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看破不说破,临终前给吕后交代后事的刘邦为啥隐瞒最后的结局
迪丽瓦拉
2025-07-17 08:02:44
0

公元前195年,是大汉王朝的缔造者汉高祖刘邦留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年。

纵观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好席不怕晚”、“大器晚成”最典型的代表!

他的前半生本来是在沛县的一个小乡村里当一个最基层的亭长,生活平淡无聊,整天就是喝喝小酒吹吹牛、游手好闲满地流,没什么光彩照人的地方。

如果不是赶上秦末风起云涌的农民(戍卒)暴动反抗秦二世荒淫无道的黑暗统治,就凭刘邦的资质和条件,他也就在沛县亭长的位置上混到退休,回家抱孩子去了。

有爱好者问了:人家老干部都是退休回家抱孙子,他刘邦咋就是回家抱孩子去了呢?是不是搞错了?

没错。他刘邦前半生还真就混成这个样子。你想啊,他38岁被人上杆子白送了一个媳妇吕雉才结束了老光棍的生活,47岁才有了自己第二个男孩子---太子刘盈。如果干到五十五岁退休,他不是回家抱孩子、带孩子还能干啥呢?

有句话是咋说的:老天有眼啊!可叫我撞上秦末农民起义的第一波风口上了!这年头,只要不是瞎嘚瑟、枪打出头鸟,这革命元老的资格和招牌就不是后来的那些可能更有本事的人所能替代的。

对刘邦来说,这就是命!要不为啥后来的像什么张良啊、韩信啊、陈平啊怎么就不能拉起一支人马单干起家,而要投靠自己做革命军中马前卒了呢?还不是动手晚了,错过当行业领袖的最佳时间窗口了嘛?

但机会很多时候是装成问题、困难或者倒霉差事的模样出现在你身边的。

本来刘邦在48岁奉命带领上百个人去咸阳服徭役,谁知这趟公费旅游因为刚出沛县地界人就跑了一大半而泡汤了,而且,刘邦因为监管不力还要面临秦法的处置。他干脆一咬牙把剩下的人全放了,带领愿意跟随他的十几个人跑到芒砀山落草为寇去了。

有道是:弱者生不逢时,能人志在乱世。本来躲在芒砀山等着政府特赦得解放的刘邦,率先得到的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消息。就这样,48岁的刘邦也就乘着时代要求天下大乱的东风,揭竿而起,回到家乡领导起义,得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个令他开心的称呼---沛公。

真没想到,曾经庞大无敌、刀枪不入的秦朝如此不禁打,才两年,刘邦50岁的时候就进入咸阳,灭了秦朝,更进一步,当上了汉王。

接着就是四年的楚汉相争,刘邦54岁时终于登上了大汉王朝开国领袖的宝座,成为了汉高祖刘邦。

想想从48岁起兵到54岁革命成功,他仅仅只用了六、七年时间,真是奇迹一般的存在啊!如果说他不是老天眷顾、神佑的英才,那整个天下谁有资格说自己是英才呢?

当然,汉高祖刘邦也不是什么事就顺心如意、心想事成的。

这不,当他这部老爷车快临近终点,想换一个心仪的司机接着开。就是想用三儿子赵王如意来代替二儿子刘盈做太子,结果居然遭到了几乎整个朝廷的反对。特别是他从沛县就跟随的老哥们,从相国萧何开始,都一个个泥菩萨似的保持沉默,这尤其使他感到愤怒!

俗话说:想什么、来什么。

这时相国萧何因为长安人多地方狭窄,皇家上林苑中现在有很多空地,都荒弃不用,就希望能让百姓进入耕种,秋天留下禾杆不割,作为苑中鸟兽的饲料。

这是多好的助民、扶贫计划,而且还维护自然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共赢的利国利民计划。

谁知刘邦一听勃然大怒,将萧何交付给廷尉,特意吩咐用刑具锁铐,先扔进监狱关上几天再说。

这就有些奇怪了?

我们从刘邦的为人、革命生涯可以看出,刘邦用人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赏!

