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贵族史:我们不是没有贵族,只是他们选择了回归人民群众
迪丽瓦拉
2025-07-12 18:32:47
0

最近听人说:中国没有贵族,看欧洲就有英伦贵族,王室贵族。

有些人说欧洲贵族时还带着敬仰的语气,贵族啊!听起来就很高端有木有!

我先回答一个问题,我们有没有贵族?

先给出答案:有!

其中离我们最近的就有两伙儿贵族!

第一伙儿人四九年去了台湾,主要就蒋宋孔陈四个家族和一堆国军军官;

第二伙儿人四九年后成为的真正贵族,但他们放弃了贵族权利归于群众。

一、贵族是怎样炼成的

所谓贵族其实主要就是两类人,根据出身不同可以分为地主阶级贵族和军事贵族!

一类地主阶级,比如最近比较火的容克贵族就是德国的地主阶级贵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名字中带个“冯”字,比如钱老的导师西奥多.冯.卡门,二战德国名将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以及我们耳熟能详的铁血宰相奥托.冯.脾斯麦,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容克贵族出身。

由于欧洲国家小,还是那种分封制,就导致某些所谓的国家就更小了,可能比你们村儿大不了多少,国王或者村长就是地主,也可以叫贵族。

没错!如果不是土改,你们村也许也有几个贵族,欧洲的童话中那群公主、王子其实也没比你们村长的子女贵到哪里去!

由于地主阶级掌握土地,而古代土地就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所以他们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为了保住经济地位,地主阶级往往又会向政治渗透,最后又会演变成掌握国家政治和经济的文官集团,我们这边叫:

士族!

第二类是军事贵族,军事贵族就是军队中的军官阶层,比如拿破仑就是法国一个落魄军事贵族的后代,凭借贵族身份进了军校学习,毕业后进入军队成为军官,在战场上表现优秀一路开挂当上了皇帝。

秦国变法之前,欧洲和中国一样,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机会学习军事知识和成为军官,这伙儿人不仅垄断军队上升通道和军事知识。

比如兵仙韩信,虽然混得差了一点,但人家是正儿八经的韩国军事贵族后裔,不然咋会明明穷的一批,还留着一把剑,那时候一把剑可不便宜,因为那是人家祖上贵族身份的象征!

军事贵族掌握着国家军队,最后演变成一个军官集团,我们这边叫:

勋贵!

二、地主阶级贵族和军事贵族的相爱相杀

首先给大家一个概念,古代皇族就是地主阶级贵族和军事贵族共同的话事人,两派都认可,皇位才坐得稳!

战争年代作为话事人的皇族,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需要军事贵族们帮忙砍人抢地盘,经常会选择和他们联姻,明显的特征就是公主经常嫁给勋贵子弟,唐朝初期的那些公主嫁的都是关陇勋贵,姓长孙的、姓房的、姓杜的,这些都开国功勋的后裔。

和平年代就不一样了,和平年代皇帝最担心的就是武将造反,会拉拢地主阶级打压军事贵族,这时士族往往更强势,武则天就启用了士族打压军事贵族,唐朝中期的公主嫁的也大多是关外士族,翻开中期的驸马名单就会发现姓崔的、姓郑的比较多,清河崔氏、荥阳郑氏这两个是属于士族的五大姓。

地主阶级贵族和军事贵族在欧洲经常是一体的,原因也不复杂,就是因为他们战乱频繁,时间又长,地主为了保住地盘就不得不拉拢军事贵族,联姻是基操,时间长了大家就分不开了,都是亲戚,而且军事贵族处于强势地位,所以他们动不动就出现军国主义,就是整个国家由军人统治。

我知道你想到了某岛国,但军国主义真不是他们专属,二战以前的德国更典型,土耳其到现在也还是这样!

我们这里大一统王朝多,和平时间长,所以地主阶级贵族和军事贵族通常是水火不容,原因就更简单了,和平年代皇帝是决不允许士族和勋贵联合起来的,不然皇帝就该睡不着了,而且武将不参与朝政,对士族来说没啥用,和他们搞好关系不仅没好处,还会成为皇帝的眼中钉,太危险了。

两边不对付更有利于皇权,没有矛盾皇帝也会给他们创造矛盾。所以士族日常就是骂勋贵,什么纨绔子弟、鱼肉乡里什么的,属于阶级矛盾。

三、我们历史上的两次贵族制度大变革

第一次贵族大变革出现在秦汉两朝,主要针对的是军事贵族,就是勋贵,这事得从商鞅变法说起。

商鞅反对者主要就是贵族,由于变法最有名的一条就是军功制,就是打仗打得猛的就给升官发财分田地,这既动了由军事贵族把持的军官集团,又动了地主阶级的土地,大家自然都不满意,尤其是军事贵族,这可不仅是动了奶酪,简直是挖了他们根基,所以秦国王室自己都一堆人反对变法。

这也是为啥历朝历代变法这么难,皇权就靠两伙儿贵族撑着,你反过来挖他们根基,这能搞下去才有鬼。也就是穷得一批,日子快过不下去的秦国能搞成,换成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有点儿钱的国家都不行。

秦国由于变法成功,军功制度的彻底实行,产生了一批新的军事贵族,到了汉朝接着实行军功制,高祖留下了祖训:

非军功不得封侯!

两汉四百年,基本就把军功制度作为选拔军官的标准给定了下来,新的军事贵族不断涌现,旧的打了败仗会被撸下去,所以基本算是推翻了原有的军事贵族垄断的局面,后面基本是每次改朝换代都会对军事贵族来一次大洗牌。

第二次贵族大变革发生在唐宋两朝,主要针对的就是地主阶级贵族了,也就是士族,这事儿得从科举制度说起。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实际上隋朝时期的科举和我们理解的科举不是一回事,还是针对士族的,也就是说只有士族才能参加,换汤不换药而已,不是有一句很有名的话:

只有千年的世家,没有千年的王朝!

