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人说:中国没有贵族,看欧洲就有英伦贵族,王室贵族。
有些人说欧洲贵族时还带着敬仰的语气,贵族啊!听起来就很高端有木有!
我先回答一个问题,我们有没有贵族?
先给出答案:有!
其中离我们最近的就有两伙儿贵族!
第一伙儿人四九年去了台湾,主要就蒋宋孔陈四个家族和一堆国军军官;
第二伙儿人四九年后成为的真正贵族,但他们放弃了贵族权利归于群众。
一、贵族是怎样炼成的
所谓贵族其实主要就是两类人,根据出身不同可以分为地主阶级贵族和军事贵族!
一类地主阶级,比如最近比较火的容克贵族就是德国的地主阶级贵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名字中带个“冯”字,比如钱老的导师西奥多.冯.卡门,二战德国名将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以及我们耳熟能详的铁血宰相奥托.冯.脾斯麦,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容克贵族出身。
由于欧洲国家小,还是那种分封制,就导致某些所谓的国家就更小了,可能比你们村儿大不了多少,国王或者村长就是地主,也可以叫贵族。
没错!如果不是土改,你们村也许也有几个贵族,欧洲的童话中那群公主、王子其实也没比你们村长的子女贵到哪里去!
由于地主阶级掌握土地,而古代土地就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所以他们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为了保住经济地位,地主阶级往往又会向政治渗透,最后又会演变成掌握国家政治和经济的文官集团,我们这边叫:
士族!
第二类是军事贵族,军事贵族就是军队中的军官阶层,比如拿破仑就是法国一个落魄军事贵族的后代,凭借贵族身份进了军校学习,毕业后进入军队成为军官,在战场上表现优秀一路开挂当上了皇帝。
秦国变法之前,欧洲和中国一样,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机会学习军事知识和成为军官,这伙儿人不仅垄断军队上升通道和军事知识。
比如兵仙韩信,虽然混得差了一点,但人家是正儿八经的韩国军事贵族后裔,不然咋会明明穷的一批,还留着一把剑,那时候一把剑可不便宜,因为那是人家祖上贵族身份的象征!
军事贵族掌握着国家军队,最后演变成一个军官集团,我们这边叫:
勋贵!
二、地主阶级贵族和军事贵族的相爱相杀
首先给大家一个概念,古代皇族就是地主阶级贵族和军事贵族共同的话事人,两派都认可,皇位才坐得稳!
战争年代作为话事人的皇族,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需要军事贵族们帮忙砍人抢地盘,经常会选择和他们联姻,明显的特征就是公主经常嫁给勋贵子弟,唐朝初期的那些公主嫁的都是关陇勋贵,姓长孙的、姓房的、姓杜的,这些都开国功勋的后裔。
和平年代就不一样了,和平年代皇帝最担心的就是武将造反,会拉拢地主阶级打压军事贵族,这时士族往往更强势,武则天就启用了士族打压军事贵族,唐朝中期的公主嫁的也大多是关外士族,翻开中期的驸马名单就会发现姓崔的、姓郑的比较多,清河崔氏、荥阳郑氏这两个是属于士族的五大姓。
地主阶级贵族和军事贵族在欧洲经常是一体的,原因也不复杂,就是因为他们战乱频繁,时间又长,地主为了保住地盘就不得不拉拢军事贵族,联姻是基操,时间长了大家就分不开了,都是亲戚,而且军事贵族处于强势地位,所以他们动不动就出现军国主义,就是整个国家由军人统治。
我知道你想到了某岛国,但军国主义真不是他们专属,二战以前的德国更典型,土耳其到现在也还是这样!
