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蒙古族的贡献—安徽蒙古族杨石先,著名化学家,南开大学校长
迪丽瓦拉
2025-07-17 19:02:53
0

安徽安庆天台里杨氏,因其家族世居皖城“天台里”,故称。天台里曾是明末状元刘若宰家族宅第所在,今赵朴初故居“世太史第”原为杨氏房产。杨氏祖先蒙古人“宛者不花”明初自荆楚以军功封于怀宁(安庆卫镇守使),世袭武德将军,后代改姓杨氏。传十世到杨汝穀,为清朝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其子孙也多有功名仕进。至十五世杨秉璋,中咸丰六年进士(与翁同龢同科)。十八世杨石先,南开大学资深校长,中科院第一批院士;杨继曾,曾任兵工署署长,后任台湾经济部长。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杨石先主持南开大学工作近30 年。聂荣臻称赞“杨石老堪为学者楷模、人之师表”。作为我国化学界的一代宗师,杨石先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用心血浇灌祖国的科学幼苗。仅解放前,他培养输送出国的学子就有200 余人,其中杨振宁、唐敖庆、殷宏章、蒋明谦、邹承鲁、何炳林、陈茹玉等都成为著名科学家。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15 人是他的学生。

杨石先(1897~1985),蒙古族,原籍安徽怀宁。我国著名教育家、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1897年1月8日生于杭州一个没落封建蒙古族官僚家庭。他先后毕业于清华学校、美国康奈尔大学。1923年,杨石先回国任教于南开大学,任理学院院长,为南开大学早期化学科学和理科的发展作出了奠基性贡献。1929年他再度去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任研究员,1931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并被选为美国科学研究工作者学会会员。同年回国,继续执教于南开大学。

抗日战争期间,杨石先任西南联合大学教务长和化学系主任,为联大培养高质量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1948年任南开大学教务长并代理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杨石先历任南开大学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杨石先任数理化学部委员、化学组组长并担任学部常务委员。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1985年2月19日逝世于天津,享年88岁。

11岁时,杨石先考入天津民立第二小学。13岁时,考取了刚刚成立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这里接受了完整的中学教育及初级的高等教育。1918年,杨石先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最负盛名的农科学习。入校后,他发现化学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且农业的进步也是和应用化学的成就分不开的,因此,杨石先决定改修化学。他身在异邦,常常为祖国的衰弱而忧虑,念及祖国的前途,这也越发促使他刻苦学习。

他经常带着简单的午餐走进课堂、图书馆或实验室,将近午夜才离去,所以,他的各门功课总是班里的前三名。1923年,当他只差一年即可读完博士学位时,由于家境变迁,他只好接受导师的建议,用已完成的部分论文通过了硕士学位考试就启程回国。回国途中,他在船上与清华同学李济相遇。李济介绍说:“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办学出色,他那里正缺化学教授。”杨石先经过一番考虑,选择了待遇虽微薄但却受政府势力影响较小的私立南开大学,作为他潜心追求“教育救国”道路的起步之地。

1937年8月,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筹组更名为西南联合大学,杨石先被推选为理学院化学系和师范学院理化系主任,1943年任教务长。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杨石先赴美考察教育,在印第安纳大学做访问教授兼研究员,从事一种中国植物抗疟要素的化学性能研究工作。1947年,他毅然放弃了优越的研究条件和生活待遇,踏上了归途。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南开大学校委会主席,1957年,出任校长。

杨石先一贯认为,“办好一个大学,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质量上,而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水平。”20世纪40年代末,他从美国回国任教时,就聘请了一批在国外已经学成或即将进修完的中国学者(其中有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诸方面的专家和教授)来南开大学任教,为南开大学化学系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根据自己在国外的学习经历并与国内其他高校进行对比,他认为,南开大学化学系应办出自己的特色来,争取在几年时间里赶上甚至超越其他高校的办学水平。经过缜密的分析、比较,他提出了以有机化学为重点的发展方向,并陆续从国内外聘请了多位擅长有机化学的教授来任教,这为南开大学化学系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通过长期观察,杨石先发现国际上农药研究有从无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向有机农药过渡的趋势,于是他首先在我国倡导并实践有机农药化学研究,开始合成一系列新植物激素。1956年,他从“磷酸酯类结构的改变会带来生理作用的变化”这个特点出发,又着手研究当时国内尚属空白的有机磷化学。1956年,他参加了周总理亲自主持的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为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他受周总理的委托,毅然放弃了从事几十年的药物化学研究,接受了农药研制的光荣任务。

1962年,在参加我国第二次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全国农业规划会议后,他又一次受周总理委托,创建了我国高等学校第一个化学研究机构——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继有机磷化学研究后,又开展了有机氟、有机硅、有机硼、金属有机化学等新领域的研究工作,填补了我国化学学科中的一个又一个空白。杨石先以他渊博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化学和园艺学等方面的学识,带领着科研人员,经过数以百计的实验,研制出“磷32”“磷47”“灭锈一号”和“除草剂一号”4种农药,并且获得了国家科研奖。

