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蒋介石退守台湾是谁出的主意?之前是谁管理台湾?
迪丽瓦拉
2025-07-14 03:33:49
0

解放前夕,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蒋介石所统辖的国民党失去了长江以北的地域,同时老蒋的精锐部队也损失过半数以上,而随着我解放军势如破竹的渡江战役,南京解放了。

此时的蒋介石已开始考虑退路了,为此,他召开了特别会议,在这次会议中蒋介石最终确定了

退守台湾。

那么,是谁给蒋介石出了退守台湾的主意?之前是谁管理台湾?蒋介石受何人指点?

蒋经国首提退守台湾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了,

战局的中心是蒋介石政府南京的门户-徐州,这场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决定性的战略决战。

随着这场战役的规模越打越大,国民党的精锐部队节节败退,这时的蒋介石心力交瘁,寝食难安,

他知道自己该考虑退路了,但何去何从,他举棋不定

其实在同年6月,蒋经国就已经提示过父亲蒋介石,当时他奉蒋介石之命前往上海执行“打虎”行动,临行前蒋经国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信中大意是说:

国民政府面临崩溃的可能,建议父亲早做退守的准备,台湾是退守的首选。

信中言辞恳切,但这时的蒋介石认为自己的嫡系精锐装备精良而又人数众多,面对装备简陋,人员又远远少于自己的共产党还是有一定的胜算的,所以蒋介石对于蒋经国的

提出的准备退守台湾的建议

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但现在,退守已是大势所趋,必须要下定决心选择退守何处了。

为此,蒋介石召开了多次的秘密会议,在会议上,众说纷纭,一种提议是:

退守西南,也就是迁都成都,以川南的险要地势作为屏障,来阻止共产党南下。

鉴于地理环境的优势,与会的多数人对这个提议还是比较认可的,但蒋介石否决了这个提议。

因为,西南地处偏僻,而这里的军队多数还没有完全归顺于他,大多数还是处于军阀势力之下,以目前蒋介石的现状是无法完全控制此股势力的,

去西南弊大于利,所以否决。

另一种提议是:

退守海南岛

但海南岛也

并不是迁都的理想之地

虽然海南岛与大陆中间相隔着琼州海峡,而当时我解放军海军刚刚建立,战斗能力还相对薄弱,解放军要想短时间攻克海南岛难度还是挺大的

但是,海南岛有一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

耕地稀少

,无法供养众多的国军及其家属,

吃都吃不饱

,谈何养精蓄锐与共产党对抗及反攻呢?所以,

也被否决了

大家面面相觑,宋美龄甚至提出了

去瑞士或者去美国

,但这样的话,蒋介石就成了光杆司令,这两个地方显然是无法让他带领大部队进驻的,所以蒋介石也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一个坐在角落里学者模样的人站起来说道

:“我认为,上上之策是退守台湾。”

闻听此言,大家议论纷纷,蒋介石看向了说话之人,一看此人,他精神一振,因为此人是张其昀,他可是著名的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还是历史地理学的鼻祖,

他的提议蒋介石还是很看重的,他立即结束了会议,邀请张其昀密室详谈。

张其昀指点退守台湾优势

张其昀是由好友陈布雷介绍给蒋介石的,他与蒋算得上是同乡,蒋介石对这位地理专家很是敬重。

当张其昀提出可以退守台湾时,蒋介石也想起儿子蒋经国之前就提议过

一旦失败,退守台湾,

而他自己对台湾也很有好感,蒋介石立即邀其详谈,请他指点退守台湾的好处。

张其昀不懂军事,但他的优势是

对各地的地理人文了如指掌

,他从他擅长的角度给蒋介石做了详细的剖析:

一、台湾东边是太平洋,西边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而台湾海峡甚宽,对于海军力量薄弱的解放军要想跨海追击,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二、台湾地理位置及气候都优于大陆其他地区,这里物产丰富,而且非常利于庄稼农作物的生长,国军过来后,岛上的粮食供养基本不成问题。

三、台湾交通相当便利,而日本之前所留存的工业基地,还是可以好好利用的,若经营得好,就可以使台湾的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的提升。

