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命令阎立本绘制的凌烟阁,旨在纪念那些曾一同征战,共创大唐盛世的功臣们。在这众多功臣中,赵国公长孙无忌毫无疑问地排在第一位,而河间王李孝恭则位列第二。那么,李孝恭究竟是何许人?他为何能在历史中跻身第二,并取得这一殊荣呢?
李孝恭和李世民、李靖一样,是大唐的奠基人之一。他不仅协助李世民平定了巴蜀,更是功勋卓著的头号功臣。他出身不凡,曾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祖父是李虎的第7个儿子。因此,他与李世民有着亲近的血缘关系。在攻克长安后,他领导将领平定了巴蜀地区的30多个州县,后来还担任了信州总管。即便是李靖,当时也是在李孝恭麾下效力。可以说,在那场战争中,李孝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他在功臣中排名第二。
然而,尽管与秦王一同征战,洒热血,李孝恭心知自己是一个臣子。他明白,若功劳过高,对他而言只有坏处。历史上,因功高盖主而被杀的先例太多,例如韩信、彭越、英布等。考虑到自身的皇亲国戚身份,他深知自己的一生注定不太平。为了避免不测,他选择了自毁名节的方式。
武德七年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发生了两件重要的事件,一是多次击败了流寇,二是有人对李渊检举,声称他谋反。这对于李孝恭而言是个大罪,即便最终无罪释放,但这使他意识到,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自己迟早会被定罪。亲情在权力面前显得脆弱,这一事件让他转变策略。他不再夸耀自己的名节和武力,开始过上纵情酒色的生活。他迷恋舞姬,日日饮酒作乐。在后宫,他养了数百名歌女,每天沉浸在跳舞、饮酒、风花雪月中。从此,他不再关心皇宫中的政务,逐渐松懈了李渊父子的警惕,逃过了一劫。
在大唐陷入内乱,李世民开始大开杀戒的时候,李孝恭竟然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李世民对他的这种不参与的态度感到认同。这段历史揭示了,即便是皇亲国戚,即便是李世民的亲兄弟,所有人都未能像李孝恭那样混得如意。尽管他自损名节,但在那个时代,名节又算得了什么呢?他有钱有势,过上了奢侈的生活,保得善终。李世民是否知晓李孝恭故意示弱,是否明白他在假扮这种荒诞生活,尚难以确定。李孝恭的这种示弱却中了对方的心意,使得李世民对他更加宽容。
李孝恭在那个时代虽然曾是一位英勇的青年,但随着国家稳定,他不能再留在历史的舞台上。功高盖主的命运任何人都承受不起。虽然他与李世民一样奠定了大唐江山,但他明白自己只是棋盘上的一枚棋子。于是,他在后宫养百名歌女,过上了醉生梦死的生活,用这种态度表达自己对未来的妥协。在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或许不高,因为他在大唐建立之后的贡献相对较少。然而,在那个时代平稳度过是最为重要的,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因此,他得以位居第二。
读史使人明智。建议大家阅读历史,感受古人的智慧,学习古人处理事物的明智之举。《资治通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让人在各方面得到全面提升。阅读这本书,可以使我们在面对事物时不卑不亢,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现在,《资治通鉴》已经有了白话版本,更易读易懂。作为历史爱好者,推荐大家阅读《白话资治通鉴》。通过深入研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智慧,提高自己的见识水平,避免被他人玩弄于股掌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