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铁血北朝56:四个女人一台戏,文成帝和她们不为人知的故事
迪丽瓦拉
2025-07-17 14:03:07
0

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太武帝的长孙拓跋濬出生于平城,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令太武帝非常疼爱,经常带在身边,称为“世嫡皇孙”。五岁时拓跋濬就跟随太武帝北巡,途中还自作主张释放了一个奴隶,太武帝不但不怪罪反而颇为欣赏皇孙的做法。

正平元年(451年)六月,太子拓跋晃神秘死于平城,皇太孙拓跋濬一下子被推到了皇位面前。太武帝经过考虑,决定立皇孙为储君,日后由他继承皇位。

兴安元年(452年)十月,拓跋濬继承皇位,是为文成帝。

北魏历来有“子贵母死”的祖制,说的是皇子被册立为太子后,就要赐死他的生母,以杜绝日后的后宫干政。当初,拓跋晃立为太子时,太武帝就赐死了他的母亲贺夫人。如今皇长孙都顺利即位了,那他的生母会不会也被执行祖制呢?

史书记载皇长孙(文成帝)的生母叫郁久闾氏,是柔然人,后来嫁给了北魏景穆太子拓跋晃。皇长孙确立为储君后,按祖制就要赐死郁久闾氏,不过那会儿正是宗爱当政时期,朝局动荡不安。

郁久闾氏居然阴差阳错活了下来,并没有被赐死,一直活到了太武帝末年,文成帝初年。

有人可能会问,为啥有两个时间?

这是因为,史书上关于郁久闾氏的死亡时间有好几个时间点。在具体死因、死亡时间上,史书中出现了三个版本的说法:

《魏书·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传》称郁久闾氏死于太武帝末年;

《魏书·高宗纪》则称郁久闾氏死于兴安元年(452年)十一月;

《北史?后妃上?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传》称郁久闾氏死于生下拓跋濬后不久。

综合分析,《魏书?高宗纪》的记载似乎最接近事实。太武帝末年,宗爱弑君谋逆,拥立南安王拓跋余,政局动荡不安,人心惶惶。皇孙都不一定能上位,谁还有心思去执行所谓的祖制,再说拓跋濬这会儿不还没贵呢。

种种原因导致郁久闾氏奇迹般活了下来,一直活到儿子顺利即位,可恰恰就在她儿子即位后三十九天,这位年轻的母亲便被突然赐死了。

其实早在刘尼、步六孤丽等大臣发动宫变,诛杀宗爱、贾周一伙人,拥立皇孙拓跋濬为帝时,赐死郁久闾氏便再次提上议事日程,没办法,祖宗家法不可违背。

这个郁久闾氏是柔然可汗大檀亲属闾毗的妹妹,闾毗太武帝时期投奔北魏,封河东王,妹妹送入东宫,成为景穆太子拓跋晃的妃子,后来生下皇子拓跋濬。

拓跋濬已经登上皇位,把郁久闾氏尊为太后,共享富贵不好吗,为什么非要遵守野蛮的祖制赐死自己母亲呢?

你以为拓跋濬不想留母亲一条命吗?

拓跋濬即位时只有13岁,虽说古人普遍早熟,十几岁都能结婚生子了,但心智毕竟不成熟。拓跋濬即位之初,由于年龄太小,朝政大权并不在他手里,而是掌握在那帮元老重臣手里。

没办法,拓跋家的江山社稷就是这帮人保住的,否则,早被宗爱篡夺了。

正是由于这错综复杂的关系,即位之初的拓跋濬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他必须按照那些老臣们的意思去做事,只能照办,不能问为什么。

首先就是妥善处理太武帝留下的后宫嫔妃。

尊奉太武帝的赫连皇后为太皇太后,尊太武帝的妃子冯昭仪为太皇太妃,封自己的乳母常氏为保太后,封冯昭仪的侄女冯氏为贵人。

这个常氏和前面太武帝的乳母窦氏一样,也是北魏特殊制度下诞生的“太后”,她是在拓跋濬出生后不久,便被选拔进宫成为皇长孙的乳母,取代了郁久闾氏的位置。

至于擢升为贵人的冯氏,她是冯昭仪最疼爱的侄女,她和拓跋濬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后便走到了一起,拓跋濬即位后,冯氏顺理成章晋升贵人。

此时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冯贵人,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北魏冯太后,一个传奇般的女人。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四个女人凑在一起,又会上演怎样的大戏呢?

赫连太皇太后、冯太皇太妃、常太后、冯贵人,这四个女人和文成帝拓跋濬都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她们之间又发生过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这个顺序大致是按照他们的年龄大小和地位来排序的,要讲述她们和拓跋濬之间的故事,就从赫连太皇太后开始吧。

赫连太皇太后是胡夏皇帝赫连勃勃的女儿,她也是太武帝的第一任皇后,她还有两个妹妹也入宫做了太武帝的妃子。

有人可能会生出疑问,赫连勃勃不是和北魏是死敌嘛,怎么会把三个女儿都送给太武帝?