四、台湾还占据着一个相当重要的战略位置,那就是它紧邻太平洋的重要航道,美国绝不会放弃这个绝佳的战略要地,有了美国这个强大的外援,台湾的防守将更加万无一失。

五、最重要的是,日本投降后,台湾的百姓们刚刚回归祖国,对大陆目前的形势不是很了解,他们只知道有国民政府,这种情况下,蒋介石的到来就能很容易的掌控台湾。

而且在日本五十年的统治下,台湾岛长期与大陆没有来往,岛上也鲜有共产党的组织与人员活动,即使将来有什么动荡,这个四面环海的孤岛,也是很容易就能被镇压并稳定的。

张其昀一番详细的讲解,让本就对台湾充满好感的蒋介石更加偏向于这个提议。

后来,

蒋介石又与张其昀多次深入讨论退守台湾的方案。

最终,蒋介石敲定了退守方案:

暂时撤离大陆,到台湾另起炉灶

三位台湾的管理者

既然方案已定,那剩下的就是先要派可靠之人到台湾坐镇,为国军的退守做好准备。

于是,蒋介石的心腹陈诚就被派到台湾去做接收国军退守台湾的准备工作了。

其实,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就派

“台湾通”陈仪

去管理台湾了,而陈仪也有幸成为了

管理台湾的人

蒋介石之所以会选择陈仪去管理刚刚收复的台湾,是因为

陈仪在福建做过多年的管理者,期间还多次赴台考察,对台湾了解颇深。

最初,

陈仪还是很用心的,台湾的恢复建设也是稍有起色的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贪婪腐败的个性逐渐显露,弄得台湾人民怨声载道,最后落得个被免职的下场。

陈仪的继任者

是国民党的早期外交家——

魏道明,由他出任首任台湾省主席

魏道明上任后为了

缓和台湾本土人士的关系

,同时也是为了

积累人脉

,他先后提拔启用了多名台湾本土有名望的人士,他的各种措施也在很大程度

让台湾的经济有所恢复

,也让民众有了趋于稳定的生活环境。

然而,这种稳定也仅仅维持了不足两年,由于大陆战况越来越严峻,退守台湾一事在张其昀的指点下被蒋介石确认可行了,由谁来管理台湾,做好接收国民党大量军队到台的准备工作就提上了日程,而魏道明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显然不是合适的人选。

于是,在1948年底,魏道明辞职了,

而他的继任者就是蒋介石的心腹陈诚

陈诚此人在打仗方面不太灵光,但在城市管理上却颇有建树,在国民党内部有个绰号叫

“小委员长”

他在任台湾省主席期间,是一手整顿治安,一手抓经济发展。

为了避免发生类似“

二二八事件”

也为了蒋介石率军抵达后能平安过渡,

陈诚要求岛上所有民众(包括军人)武器必须上交,

任何人不得私自持有武器

,从根本上解决了岛上发生武器械斗的混乱局面。

然而,随着国民党部队在大陆的节节败退,溃逃台湾的国民党残部越来越多。

为了维持刚刚稳定下来的局面,陈诚顶住重重压力,推行了极其严苛的入台政策。

要求所有入台部队只能在指定地点登陆,

而且登陆时绝对不能携带武器,这个政策极大的

消除了国民党溃逃士兵扰乱岛上秩序的可能性

同时,陈诚为了缓和与台湾本土人民的紧张关系,他大力宣扬

“人民至上”

,并给予台湾民众

一定程度的民主、人权

陈诚还积极进行币制改革,严厉打击金融投机,这让台湾的经济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要想要顺利完成币制改革,那就要有充足的资金储备,陈诚因此多次向蒋介石汇报,在蒋介石的直接指示下,国民党政府中央银行给陈诚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中央银行储备的

大量黄金、白银、美金被悉数

运往台湾。

拥有了充足的资金储备,大大增加了陈诚成功推行币制改革的可能性

为了防止

因币制改革导致台湾的基本民生的动摇,

陈诚还想尽办法从大陆运送了数万吨粮食到台湾。

大量的资金和粮食的储备基本解决了台湾的民生问题,

岛上的经济危机终于得到了缓解

另一方面,陈诚还

借鉴共产党土地改革的做法

,在台湾进行“三七五减租”的土地改革,同时还大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他的一番举措,让台湾的经济得到里迅速发展,让台湾的人民生活有所改善,更重要的是让台湾人民对国民党的态度也有所改观,这也为蒋介石之后的