他对各种人才、能人,当然对敌对分子、争取瓦解对象更是挥金如土、要啥给谁、没啥说的。对于什么亭台楼阁更是不感兴趣。这么一个视金钱如粪土的人今天怎么一听说萧何可能收受贿赂就恼羞成怒、连调查取证都没有,直接扔进监狱了呢?

这萧何可是大汉帝国首席相国,就这么稀里糊涂、不明不白地进了监狱去反省去了。别人一看刘邦这次是真发怒了,没人敢问这是为什么?现在谁都不敢在这个时候触霉头,每个人都惶恐不安,直到一个姓王的无名氏卫尉挺身而出。

他利用当班守卫的职业机会,看到刘邦现在心情还可以(时机很重要!),就上前探问:不知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突然就被囚禁起来,也没有宣布罪名。现在京城里的人都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居然还有人嚼舌根子,说是因为您……

嗯?刘邦有些警惕,更有些吃惊:说下去,把你听到的、看到的都说出来吧。我倒要看看这些吃饱了撑得没事干的小老百姓能说我些什么?

他们说,萧相国之所以被您给用刑具锁铐、关押起来,其实是因为当初您想让赵王如意当太子,而萧相国没有明确站出来支持您,他保持沉默、态度不明,其实就是反对您的决定。所以您怀恨在心,就找个机会收拾他,没准过几天就找出个理由拿他开刀问斩了呢?

我操他……刘邦被人说中心事,一激动差点蹦了起来。

当他看见王卫尉吃惊、诧异的表情时,知道自己现在有些失态。他定定心神,深吸一口气,慢慢坐下。

脑子里飞速地旋转了几圈后,才开口对王卫尉说:不是这样的,你别听那些老百姓瞎咧咧!这些朝廷大事那些小老百姓哪懂啊?我听说李斯做秦始皇的丞相时,有成绩、功劳就归功于他,有了错误、过失就把责任担在自己身上。这多好啊!这才是一个下属最应该做的样子嘛!可是你知道萧何他干了些什么?我听说,你别管我在哪听说的?萧何偷偷接受了很多地产商的贿赂,明着说是用我的上林苑扶助百姓,实际上好处都被他和那些地产商瓜分了。所以,我才把他关起来准备治罪。

王卫尉笑了,笑得有些诡异。

刘邦大怒:你小子别在老子面前动心眼子,有话就说,你要是吞吞吐吐,老子也把你披枷带锁扔进监狱,跟你的萧相国作伴去。

王卫尉就说了:现在长安城是人多地少,老百姓能增加收入的渠道太少。所以萧相国才会想到开放上林苑给百姓,可以利国利民、与民方便。这事跟什么地产商勾结萧相国有什么关系呢?萧相国缺这几个小钱吗?当年您与楚霸王项羽在关外作战几年,后来陈晞、黥布造反,您亲自率军出征。当时,萧相国独守关中、指挥一切。如果那时,他有二心,他是完全有能力控制关中的。只要关中一有动摇,函谷关以西就不再是陛下所有了!萧相国不在那时能挣大钱的时候为自己谋利,反而在现在贪图地产商人的那点小钱,他想钱想疯了吗?

再说了,您刚才夸李斯的做法,这您也看到了,秦朝就是因为只知道自己又多强大、威武,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才丧失天下,李斯为秦始皇分担过失的作为,又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呢?这是两个朝代的两种用人标准,您又为什么以此为标准如此轻易地怀疑相国呢!难怪老百姓为此愤愤不平!说皇上您坐了天下,就忘了当初的“约法三章”,忘了三秦的老百姓了,现在连帮老百姓谋福利的萧相国也因此落难,他们真得有点怨恨皇上您了。

刘邦勃然大怒,刚要张口开始荤口单人相声,但脑子里同时浮现出当初刚进关中时老百姓那拥护自己的热情,也有些触情生情,一时间百感交集。他挥挥手,让他退下,他真的想静一静了。

