山
当时驻守东北各大城市的其实是苏军部队,他们按照《雅尔塔协定》要求,在8月初对日宣战后出兵东北,将日寇关东军消灭殆尽,也缴获了其大批物资,占领了全部仓库。其中,规模最大的苏家屯军火库就被他们交给了东北民主联军,里面的武器堆积如山。
尽管后来由于国民党当局抗议,苏军又将仓库收回,但东北民主联军还是从中拉走了2万余支步枪、1000挺机枪、150门各种口径的迫击炮、野炮和山炮,子弹等更是不计其数,除了装备自己外,还往山东战场送去了500万发。
日械装备暂时还干不过美械
尽管更换了装备,但东北民主联军毕竟刚刚成立,而他们的对手则是蒋介石特意从滇缅战场调来的精锐远征军,清一色美械装备,战斗力极强;即便配合作战的杂牌军,也是从云南调来的滇军第60军等部,也就是起义后在抗命援朝战场上死守汉江阵地1月有余,让十余万美军寸步难行的曾泽生第50军,战斗力十分强悍。
东北民主联军很快被打的节节败退。11月,东北门户山海关失守;随后,绥中、兴城、葫芦岛、锦西、锦州相继失守。随后,位列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的新1军、新6军等部也从秦皇岛等地登陆,国民党军总兵力达到20余万人,逼近了东北政治经济中心沈阳。
挪走沈阳兵工厂设备另外搭台
早在奉系军阀张作霖统治时期,沈阳城内就积累了强大的军事工业能力。1928年,少帅张学良更是建成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兵工厂——沈阳兵工厂,能够生产各类枪弹、炮弹、步枪,还能仿制轻重机枪和不同口径的日式火炮。日寇占领沈阳后,又投入巨资对沈阳兵工厂进行扩建,使其成为机器设备逾万部,工人3万余人的巨无霸企业。
尽管抗战胜利前后沈阳兵工厂屡遭浩劫,但通过民主联军的努力,迅速恢复到3000余人的规模,子弹、手榴弹也都恢复量产。沈阳被放弃后,兵工厂却没有完全丢弃,能够转移的人员、设备都被转移,靠着这些家底,又在珲春、兴山、鸡西、佳木斯和哈尔滨等地先后建立了14个兵工厂,基本可以满足作战弹药的补给和轻武器的消耗。
在大连组建万人兵工厂
同时,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萧劲光亲自赶赴大连,这里是由苏军控制的区域,国民党军不敢染指。萧指挥接收了日伪部分工厂设备,改造组建大连建新公司,进行军工生产。利用当时大连商贸“自由港”的便利,建新公司在物资采购方面十分便利,发展迅速,很快就有近万员工。但其生产的海量弹药并未留在东北战场,而是直接海运山东,成为陈毅、粟裕华东野战军的补给。
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我军3天内全歼国民党军美械“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但也耗费了33000发炮弹和200多万发子弹,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建新公司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