退守台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

随着这声宣告

蒋介石也开始了离开大陆前的最后的旅行。

蒋介石先和蒋经国飞往重庆,在重庆蒋介石

度过了自己在大陆的最后一个生日

也许是对家乡的眷恋,也许还对国军的战斗力还存有一丝幻想,蒋介石迟迟没有踏上撤退之旅,

11月30日,重庆解放了

,蒋介石才无奈的仓促的离开了重庆。

蒋介石先是飞往成都,准备从成都逃往台湾,在飞往台湾之前,蒋介石最后一次回家乡祭拜了祖坟。

1949年12月,蒋介石正式带领国民党退守台湾。

随他们退守台湾的还有大量的黄金、白银和外汇,不夸张地说

,国民党政府把整个国库都搬走了

,光黄金储备就有二百多万两。

除了这些真金白银,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不乏有很多出自故宫的珍品都被运到了台湾,并

在台北还建立了“故宫”。

自此蒋介石就在台湾开启了长达几十年的独裁统治。

由于很早就准备退守台湾,所以筹备工作做得很是充足,蒋介石到台湾后在大量资金的加持下,

台湾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而也正如张其昀所言,美国果然没有放弃台湾这个战略要地,但值得庆幸的是蒋家父子始终坚持

“一个中国”

,坚决不同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蒋家父子的这种民族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拥... 很多人认为,赵武灵王时期,赵国因为实行胡服骑射政策,国力达到了顶峰。但实际上,赵武灵王只能算是赵国强...
原创 满... 文章改写: 在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往往伴随着血腥和屠戮,许多战争的背后是山河破碎,人民涂炭。古人常...
原创 崖... 中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跨越了18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每个朝代的变迁为今天的文化积淀打下了深...
原创 贝... 自古以来,我国文化中便有“五湖四海”的说法,其中“四海”的传承尤为深刻。这四个海域在各类神话与古籍中...
原创 美... 众所周知,清朝从皇太极成功入关起,一直到末代皇帝溥仪的退位,国祚历时长达276年。这一时期不仅是清朝...
原创 和... 这段历史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争夺一块珍贵美玉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赵国的和氏...
原创 民... 头条创作挑战赛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名政,亦称赵政、祖龙,是秦庄襄王与赵姬...
原创 多... 当然,下面是对你提供文章的逐段改写版,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
原创 清... 一直以来,许多历史剧在展现宫廷权谋时,都绕不开一个特殊且神秘的群体——太监。他们的身影贯穿了中国古代...
原创 蒋... 郭汝瑰的一生堪称传奇,假如将他的故事改编成电视剧,绝对能比《潜伏》、《悬崖》、《风筝》和《伪装者》更...
原创 清...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段落的语义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但总字数不会有太...
原创 刘... 三国时期流传着一句广为人知的话:“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刘备既得卧龙诸葛亮,又得凤雏庞统,然而...
原创 明... 其实,明朝的灭亡并不完全归咎于中央禁军的战斗力。事实上,许多王朝的中央军经过几代帝王的更替后,由于长...
原创 宋... 好的!我将根据您的要求对文章进行改写,保留原文的含义,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以下是修改后的版本: -...
原创 安... 好的,我会帮你保持原文语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细节描述,改写每段文章,且字数变化不大。 --- 研究唐...
原创 罗... 上天似乎抛弃了中国,因为它的傲慢和奢侈。但我,身处在北方的荒野之地,却没有过多的欲望。我深知奢华的危...
原创 牛... 当然,这里是改写后的版本,每段内容保留原意并添加了些细节描述,整体字数变化不大: --- 头条号/天...
原创 经... 元朝时期,我国的疆域版图达到了空前的广阔。成吉思汗看到当时的地图时,甚至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惊讶于自己...
原创 长... 当然!我帮你把文章按段落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也基本相当。这里是改写后的版本...
原创 诸...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蜀汉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军事领袖,几乎没有任何能与司马懿抗衡的人物。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