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李世民为唐朝立下的战功,究竟是真的?还是他自己改史书吹的?
迪丽瓦拉
2025-07-15 15:02:22
0

史书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为唐朝开国统一战争立下了不世之功。

他统帅大军,屡屡施展 “坚壁清野、固守疲敌”战术,连战连捷,令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一个个强悍敌手饮恨,功封天策上将。

在唐朝统一后,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借机招降纳叛、不断培植自身势力, 收拢了众多非关陇势力的精英人才。

时评为“

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的李世民,本身卓越的个人能力足以让关东群豪们折服,他们更坚信追随李世民前景远大,他们迫切需要在新帝国政治舞台从关陇集团虎口夺食,是以选中了李世民这个代言人。

因此,秦王天策府一时谋臣如云,猛将如虎。 其行文可以号令唐朝各地官府;身兼诸多政府加官,其权势更远超一个正常皇子亲王所应得,足以和皇帝李渊分庭抗礼。

此后,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发动玄武门之变,弑杀兄长,囚禁父皇,从其短短数日后便接管中枢,没有大的反弹可知,天策府势力之大到了什么程度,之前的一时隐忍,也不过是其策略与假象罢了。

李世民登基后,询问起居注被阻止的记载, 显然是被当成大唐太宗皇帝的纳谏美德之一而记述的, 以当时皇权集中程度,他若是真不想让这个记载传下来,自然就不会传下来。

当然,李世民确实篡改了玄武门事变的相关史料,将自己的对手从李渊变成了李建成李元吉,关键点放在了三兄弟在玄武门的肉搏激战,完全抹杀了政变真正关键,在于突袭并挟制李渊与政事堂诸宰相,把李渊为了保命被逼传位,写成了因为二子被杀,心灰意冷的主动传位。

李世民之所以要抹去自己逼父篡位的记载,正因按封建礼法的标准,他的真实行径肯定是十恶不赦、大逆不道之事,更无以教化子孙万民,所以为后世计,才非改不可。

至于他自己在唐朝统一战争期间的赫赫军功,有修改的必要么? 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一个个乱世群雄,难道因为知道他是日后的大唐太宗皇帝,才主动奉上地盘与首级不成?

李渊一个开国皇帝,如果不是因为次子有堪比韩信白起的不世军功,又怎会无限制溺爱,容忍他掌握了足以抗衡自己的实力强大的军政集团?——所以,稍加分析,就足以说明「李世民修改历史、夸大军功」一说的荒谬。

唐朝后来在平定安史之乱后,褒扬历代名将武之忠义,以示朝廷对武人的重视,设置了武庙。 以武成王吕尚(姜太公)为武圣,以张良为亚圣。孙武、吴起、司马穰苴、乐毅、韩信、白起、诸葛亮、李靖、李勣等九人一起,与张良并称【武庙十哲】。

理所当然,一切自立为皇帝、为君主,或被后人追封为皇帝的军事统帅,都没有入选武庙。那么,以李世民的军功,他若不是皇帝,能否入选?

然而,皇权之争何其残酷,李世民最迟只有在虎牢关之战,生擒王世充和窦建德后,迅速“英年早逝”,才有既不当皇帝,又能保住生平功业不被史书篡改,还能在后世武庙被祭祀的可能。

历史分歧一:

如果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失败被杀了,他只能以叛王身份进《唐书·秦庶人传》,

他之前在唐朝统一战争中的各种功劳,要么被分摊给麾下诸将(当然是及时转变阵营,得到李渊李建成父子信任的),要么直接被移花接木给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等人。

而且,这样做只是对历史的“合理编撰”,是身为君父的李渊的不容置疑的权力,根本不用像真实历史中,李世民逼父杀兄夺位后,询问起居注那样“小心翼翼”。

因此,李世民想和韩信、白起等古之名将那样,虽然以逆臣之名受戮,仍能保住自己的毕生战绩和军事史上的无上辉光,是

绝无可能

的!

就如现在还有多少人知道,“汉庶人”朱高煦也曾为朱棣的靖难之役立下了赫赫战功?还让军中大多数中高层将领都支持他夺储?

绝大多数《明朝那些事》的读者,不都把朱高煦当成一个不自量力、志大才疏、蠢笨如猪、众叛亲离、最后活该变成壁炉烤鸭的搞笑存在?

只不过《明事》不曾提到,明宣宗朱瞻基虽然“原谅”了及时转变立场的张辅等国公,那场特别针对中层将领的大清洗,杀了多少人流放了多少人,又是什么缘故?不惜南北各弃土千里,北弃开平,南弃交趾,又是什么缘故?