不过,就在当天,他派人持符节赦免释放了萧何。萧何现在也六十多了,他平时对刘邦就很恭谨,现在要进宫谢主隆恩,一进大殿,光着脚前去谢恩。

刘邦此时也有些不好意思:萧相国您不要这样嘛!你为百姓讨要上林苑,我当时没想清楚、没批准,在老百姓眼里,我就是夏桀、商纣那样的昏君,而相国您就是贤相了。我所以抓起相国,就是想让百姓知道我的过失啊!现在我一切都了解清楚了,就依相国的建议,咱们都是老兄弟了,难免有些磕磕碰碰,这次是场误会,责任都在我,还希望你能放下包袱、继续前进啊!今天这事就算翻篇了,以后谁也不许再提了。

上次刘邦在攻打黥布时,也不知道他是不熟悉项羽的怪阵还是咋的,有一次被流箭射中,回到宫里,再经过想更换太子的一番斗智斗勇,现在他心力交瘁、病情也严重了。

吕后给他请来一个御医,御医说可以治疗。谁知刘邦高帝却破口大骂:“我以一个老百姓手提三尺剑夺取了天下,这不是天命吗!我的生死在天,即使扁鹊复生又有什么用!”于是不让医生治病,而赏给医生黄金五十斤,让他回去。

刘邦为什么在这个时刻居然不愿治疗而是选择听天由命呢?珍惜生命不是人的天性吗?特别是那些有权有势想长命百岁的人?怎么到刘邦这里就义无反顾、“视死如归”了呢?

其实,表面原因是刘邦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他知道他已经支撑不了多久了。如果听信御医的话,那就得积极配合各种治疗、疗程了,虽然没有什么开膛破肚做手术、也没有化疗、保守疗法什么的。但是各种中草药什么的那肯定少不了,他已经不想为多活几天再遭这个罪了。所以,就心甘情愿地选择了自生自灭、顺从天意。他本来就是天意的宠儿嘛!

深层的原因就是,他人生最后一个使命、更换太子的事现在也水到渠成、按部就班的解决了。虽然戚夫人还是整天哭哭啼啼、有些烦人,但是,刘邦此时已经完全看明白了。

首先,太子刘盈和赵王如意,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他的儿子。其实,让谁当太子对他来说都差不多,他当初之所以想换太子,也就是自己不喜欢老实巴交的刘盈而喜欢聪明伶俐的如意,再加上戚夫人不停地吹枕头风而已,这些都是个人私利,与社稷江山没多大关系。

其次,虽然如意很聪明,可是他现在年岁太小,而且关键是这个戚夫人可真是“绣花枕头一包草”,他以前曾经在谈论国家大事时让如意和戚夫人旁观,如意是很聪明。一点就透。可是戚夫人却云里雾里、什么都不懂。如果以后将江山交到他们手里,身边再没有得力能干的肱股之臣辅佐,那未来一定是漆黑一片。

太子刘盈这边,刘盈虽然老实巴交,但是吕后却精明能干,处理过许多刘邦都不好意思处理的事,而且,心狠手辣、是个当老大的料。刘盈身边的商山四郜就可以号召天下的读书人向他靠拢,这是自己都没能做成的事,当然,他知道这是张良的手笔。

刘盈有母亲吕后扶持、有吕氏家族的支持、有沛县老兄弟们的支持、有张良、叔孙通这些外来者的支持,刘盈虽弱,但扶持他的势力却如日中天、无法撼动,这样的江山也不会像秦二世那样几年就嚯嚯完。

所以,完全看清白局势走向的刘邦现在也放下了最后一丝忧虑,开始手把手地教太子刘盈怎么管理、治理朝政。

当然,为怕刘邦同志像我们今天有些家长在亲自辅导自己的孩子写作业时,居然被气到了重病急诊室一样,吕后那是全程陪同,稍有情况就赶紧自己对刘邦说:孩子是咱亲生的、亲生的,你先教一遍,回头我给他补课,我保证他以后不会掉链子。

现在,刘邦觉得大限快到了,吕后就开始问他以后的道路该如何安排的问题了。

吕后问他:陛下百年之后,如果相国萧何也挂了,谁可以代替他呢?

