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恩仇录》是金庸写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里的男主角陈家洛是反清帮会红花会的总舵主,清朝大臣陈世倌之子,并且同皇帝乾隆帝是同胞兄弟。他在文中肩负着父亲交给他的劝说其实身为汉人的皇帝反清复明的大业。
陈家洛的出场其实很是给人一种翩翩英雄出少年之感,其人也确是个文武全才,武功高强、文采斐然。然而正是这么个文武全才,在后文接替总舵主之位时的半推半就、被形势所迫的形象其实就已经注定了其结局悲剧的基调。在接替舵主之位,庆祝胜利的时候,陈家洛一人悄悄离开去,独自在湖心凝视着天上的月亮,失声大哭。这其实已经体现了陈家洛的性格特点,书生气息过重,真实的内心并不像表现在众人面前那样强大。
后陈家洛与乾隆几次相会,他对血浓于水的过分相信,以及和乾隆一起对母亲的互诉衷肠之后,陈家洛对乾隆其实抱有了过多的信任,以至于最后甚至相信了乾隆是真心的答应了他,而用自己心爱的喀丝丽去换取驱满复汉的大业,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喀丝丽自杀而死来告诫陈家洛乾隆的阴谋,红花会损失惨重,多名英雄命丧黄泉,只得退居回疆,真可谓是“书生造反,三年不成”。
1、悲剧的原因
造成陈家洛结局为悲剧的原因其实主要有两大点原因,第一是当时的时代环境,第二其实是其自身性格的原因。文中其实常常暗示陈家洛一颗书生心肠,想要过平静安然、与世无争的生活,但自己的身世、父亲的叮嘱让他不得不担起这份重担。
但他的性格过于天真幼稚、重私人感情,这在政治场上简直是致命的缺点,何况他面对的还是政治场上最大的政治头头呢?他坚定地相信乾隆是真心和他站在一边,他坚信只要把喀丝丽送给乾隆,乾隆就会履行反清复明的大业,从他开始有这种幼稚的想法时,其实就已经注定了他的悲剧,注定了红花会的悲剧。
2、结合人物分析
陈家洛这个角色充满了悲剧性的矛盾:有着高贵的出身却流落江湖,身为总舵主却缺乏领导才能,个人是文武全才但于政治却盲目无知……其性格和命运和其所在的社会以及历史必然性又是强烈的悲剧冲突。正是如此,我们才从陈家洛身上看到一个书剑英雄与政治冲突中的浓浓的悲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