所以呢,不过二十年后,面对战力孱弱不堪的京营,土木堡之变就来了……

历史分歧二:

如果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夕,个人身体原因,比如多年征战积劳,旧伤复发暴卒了。此时天策府势力已成,夺储之争早如同水火,开弓没有回头箭。

李渊在位时,可能还会给一个“

秦武王

”的谥号,风光大葬,将其生平事迹交予国史馆。

等李建成一即位,立刻就会有宵小辈上书:【秦王生前意欲谋逆】,然后下旨抄没秦王府,迅速查出各种确凿罪证,开棺戮尸,追废官爵谥号,仍为“秦庶人”,并株连其党羽,将天策府旧将,杀一批,流放一批,罢黜一批。

长孙氏与李承乾等孤儿寡母,若能侥幸得保首级,流放远州,就算是李大郎存心厚道,挂念骨肉亲情了。至于李世民在唐朝统一战争中的各种功劳,在史书上的处理,包括后世的评价,皆同【分歧一】。

历史分歧三:

李世民在虎牢之战一战擒两王,攻灭郑夏两国,胜利班师回朝不久,就因为多年征战积劳,旧伤复发暴卒了。

也只有这种情况下,他和李建成的兄弟之情才能迅速得到弥合。同时他为唐朝建立所立下的盖世功勋,同样将最大限度得到认可,毕竟从历史记载来看,李建成似乎也并非刻薄寡情之人。

至于没了李世民,李唐王朝还能否压制此后的刘黑闼起兵?——毕竟还有另一位军神级牛人李靖在啊。唐朝当时的家底,足够惨败十次,刘黑闼一次大败就得伤筋动骨,两次就彻底没戏了,其政权“容错率”太低了。

而其后数百年,大唐子民到百官将士,皆会齐颂秦王世民之盖世英武,绝不亚于韩信白起的绝世军神。

如果李建成的子孙日后还要再立武庙,那么即使主祭仍是武成王吕尚,亚圣还会不会选张良这个单独带兵,被无名秦将甲打飞的谋士,而是以功勋盖世、天纵英才的大唐秦王代之,就真不好说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哈尔滨网红打卡处+1!70余年... 近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楼修缮工程竣工。在省建工集团为期两年的精心修缮下,这座哈尔滨I类历史建筑重现...
原创 梁... 在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出现过很多的英雄人物,正如三国里面的人物群英荟萃。那时中国的南北长期处于分裂状...
原创 原... 【历史】世界上不存在无懈可击的国家,任何国家都有缺陷,而且都有死穴,甚至看似完美的国家,都是如此。最...
原创 东... 每个朝代的灭亡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明朝的灭亡也不例外。 大旱、洪涝、蝗灾、瘟疫、饥荒、农民起义、清兵...
原创 无...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文丨麻辣读史(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
**西出阳关无故人:历史与文化... 悠悠岁月,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些地名令人难以忘怀。其中,“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说法,仿佛诉说着一种深沉的...
原创 “... 提起元朝,为我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你说骄傲吧,也算是,就疆域来...
这位上海入伍的年轻战士,用生命...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的光芒穿透了岁月的迷雾,照亮了民族前行的道路。 2024年...
原创 依... 在三国武将之中,除了名动天下的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之外,依然有拿得出手的悍将,他们不管是在带兵作战之上...
原创 原... 本文由腾讯新闻联和美好年代通讯联合出品,美好年代通讯系腾讯新闻Top MEDIA计划百佳企鹅号。 首...
原创 趣... 公元228年,诸葛亮进行了第一次北伐。 这次北伐,因为事出突然,所以曹魏那边是没有太多防备的,蜀汉...
原创 “... 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在定都南京后,对南京市进行全面建设现代化改造的城市规划文件《首都计划的调...
原创 原... 清朝末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西方资本主义冲击,西方国家为了寻找更多的资源,他们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
原创 临... 在杜聿明指挥东北、淮海两大会战期间,始终对同僚郭汝瑰的身份隐隐有些怀疑。 虽然郭汝瑰战功显赫,在国民...
原创 司... 司马懿对妻子张春华破口大骂:“你这个讨厌的老东西!要不是儿子护着你,早就杀了你。”气得张春华绝食抗议...
原创 五... 五胡乱华,现在中国所有史学家最不愿意提起的时代,它是中华汉民族的巨大浩劫,汉民族在中原地区差点被草原...
原创 原... 德国:威廉二世 德国最后一个君主,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当时是德意志帝国,被希特勒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
原创 原... 苏联从诞生到走向辉煌再到解体, 只有短短的数十年,这期间,苏联打败了疯狂的德军,与美军展开了轰轰烈烈...
原创 死... 谥号是什么?首先给大家简单地科普一下,谥号指的是中国古代有一定身份或地位的人去世后,根据他生前的言行...
原创 他... 他是总理最得意的学生,一生经历坎坷,直到晚年时才回国 我们都知道周总理他曾经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