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nirvana
编辑丨nirvana
旧时的江湖社会,可谓是错综复杂,不管是人物关系还是谋生手段来讲,是三教九流,鱼龙混杂。这些游离于正统的士农工商阶层之外的生意被称为江湖生意,在历史的演变中,发展得是五花八门,今天要说就是在历史上存在了数百年的秘密组织——江相派。
“江相派”大致发源于清早期,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一个靠着各种高超的手段和技巧来诈骗钱财的民间秘密组织。江相派这名字有点意思,“江”就是江湖的意思,“相”就是宰相,合起来就是江湖上的宰相。
江相派的由来
在古代的中国,神秘文化就异常发达,卜筮、星相、巫觋、堪舆等无所不有。人们从祈祷风调雨顺、福泽人间到希望自己和家人趋福避祸、一帆风顺,各种事情都会用到这些,当然这样一种美好的愿望本属人之常情,但就是这种心态却渐渐地被利欲熏心的人所利用,他们通过察言观色,利用一些手段和技巧,并对一些神秘文化予以加工,进而迷惑民众,达到诈取钱财的目的,“江相派”就是这样一个组织。
“江相派”奉刘伯温为始祖师,又以洪门五祖之一的方照舆为开山祖师,世系也就是从方开始。到了晚清时期,“江相派”进入极盛时代,其成员、组织越来越大,遍及南方诸省,有的甚至走出了国门,漂洋过海去了南洋一带扩大地盘。
在1925至1927年大革命之后,这个派系开始衰落了。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形势的变化,战乱频仍,生活艰难,大多成员自顾不暇,各自逃生,组织愈发松散,从此一蹶不振,并渐渐消失。
二、江相派的内部结构
“江相派”中的成员组成极其复杂,既有相面先生、神棍、庙祝、道士、尼姑、和尚,也有斋婆、“姑婆”(斋堂的女主持),江湖贩药者、“老千”(骗子)、流氓、喃巫等等,他们凭借着师门传授下来的那些“法”和“术”,精心设计出一系列的骗术在江湖中行骗。
“江相派”组织内成员的称谓也很有意思,俨然一个秘密王朝,他们的领袖人物称为“大学士”,就是“宰相”,以下是状元、榜眼、探花、翰林、进士、举人等,等级森严,要想“升职”,必须得到“师门”真传,付出一番努力并逐渐在社会上有所影响,得到同行承认方可。
凡得到“师门”真传的,出身就是“翰林”,以后可以升到“大学士”,而得不到“师门”真传的,出身是“举人”,以后最多也只能升到“进士”。“大学士”一职,是由各房弟子公推的,大概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两三个“大学士”,外面称作“大师爸”,一般“师爸”级的人物都是比较有能耐、有威望,号召力较强的一类人。
“江相派”内部分为乾、坤、坎、离四房,其中乾、离两房主要活动于广东,坤房主要在福建及广东潮汕坎房主要活动在广西。
三、江湖黑话与道中规矩
凡是做江湖生意的,都有各自约定俗成的隐语俗称“黑话”,一方面它可以用于内部交流,对外保密,其次还可以用于验证对方身份,就是说你懂得这个行当的隐语,说明你是这个行当的人,还有就是可以用于沟通和协调,你想“江相派”它是个迷惑民众,诈取钱财的这么一个组织,很多时候不是单人完成的,因此用黑话沟通和协调,不被外人所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江相派”内流传的黑话就有那些呢?
表示数目的有:流(一),月(二),汪(三),则(四),中(五),神(六),星(七),张(八),(九),足(十),尺(百),丈(千),方(万),皮锦(元),星(毫),黄(金)。
表示人物的有:天(父),地(母),比(兄弟或姐妹),七(夫),八(妻),追(儿子),七路(男人),星枝(女人),老(和尚、道士),琴头(房东),生孙(商贾),拖尾(官吏),蜂仔(暗探),一哥(顾客)。
表示行事:班目(看相),叩经(占卦),问丙(算命),扎飞(拜神),火(有钱),水(穷困),古(倒霉),生路(生意),古烁(患病),帝(愚蠢),寿(捞倒霉),拜万寿(不发市)。
这些黑话中,每一个字都有各自特定的涵义,若非江湖懂行之人,要想听懂这些话语,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些本领也要经过师门真传,而其本人也须头脑灵活,刻苦钻研,最后还要经过江湖实践和磨炼,才能够做到熟于心间、运用自如。
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一个等级森严的民间秘密组织,“江相派”同样也有一套自己的行业规矩。
首先是不能泄露行业秘密,不能出卖同党。其次骗财不骗色。骗财最好是不义之财(但是这个多数时间也很难做到,能捞到不义之财的主,多多少少也算个人精,没那么容易上当受骗),还有就是不许把被骗的人往死里逼,毕竟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而且你要真把人给弄死了,那犯的事儿也就大了,就怕官府下重手来处理这件事,最终整个组织也有被清除的风险。
除了上面三个纪律外,还有一些不成文的习惯法,同样对于维系组织的稳定至关重要。
“第一他们要做响档地(开码头),生菩萨(骗富翁)这些,往往是一个人无法完成的,非有很多的“媒”(助手)不可,有时还要依靠大师爸们的指点和办理善后工作。
