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时期,我党创建了不少革命根据地,其中,有两个根据地位置偏南,且坚持最久,它们即是东江革命根据地和琼崖革命根据地。
东江革命根据地,是1927年4月由彭湃、古大存创建的根据地,在鼎盛时期,东江革命根据地覆盖闽、粤、赣三省20余县市,拥有1万正规红军和近3万地方武装,实力相当雄厚。本文要谈的,就是该根据地的创始人古大存。
相比较于彭湃、杨其珊等人,古大存的名气可能较小,但他也是东江红军的创始人之一,像闻名全粤的东江红军第11军,就是由古大存领导组建起来的。
古大存生于1897年的广东五华县,他毕业于广东法政专门学校,曾参加过五四运动。1924年,27岁的古大存加入国民革命军,次年,组织派其到东江地区组织农民运动,古大存遂成为了东江工农革命军的领导者。
1927年,广东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古大存组织东江人民反击国民党反动派,11月,工农革命军第7团组建,古出任7团团长兼五华县县委书记。
古大存领导东江工农革命军时,正值红军初创阶段,当时,中央为了创建海陆丰根据地,分别指派彭湃、叶镛等人到汕头、梅州等地领导工作。而古大存则在彭湃的指挥下,审时度势地创建了五华、紫金等县红区,初步形成了东江红区的基础。
1929年1月,东江特委成立,古大存以东江工农总指挥的名义兼领东江工农革命军,开始负责整个东江地区的红军军事工作。
1929年10月,朱德率领红4军主力南下东江,古大存率部与红4军会合。同年11月,东江工农革命军改编为红11军,古大存再次担任红11军军长兼东江苏维埃政府副委员长。
东江红11军的组建,壮大了东江地区我党的军事力量。可惜,随着颜汉章到达苏区,红11军随后便开始了更为艰苦的反“围剿”斗争和整肃运动。
当时,东江红11军只有不到5000人,不适合与敌人正面作战。可东江苏区的“左倾”领导者依旧坚持“拒敌于门外”的军事政策,不得已,古大存只好转入陆惠县任职,并担任陆惠县县委书记。
1933年8月,国民党对我东江苏区展开了大规模的“围剿”,为了保卫苏区,时任东江红军第一路军总指挥的古大存转战至丰顺、揭阳等县。次年,敌军深入我东江苏维埃政府腹地,古大存带领仅余的17名战士突出重围,转入外线隐蔽作战。
东江红11军虽然在红军反“围剿”战斗中失利了,但作为主要领导人的古大存依旧没有放弃斗争。为了重组东江党组织,1938年夏,古大存来到了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汇报工作,在周恩来、董必武等人的支持下,他重回广东地区领导工作,并担任了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部长等职。
1939年,中共中央调古大存到延安参加工作,同年,古大存率领南方代表团抵达陕北,出任中央党校一部主任一职。
古大存来到延安后,以南方红军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当时,毛主席对于这位最早就在广东从事农民运动工作的革命者十分欣赏,在见到他的那一刻,他就紧紧地握住了古大存的手,并对在场的每一个人介绍到:“这是古大存同志,他是东江红军一面斗争的旗帜,模范共产党员。”
能够受到毛主席如此评价,古大存心中也是倍感欣慰。1945年,经毛主席的亲力推举,古大存被选为七大中央候补委员。
古大存在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从事整风工作和党员教育工作,抗战取得胜利后,他辗转进入东北任职,又担任了东北局西满分局秘书长和东北行政委员会交通部长等职。在解放东北的过程中,古大存深入基层开展土改工作,并为东北经济的恢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9年10月,中共中央组建广东省委,鉴于古大存曾在广东工作,了解广东的实情,其又被调往广东担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如此,古大存便成为了新中国第一届广东省委的领导人。
古大存重回广东后,带领广东人民投入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中,在任期内,他兢兢业业,协助叶剑英全面开展土地改革,并为广东工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8年,由于在“反地方主义”运动中受到错误批判,古大存被撤销了广东省副省长的职务,并被下放到增城县担任县委书记。
1966年11月4日,古大存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69岁。
古大存是东江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在长达4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坚定信仰,为党工作,并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除过古大存自己,他的家人也先后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古大存的第一任妻子是徐妙娇,她原是五华县梅林镇的妇女领导,1927年参加革命。徐妙娇在东江革命根据地时主要负责红军的后勤工作,1931年6月,敌人袭击八乡山游击区,徐妙娇在突围途中被捕遇害,时年35岁。
古大存的胞弟古永钵,1925年参加五华县农民自卫军,1928年在梅林被捕遇害;古大存侄子古梧贤,1930年任五华县第八区苏维埃政府财经委员,1931年牺牲于优行乡,年仅30岁。
他们一家皆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将永远受到人民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