这个还真由不得他,当年太武帝攻破统万城,灭了胡夏国,赫连勃勃的三个女儿成了俘虏。太武帝怜香惜玉,就把三人都笑纳了,赫连勃勃可以放心啦。

赫连皇后没有生过儿子,因此躲过了被赐死的厄运,而她的后宫姐妹贺夫人因为生了景穆太子拓跋晃,最后惨遭赐死,被追封为皇后。

如此一来,在太武帝的后宫里,赫连皇后便成为最尊贵之人,掌管皇后之印,母仪天下。

太武帝晚年,朝局动荡不安,这位戎马一生的皇帝此时丧失了进取之心。变得越来越刚愎自用,喜怒无常,暴虐无道,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荒废朝政的太武帝宠信宦官宗爱,更加剧了朝野上下的紧张气氛,最终太武帝自食恶果,被宗爱谋杀。

但宗爱并没有伤害赫连皇后,这个狡猾的太监头子心里清楚赫连皇后对他还有重要用处,这是他手里的一张牌。

宗爱毕竟只是皇家的家奴,害死太武帝后,如果以他自己的名义发号施令,根本没人会鸟他。这个时候如果搬出赫连皇后,以皇后懿旨传令四方,谁敢不听!

于是,宗爱赶到皇后宫中,对赫连皇后威逼利诱,强迫她和自己合作。为了保命,赫连皇后不得不同意和宗爱合作。有了赫连皇后的配合,宗爱更加肆无忌惮,每次都是拿出赫连皇后懿旨做挡箭牌。

杀害兰延、薛提等人那次,也是宗爱以皇后懿旨的名义召他们进宫议事,否则那帮老油条岂肯乖乖被杀。

被劫持上了宗爱贼船的赫连皇后明白自己已经无路可退,她的下场会是什么,她不敢去想。

太武帝在世时宠爱冯昭仪,颇为冷落赫连皇后,这令赫连皇后非常愤恨。但冯昭仪平日里非常敬重她,隔三差五就去皇后宫里请安,这让赫连皇后不好意思发泄怒火,只好忍了下去。

等文成帝即位后一口气封了一堆人,除了赫连皇后晋升太皇太后,冯昭仪也晋升太皇太妃,另外文成帝那个乳母常氏也鸟枪换炮,晋升保太后。这后宫里由原来的赫连皇后独尊一下子变成赫连氏、冯氏、常氏三足鼎立,这令赫连太皇太后非常不满。

这个女人毫无政治头脑,她和宗爱勾结在一起,助纣为虐,协助宗爱杀害太武帝、兰延等大臣,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大罪。然而文成帝即位之初,为了稳定朝局,选择了宽恕她(当然也可能是文成帝还没掌握她参与谋逆的罪证),尊她为太皇太后。这要换了明白人,早就夹起尾巴做人,只求皇帝不要翻旧账就谢天谢地了。

然而赫连太皇太后不是明白人,她非要找文成帝问个明白,问题是她脑袋一盆浆糊,还想要什么明白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海... 海参崴,在俄国被称之为符拉迪沃斯托克。这里在1860年以前,一直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也是中国东北出海...
原创 他... 话说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这一辈子疯疯癫癫,疯狂地过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到最后突然去世都没有留下子嗣龙脉...
原创 巴... 在阅读此文之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原创 蒙... 广袤无垠的蒙古草原,曾是成吉思汗铁骑纵横的疆域,也曾是无数英雄豪杰崛起的地方。然而,盛极一时的蒙古帝...
原创 同... 中国的封建社会到了清朝,已经是到了最后一个朝代,封建中央集权的统治也达到了顶峰。在这一时期,有一个词...
原创 阿... 文|文典纪史 编辑|文典纪史 中世纪欧洲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作为中世纪欧洲文化的代表之...
原创 《... 范阳卢氏 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大族 秦汉时期卢氏子孙定居在范阳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始祖卢植以儒学...
原创 宋... 文|编辑:潇潇 引言 研究宋代外交政策与国际交往的背景包括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周边各国的政...
原创 西... 原来,现在的人事考核制度是沿用曹魏时代陈群制定的“九品中正制”。 当时陈群认为,吏部不能公平地遴选天...
原创 秦...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充满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出了无数灿烂的文化遗产。可以说中国的大多数城市都...
日本有多少中国文物?归还遥不可... 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 王子江 杨汀 日本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日本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称得上是“浩如烟海...
原创 明... 文/林岩 ?朱慈烺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长子,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春二月初四生于宫中,生母为周皇...
原创 元... 元史:长子西征,震撼了欧洲人,为建立四大汗国奠定基础 关键词:西夏与金相继灭亡于蒙古、西征结束 前因...
原创 蒙... 安徽安庆天台里杨氏,因其家族世居皖城“天台里”,故称。天台里曾是明末状元刘若宰家族宅第所在,今赵朴初...
原创 江... 说到三国名将,曹操有“八虎骑”、“五子良将”,袁绍有“河北四庭柱”,刘备有“五虎上将”,孙权也有“江...
原创 “... 让我们穿越历史长河,来到改变历史的公元前154年吧!那一年,造成烽烟四起、天下大乱的“七国之乱”横空...
原创 解... 解放战争时期,如果国民党军兵败撤离,往往会执行将城市彻底炸毁的命令。但是也确实有北京,长沙这样的大城...
磐石红石砬子抗联遗址又有新发现 经过近一年半的发掘,磐石红石砬子抗联遗址又有新发现,基本揭示出红石砬子遗址南部核心区的面貌。 这项...
外国史--美国 1、独立战争以前 (1)1607年5月14日,到达詹姆士河岸的105名英国人,在北美洲搭建起第一个英...
原创 1... 牌坊,是古代常见的一种建筑样式,它通常是用来旌表功名节孝人物。过去很多府州县城里都牌坊林立,不过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