我们这里大一统王朝多,和平时间长,所以地主阶级贵族和军事贵族通常是水火不容,原因就更简单了,和平年代皇帝是决不允许士族和勋贵联合起来的,不然皇帝就该睡不着了,而且武将不参与朝政,对士族来说没啥用,和他们搞好关系不仅没好处,还会成为皇帝的眼中钉,太危险了。
两边不对付更有利于皇权,没有矛盾皇帝也会给他们创造矛盾。所以士族日常就是骂勋贵,什么纨绔子弟、鱼肉乡里什么的,属于阶级矛盾。
三、我们历史上的两次贵族制度大变革
第一次贵族大变革出现在秦汉两朝,主要针对的是军事贵族,就是勋贵,这事得从商鞅变法说起。
商鞅反对者主要就是贵族,由于变法最有名的一条就是军功制,就是打仗打得猛的就给升官发财分田地,这既动了由军事贵族把持的军官集团,又动了地主阶级的土地,大家自然都不满意,尤其是军事贵族,这可不仅是动了奶酪,简直是挖了他们根基,所以秦国王室自己都一堆人反对变法。
这也是为啥历朝历代变法这么难,皇权就靠两伙儿贵族撑着,你反过来挖他们根基,这能搞下去才有鬼。也就是穷得一批,日子快过不下去的秦国能搞成,换成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有点儿钱的国家都不行。
秦国由于变法成功,军功制度的彻底实行,产生了一批新的军事贵族,到了汉朝接着实行军功制,高祖留下了祖训:
非军功不得封侯!
两汉四百年,基本就把军功制度作为选拔军官的标准给定了下来,新的军事贵族不断涌现,旧的打了败仗会被撸下去,所以基本算是推翻了原有的军事贵族垄断的局面,后面基本是每次改朝换代都会对军事贵族来一次大洗牌。
第二次贵族大变革发生在唐宋两朝,主要针对的就是地主阶级贵族了,也就是士族,这事儿得从科举制度说起。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实际上隋朝时期的科举和我们理解的科举不是一回事,还是针对士族的,也就是说只有士族才能参加,换汤不换药而已,不是有一句很有名的话:
只有千年的世家,没有千年的王朝!
这话多狂,说的就是地主阶级的特点,古代皇权不下县,基层治理靠的就是大家族,哪朝哪代都这样,所以地主阶级地位极其稳固,前文说的清河崔氏就从春秋战国一直传承至唐朝,千年都不止了。
他们长期把持着国家政治和经济,地位又稳,所以文官集团换来换去都是这几波人,甚至一家人在好几个国家当官,诸葛亮他们家不就这样!
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为了打压军事贵族,除了启用士族外,还启用了很多庶族,
但这都属于治标不治本,直到宋朝!
宋朝的科举制度才算是完全体,直接下放到了县一级,而且科技发展导致书籍的成本大幅降低,普通人也买得起,这才是真正打破了士族的知识垄断,平民可以登上政治舞台了!当时不是有句话叫:
朝为田舍郎,夕登天子堂。
这两次变革让我们和欧洲的贵族制度拉开本质上的差距,他们的贵族是垄断的,一出生就定了,祖先没选好,咋折腾都没用,我们的是有流动性的,平民可以通过努力变成贵族,贵族瞎折腾也会混成庶民。
所以不要问我们的贵族去哪里了,你要这么问,谁还不是个贵族,谁家祖上还没几个大人物,搞不好皇帝都一大堆!
四、我们现在有没有贵族
前文说了,离我们最近的贵族主要有两伙儿人,一伙儿就是地主、买办和军阀,当然你也可以叫地主阶级贵族和军事贵族了,失败后去了台湾。
另外一伙儿就是我们的开国功勋们,他们打败了旧地主、买办和旧军阀,按照历史惯例,他们就是我们新的贵族,只是他们在为国家奉献完一生后,选择了放弃贵族的权利回归人民群众,用戚继光将军的一句诗:
封侯非吾意,但愿海波平。
这是我们开国功勋们独有的家国情怀,和欧洲那些混吃等死的就不是一路人。
所以如今的我们不是没有贵族,只是他们从来都不屑于贵族这个身份,选择做回人民群众,只有在危难之际才会扛起贵族的责任。
我是塘主,写文章写累了,先去睡觉,醒来希望看到你的点赞、评论和关注,没有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