刘邦说:曹参可以。

吕后再问曹参之后呢。

刘邦说:王陵可以,但他有点憨、太轴、脑子不会拐弯,陈平可以帮助他。这个陈平人称“智多星”,但他智谋有余而胆量、魄力不足,难以独自承担重任。还有就是周勃为人厚道不善言词,但将来能安定刘家天下的必定是他,可任命他为太尉。

吕后接着追问下去,她想彻底知道刘邦的心思和人事安排,以及未来自己辅助太子刘盈时要注意、当心、防范些什么。而且,他俩心照不宣地都没有提及吕家人的安排。

刘邦狡黠地对着吕后眨了一下眼睛: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你能把自己的事处理好就不错了,至于说再往后的事,就不是你能知道和操心的了。天机不可泄露,刚才看在夫妻一场的份上,我已经给你透露一点了,能不能参透、悟透就看你的造化了?

说完,刘邦就挥挥手,让吕后退出去了。

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汉高祖刘邦在长乐宫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英国史学家叫汤因比曾经说过: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凯萨,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刘邦。

当然,这只是他个人的说法,我们并不见得都认同。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有远见、影响后世的伟大政治人物璨若星河,又岂是一个外国人所能盖棺论定的?

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历史、历史人物,还得由我们中国人自己来评判。我们可不听那些所谓的外国学者、专家、历史学家还有那些连中文都看不明白的人指手画脚、胡说八道。

当然,对于汉高祖刘邦的这个评价,我们认为还算是中肯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浅... #历史开讲# 文|木木 编辑|观星 在欧洲的封建社会,国王通过封臣关系将贵族纳入到统治阶层的阵营之中...
原创 就... 就朱自清出生地有关问题答海州网友问 近年来,笔者看到,有观点尝试推翻现代文学史关于“朱自清出生于东海...
原创 苏...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誉为“苏联战争史上巅峰之作”的一次行动, 这也是导致德国军队作战能力逐渐崩坏...
原创 让... “能有几分像莞莞,也算是你的福气。” 在电视剧《甄缳传》中。令大家最为女主不值的,莫过于四大爷的这句...
原创 诸... 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兴兵十万,发动了第一次北伐。照说与强大的魏国作战,理应全力以赴。但在开战...
原创 花... 文|鹏遨游 编辑|鹏遨游 前言 花剌子模王朝的发展及其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背景 花剌子模 王朝...
原创 光... 光绪皇帝想杀慈禧以免后患,但又不敢。因为杀了慈禧后有三个后果是他承担不起的。第一,他软弱无能,这让他...
原创 铁... 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太武帝的长孙拓跋濬出生于平城,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令太武帝非常疼爱,经常带在...
原创 “... 相传,在南宋时期,在文殊台旁,建有一座天池寺,寺里的山僧们是佛灯的见证者。每当寺里的僧人们看到山谷里...
原创 他... 文|华觉史界 编辑|华觉史界 ●○被人们称为“铁拳将军”○● 伊儿汗国是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
原创 为... 在风起云涌的秦末起义中,项羽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最终消灭秦国,成为新的霸主,他的一生是辉煌壮阔的,可以...
原创 唐... 在所有的开国之君里面,唐朝是一个异类。当所有的王朝都在“坑爹”的时候,李渊选择了“坑娃”。如果我们要...
原创 江... 文丨nirvana 编辑丨nirvana 旧时的江湖社会,可谓是错综复杂,不管是人物关系还是谋生手...
原创 浅...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洪秀全 太平天国是我国历史上规模...
原创 权... 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七月,一场政变的传闻正在大唐的朝堂之上愈演愈烈。根据传闻,政变的策划方是当朝...
原创 岳... 最近,《满江红》的上映让民族英雄的话题又火了一把。有人认为岳飞是民族英雄,因为他抵抗了金国的入侵。又...
原创 0... 文|猩猩科普 编辑|猩猩科普 前言 这个中国男人刚到非洲,就被封为酋长,带领当地人民种出100多万吨...
原创 清... 封建制度影响下,女性的地位越来越低,甚至会沦落为用来兴盛家族的工具,尤其是对于一些世家大族的女性而言...
原创 曹... 曹操一生雄才大略,所以对于接班人问题也没有拘泥于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当时的嫡长子曹丕并不具有天然的优势...
原创 诸... 曾经,司马徽评价诸葛亮:“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才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而对于庞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