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里,在他的领导下,南开大学无论在规模上、教学上还是科研水平上,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提高,成为我国教育和科学研究体系中的骨干力量。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水稻产区发生了白叶枯病,每年因此减产约10%左右,个别地区减产高达四五成。白叶枯病传染起来非常可怕,特别是遇上暴雨和大风,一天之内可使成千上万亩水稻枯黄。当时美国研制成功一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农药,但对我国进行严密技术封锁。为了攻克白叶枯病,杨石先和他的助手们在遭受创伤的实验室里不屈不挠地进行研究工作。为了查阅文献资料,不管风雨寒暑,他都是资料室里仅有的几个人中来得最早却走得最迟的一个。他们经过一年多的奋战,做了近百个合成物,试验了十几条路线,终于研制出了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新农药——叶枯净。

杨石先一向认为高等学校应担负起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他经常强调,同时注重教学和科研是南开大学的优良传统。杨石先不仅非常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而且很早就注重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他常常告诫学生,只在读书方面下工夫而忽视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不行的,因为任何理论和假设都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真正的知识是从实验中获得的。为此,他亲自从国外购买仪器,不断完善实验设备,并经常到实验室指导学生做实验。

1979年,杨石先重新被任命为南开大学校长。为了办好南开大学,他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每天从不午休,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对于一位83岁的老人来说,这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在他任职期间,反复思考的是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他非常重视现有教学、科研人员的业务进修,并带头培养研究生。同时,他还积极探索和寻求与国外一些著名大学建立学术交流的机会。凡是和他略有接触的人都会看到,他是怎样不避繁难地亲自处理国外函件的,是怎样亲自接待外国来访者和即将出国进修的师生的。在南开大学恢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最初阶段,几乎所有出国进修和留学的师生都曾得到过他的直接关怀和帮助。许多著名外国专家应邀来南开讲学也都是由他亲自做出安排的。可以说,在开创南开大学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新局面方面,他起了较大推动作用。

当时,杨石先除担任南开大学校长一职外,还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天津市科协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其本、兼职共达16项。工作的繁重是不言而喻的,但他不顾年迈多病,总是奋勉自励,竭尽所能,从不度一天的悠闲时光。更为可贵的是,1980年,为了使年富力强的同志早日走向领导岗位,他又提出了辞去校长职务的请求,在全国高教战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81年,中央接受了他的请求,并任命他为南开大学名誉校长。1985年2月19日,德昭学界的一代宗师,我国科坛巨星杨石先与世长辞。社会各界人士对他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深深感念他对发展我国教育和科学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郑... 1953年4月的一天,时任20兵团代理司令员的郑维山,正在作战室里与参谋人员,研究下一阶段的作战任务...
原创 赵... 最近《大秦赋》的热播引起了很多热议。此剧服化道投入了大量的资本,但是剧本拖沓和几位主演的演绎颇受诟病...
原创 1... 1965年,原国民党代总统的李宗仁终于排除万难,从美国回到了祖国。 刚一回国, 毛主席携江青、章士钊...
原创 赵... 北宋的开国君主在建国之后,他一直想要把都城从开封迁至洛阳,甚至多次都制定了相应的机会,但为何没迁都洛...
原创 曹... 刘邦曾经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
原创 秦...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其统一天下的壮举至今令人惊叹。他不仅在政治上进行了大创新,还开创了许多...
原创 科... 前言:在18世纪初期,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影响开始在英国殖民地美洲展现。从1720年到1730年,许...
原创 最... 环顾全球,两百多个大小不一的国家和区域,地理位置也各不相同。比如,我国国土面积很大,还有不同地形,欧...
原创 历... 西安也叫“长安”,为“长治久安”之意。在数千年的历史当中,有过五次的封城经历。 永宁门 第一次封城...
东晋南北朝对中华正统的争夺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政权“各言应历数,人谓迁图新”,各方都意识到了自己政权正统与僭伪的问题。三国时期辨伪...
原创 魏... 攻灭蜀汉的魏国大将邓艾,他的被杀是三国尾声最具悬疑的事件。 谁是杀邓艾的真凶? 讨伐蜀汉的两位主帅,...
原创 1... 前言:论文将聚焦于1660年的阿尔及利亚,探讨该国的海盗国度的兴衰以及海盗活动对阿尔及利亚社会和文化...
原创 西... 清朝末年,中国迅速从农耕时代的霸主衰落为任人宰割的肥羊。在这个过程中,周边的国家纷纷想要从中国身上得...
原创 永... 明朝秦王源自于朱元璋的次子朱樉一脉,他在洪武三年被封秦王,封地为陕西西安府。洪武十一年,朱樉就藩西安...
原创 陈... 陈友谅画像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我和大家聊一聊朱元璋主要对手陈友谅后人的情况。 众所周知,陈友谅...
原创 都... 唐玄宗李隆基一生的挚爱有两个,一个是在开元盛世的盛年恩爱非常的武惠妃,一个是在其知命之年宠冠后宫的杨...
原创 纳... 我们都知道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他在文坛中的地位屈指可数,独树一帜。纳兰性德出生于满洲贵族家庭,从小...
吉林大学教授井中伟加盟浙江大学... 井中伟教授。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官方微信号 图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井中伟已加盟浙江大学。 据浙...
原创 关... 无知者无畏,世风日下,很多对历史文化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的人甚嚣尘上,屡屡有惊世言论流出,比如很多人...
原创 秦... 文|编辑:潇潇 引言 在秦汉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大量的宗教信仰和社会风俗的变迁。 这一时期,出现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