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炮兵司令部也相继成立,它从1950年到1982年,只经历了短暂32年,历经五任司令员,他们分别是:陈锡联、邱创成、吴克华、张达志、宋承志。
在这个五任司令员中,也只有宋承志是科班出身,他也成为了最后一任司令员。看了他的履职后,可以说实至名归。
宋承志,在14岁跟随红军闹革命,他在红四方面军中,从一位警卫员一路升为了排长、连指导员、营政委和营长。1936年,随红四方面军改编的西路军出征,后部队遭遇马家军的围困,他跟着军政委李先念等人突围到了新疆。
在新疆乌鲁木齐后,这些这些幸存的人组建了“新兵营”,在苏联提供的援助,学习了学习坦克、炮兵、航空等军事技能。而宋承志学习了炮兵,并担任了炮兵大队大队长,从此也开启了他的炮兵之路。
抗战爆发后,他回到了延安,并被分配到了炮兵团教导营担任副营长。当时的八路军别说炮兵,就是人手一把枪都有困难,所以组建炮兵更是困难重重。但就在这样迫切的背景下,八路军炮兵组建建立起来。
到抗战末期后,八路军成立了炮兵学校,他到了学校担任了训练部副部长,为部队培养了许多优秀炮兵人才。
解放时期,他调任东北作战,先后担任了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团团长、炮群群长、炮兵副师长、师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奔赴朝鲜作战,担任了炮兵师长,参加前三次战役。回国后,他到了东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炮兵司令员等职。
中途还有一段时间离开了部队,去了石油部工作一段时间,回来后调任炮兵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员。到了1977年,他成为了第五任炮兵司令员,任职到了1982年,炮兵司令部因为建制需要被撤销,他也退居二线。
宋承志革命几十年,从1936年接触炮兵知识到1982年,几乎一直在炮兵部队任职,他是科班出身的指挥员,也是一步步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担任炮兵司令员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