这话多狂,说的就是地主阶级的特点,古代皇权不下县,基层治理靠的就是大家族,哪朝哪代都这样,所以地主阶级地位极其稳固,前文说的清河崔氏就从春秋战国一直传承至唐朝,千年都不止了。

他们长期把持着国家政治和经济,地位又稳,所以文官集团换来换去都是这几波人,甚至一家人在好几个国家当官,诸葛亮他们家不就这样!

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为了打压军事贵族,除了启用士族外,还启用了很多庶族,

但这都属于治标不治本,直到宋朝!

宋朝的科举制度才算是完全体,直接下放到了县一级,而且科技发展导致书籍的成本大幅降低,普通人也买得起,这才是真正打破了士族的知识垄断,平民可以登上政治舞台了!当时不是有句话叫:

朝为田舍郎,夕登天子堂。

这两次变革让我们和欧洲的贵族制度拉开本质上的差距,他们的贵族是垄断的,一出生就定了,祖先没选好,咋折腾都没用,我们的是有流动性的,平民可以通过努力变成贵族,贵族瞎折腾也会混成庶民。

所以不要问我们的贵族去哪里了,你要这么问,谁还不是个贵族,谁家祖上还没几个大人物,搞不好皇帝都一大堆!

四、我们现在有没有贵族

前文说了,离我们最近的贵族主要有两伙儿人,一伙儿就是地主、买办和军阀,当然你也可以叫地主阶级贵族和军事贵族了,失败后去了台湾。

另外一伙儿就是我们的开国功勋们,他们打败了旧地主、买办和旧军阀,按照历史惯例,他们就是我们新的贵族,只是他们在为国家奉献完一生后,选择了放弃贵族的权利回归人民群众,用戚继光将军的一句诗:

封侯非吾意,但愿海波平。

这是我们开国功勋们独有的家国情怀,和欧洲那些混吃等死的就不是一路人。

所以如今的我们不是没有贵族,只是他们从来都不屑于贵族这个身份,选择做回人民群众,只有在危难之际才会扛起贵族的责任。

我是塘主,写文章写累了,先去睡觉,醒来希望看到你的点赞、评论和关注,没有就算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中国武学经过数千年的沉淀与发展,到清代已经到达了一个辉煌的顶峰。当时的武术不仅仅是实战技艺的传授与演...
原创 三...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的战乱已经到了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地步,诸侯纷纷起兵逐鹿中原,涌现出无数能臣猛将,...
原创 刘... 在三国时期,刘备以其独到的洞察力和精准的判断力,吸引了无数杰出的才俊。他总能通过细微的观察,识别出他...
秦砖筑基:大一统平台上的千年戏... 站在西安秦兵马俑坑前,凝视着排列整齐的陶俑军阵 —— 它们手握青铜剑,足踏方砖地,目光朝着东方,仿佛...
原创 雍...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清朝皇帝,常常成为历史剧和小说的主要人物。康熙的父亲顺治帝虽然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
原创 日... 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寇无条件投降,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被占领14年的东北大地终于重获新...
原创 如... 即便智伯一旦凭借武力把韩、赵、魏三国连根拔除,强行登上晋国的统治高位,所谓的智晋仍难说是一支稳固的国...
慈宁宫是太后居住的宫殿,为什么... 清宫剧的风靡一时,让现代人通过电视剧演绎对清朝的后宫有了许多了解,当然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也会有许多误导...
原创 原... 引言:清朝是我国封建帝制的末代王朝,尽管它的统治渐趋衰落,但在文化与历史的丰富性与多彩性上仍然留下深...
原创 赵...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王朝的衰落让各地诸侯纷纷揭竿而起,逐鹿中原。经过数年的混战与角逐,最终形成了魏、...
原创 曹... 其实,实话说,在三国时期,被曹操这位枭雄统领的人物里,他并不总是畏惧谁。他对那些被人称作“三国大将”...
原创 李... 秦琼与尉迟敬德在后世常被并列为左右门神,但若从唐太宗李世民的态度来看,他们在他心中的地位却有明显差别...
原创 清... 清朝时期“满汉不通婚”的说法在史书和民间传说中屡见不鲜,但仔细研究会发现,这一制度并非从头到尾完全严...
原创 明... 在明代漫长的皇室历史中,皇帝们往往都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从出身卑微、靠乞讨起家的明太祖朱元璋...
原创 她... 唐太宗贞观十年六月十九日(636年),正逢观音菩萨成道之日。天色尚未破晓,长安城内外的善男信女便早早...
原创 孝...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动荡而复杂的时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个时代的帝王大多乏善可陈,缺乏有远见和手腕的...
原创 此... 49年1月,三大战役尘埃落定后,国民党军已进入快速崩溃的态势。手握重兵的兵团司令、军长、师长们,为了...
原创 老... 在晚清那段屈辱不断的岁月里,众多战事以失败告终,让国人心生无力与悲怆。然而在一场远远看起来不会胜利的...
金花山烽火录丨智勇·周旋——智... 智勇·周旋 智斗顽军 金花山烽火录 勿 忘 国 耻 怀 先 烈 缅 开栏语 八十年风雨征程,八十...
南京的博物馆有看头| 这幅画为... 近日,南京博物院新推出“如是观——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特展。本次展览精选院藏的70余件/套明清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