第二、他们派内有成语说:“医要守,相要走”,不仅“做阿宝(行骗)”的要常常撤档(放弃码头)逃到远处。就是一般的相命先生走江湖的,做神棍的。。。等等,也是经常要搬“档地”,在各大中、小城市流动,如果没有当地大、小师爸的帮助,就不仅会受到“地头蛇”的欺侮,甚至连食宿、歇脚的地方也没有。
第三如果谁不遵守“师门”的戒律,弄出事来,例如做死“一哥(顾客)”那就会暴露秘密,就会“赶绝同行”,弄到大家都无法再骗人了。
第四谁被逐出“师门和派内,他就不准再当相,即不能再靠这一行来觅饭吃。"。如若违反纪律,必然会有一些惩罚措施,或轻或重,据情况而定,“从前对这种人的惩罚是很严厉的,在晚清时代,那些被逐出“师门’和派内的人如果再出来“行江”“当相”,轻的就给你个“岔档”(捣毁档口)的处分,重则当他是个“蜂仔’(叛徒或暗探)实行杀害。"
因此,对于这些江湖规矩,作为江湖中人,“江相派”的任何一个成员都必须牢记在心,决不能违反,如果违反了,也只能是损人不利已,所以行内几乎没人敢去轻易破坏规矩,否则不仅会断了自己的财路,更会影响其他同行的生意,此人必不为同行所容,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
四、师门学习
“江相派”的这些成员,在多年的江湖生意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们自己称自己有法有术,法就是秘本,一代代累积的经验教训,术就方法。
比如察言观色,怎么从第一眼看出前来问询的人的身份,目的。比如什么父亲来问儿子,是希望儿子富贵,商人来问,大多是为了生意,读书人来问,主要是想问自己的前程等等。
然后就要根据他们的性格,谈吐来分析他们的遭遇,命运等等,比如“满口对,对,对,会是个有权势的人物,连声说“是,是,是”他的职位一定很卑微。根据这些表现,你再开始一步步的引他进入圈套。
五、江相派与洪门
大概到了晚清时期,“江相派”逐渐与“洪门会”相结为好,“江相派”的成员同时也就是“洪门会”的成员了,其中的“师爸”、“大师爸”。等得到过“师门”真传的大相士、大神棍们又必然是洪门会内的大学士、状元、进士等。
关于“江相派”与“洪门会”走到一起的原因,一来他们都认为是洪门五祖之一的嫡传弟子;二来在旧时代里,如果江相派人物不和洪门会结合,就难免绿林好汉拦劫以及受到“地头蛇”(土霸)的欺凌;
还有就是这批人都是下层知识分子,有文化,有计谋,洪门大哥们也愿意得到他们的帮助。”
由此可见,“江相派”与“洪门会”相结合,不仅因为他们供奉同一开山祖师方照舆,而且大家都是做江湖生意的,更有互相帮助、互行方便之意,他们都意识到只有做到“将相和”,才能够赚取更多的钱财。
大约在辛亥革命之后,“江相派”与“洪门会”便逐渐分家,各自过活了。这其中自有一些矛盾所在,“辛亥革命前,他们和洪门会合作得很好,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合作反清。
但是辛亥革命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同盟会没有兑现诺言,而在革命中出过力的广东洪门大将黄和顺只得了个民军总司令,而非事先讲好的广东省都督,使得两派中的很多成员大不满意,逐渐失望离心力越发明显。
二是辛亥革命之后,洪门内部由于领袖的不强势,下面的成员也就逐渐猖狂起来,擅自破坏规矩,对“江相派”成员也一样抢劫、欺负,不再讲江湖道义,两派之间的矛盾愈益激烈,于是便自然而然地分家了。
事实上,自从两派分家之后,各自的力量都开始减弱,“江相派”也多次易主,但由于社会的动乱、相命等行业的衰落以及领导者的不力领导,终究也未能挽回衰败的颓势。
如今的诈骗和反诈骗
诈骗是一种古老、传统的犯罪行为。自古以来,总有一部分人试图不劳而获,这些人所从事的就是所谓的诈骗。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的发展,诈骗的形式和手段也在不断翻新。
江相派虽然消失了,但是新的骗局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一种新的方式出现,比如现在的电信诈骗活动。而这种诈骗活动,
更加隐形、涉及面更广也更加精准,事实上你连对面的人都不知道是谁可能就已经上当受骗了。
随着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电信诈骗早已不是一国一地的问题,电信网络无国界,电信诈骗跨国跨界发展的趋势愈来愈强烈。打击电信诈骗,仅靠一国的努力收效甚微,诈骗分子通常在一国居住,而对居住在另一国的人实施诈骗。
电信诈骗是一种“无国界”的犯罪。由于国家管辖权的优先,各国在与电信诈骗犯罪这种非传统犯罪作斗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如何规定关系安全以及如何协调管辖权冲突而引起的难题。单靠一国的努力,各国各自为政,上述问题不可能有效解决。
协调各国的刑事法律,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在证据收集、保存和披露、相关信息的交流等方面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
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国际及地区间的司法合作,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