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北大教授吴飞:土葬是最后的体面,建议恢复,火葬把人当垃圾处理
迪丽瓦拉
2025-07-15 19:04:05
0

葬礼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后的一场表演,他既是死者向这个世界告别,更是死者的亲人和朋友对死者的缅怀。

在中国的文化中,

死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隐晦的词语

,同时也是一件受人尊敬的事情。有句古话叫做死者为大。

足以显现出我国对于死亡的尊敬。

而在封建时期,

这种现象表示得尤为明显,除了那个时候,人们对于鬼神之说的高度信任。

再加上封建集权制度,想要统治子民的思想,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吴教授眼中的土葬

北大教授吴飞,曾经提议恢复土葬:土葬是人最后的体面,火葬把人当垃圾

在吴教授眼中

,土葬是人体最后的体面

。他会这样想,

其实和他的幼年经历以及学习经历是有极大关系的。

吴教授从小就

非常的喜欢阅读古籍

,并且在一部部古书籍中找到了他自己的方向。

他热爱着书籍中的这些内容,

并且为此出国深造。

在中西方文化共同的学习之下,吴教授所知道的内容也更加的丰富,

对于一些特殊内容上的理解也更加的透彻。

其实古时候的西方和我国古时候,对于死亡的崇敬是差不多的

他们会不会为死去的人换上华丽的礼服,为他们画上精致的妆容。

将他们规规整整地放在特制的棺椁中,来参加葬礼的人都会穿上黑色的礼服,以表示对死者的缅怀。

而在中国的古代,死者也会有很多的陪葬品,

在封建时期皇族一度出现了用人去陪葬的现象。

他们属于打造一个地下极乐世界,让死者在那边过上同生时一样的生活。

我国非常著名的兵马俑,就是这样思想下的一种产物。

而对于吴教授来说,

支持土葬最鲜明的一个观点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不是意外死亡,其实还是要有一个全尸的。

而土葬就可以保证死亡者身体的一个完整性。

对于其家属来说也是一种情感上的慰藉

虽然吴教授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尊重死者是好的,但其实要更加贴合现代社会的一个需求。火葬把人当垃圾,这样的观点在一部分人看来,是有些偏激。

毕竟土葬确实会污染土地环境,占用土地面积,对我们的后代子孙而言是不利的。

土葬和火葬其实都是情感的表达

土地的缺点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占用土地面积。

随着地球上人口面积的增加

,我们需要大量的土地面积去修建住宅,修建工厂,以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除此以外,农耕林木等这些自然环境和耕种的需求也需要土地资源。

如果大量地实行土葬,修建陵墓就会占用现有的土地。

每天都有人会死去,积少成多,

大量的陵墓修建会影响到人类一些必要设施的修建和发展。

第二个很大的原因就是,

尸体的腐烂会产生细菌,

这些细菌会污染土地和地下水资源。

被掩埋的尸体在地底下会腐烂,在这个腐烂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有一部分是可以被杀死的,但有一部分却不可以。

这一部分无法被杀死的细菌就会长久地保留在土壤或者是地下水中,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本就处在一个稀缺的状态。

如果大量的细菌对地下水产生污染,就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这些细菌的大量聚集就会引起一些疾病,类似于瘟疫。这些瘟疫不仅会感染动物,最终也会通过食物链最终感染到人类自己。

虽然说土葬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但是我们还是应该以人类当下的发展为基础,去看待这个问题。

毕竟活着的人还是要继续活下去的

,如果因为细菌污染带来了一些疾病的灾难,那么迎来的将是更多人类的死亡。

最后,土葬劳民伤财,在我国古代,皇帝和妃嫔的死亡会大修陵墓。

从考古时所发现的一些巨大的墓,就可以看得出来。修建这些陵墓耗时耗力,且对于死者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虽然现在人们不会再浪费这么多的精力和财力去修建一个巨大的陵墓。

但一定意义上也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消耗。

也是因为这种原因,国家才会提倡火葬。

虽然说火葬会焚烧尸体,但是大部分家属还是会

取回骨灰,再进行一个隆重的告别仪式。

同样可以表达亲者对于死者的思念。或者还有一些人,

他们会对这些骨灰采取一种更加浪漫的处理方式,慰藉死者的灵魂。

其实说到底,无论是土葬还是火葬,都是情感的一种表达。只要感情传达到位了,

其实形式并没有那么重要。

火葬把人当垃圾,这样的说法更加是不存在的

。因为对别人来说,或许是无关轻重的一次死亡,但是对死者的家属来说,都是失去了挚爱。

就算是采取火葬,也并不是将死者当成了垃圾。

情感的寄托

归根到底,土葬是千百年以来人们对辞职的一种情感寄托。

就算是当下社会在一些比较偏僻的农村,

还是会比较流行土葬。

特别是一些比较庞大的家族,他们会将族中的

所有人都安葬在同一个地方,其含义是为了不让先辈的灵魂走散,能够找到家的方向。

除此以外,落叶归根其实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说法。

古代人们认为人死亡之后他们的尸体就会被分解从而变成土地的养分。

就像秋天的落叶开春的时候,这些落叶就会变成大树的养分一样。

他们认为将自己献给大地,是

报答了大地给予他们食物和水的馈赠。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部分人已经能够意识到尸体腐烂所带来的危害。

人类和动物尸体的腐烂,并不像植物腐烂那样能够做到落叶归根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体内所含的这些细菌,会对土壤有一定的污染,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尽管如此,在一些偏僻的地方,或者是一些信仰比较严重的地方。人们还是支持土葬的。

虽然说国家并没有强制要求去执行火葬

。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去相信科学,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保护我们现在所生存的地球。

吴飞教授说得没错,葬礼确实是一个人一辈子最后的体面。

但是这一份体面,更重要的是亲者的思念,是感情的寄托。

结语

对于支持土葬还是支持火葬,

现在依旧是一个众说纷纭的状态

,但归根结底都是一种思念和情感的表达,就好像每年的清明节大家都会扫墓,怀念先人是一个道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卖... 历史上曾有一类人,他们并非那些成就斐然的枭雄,而是那些毫无节操、只知道贪婪的“狗熊”。这些人身上,所...
原创 为... 清朝的爵位制度大致继承了明朝的做法,但也有显著的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清朝的皇室封爵被分为“入八分”和...
原创 非... 梅林津少将是国防军中另一位出自非洲军团并享有盛誉的装甲作战参谋与指挥官。他的传奇经历与其他同样出自非...
原创 公... 东汉末年,随着起义军的四起,朝廷显得愈发无力以应对这种混乱局面。为了寻找能够恢复秩序的英雄豪杰,朝廷...
原创 不... 清朝,作为距今最近的封建王朝,也是现代古装剧中最常取材的朝代之一。在这些电视剧中,我们常看到王公贵族...
原创 太... 太平天国运动是发生在晚清时期一场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起始于1851年,持续到1864年。从洪秀全在广...
原创 上... “我的妻子心脏不好,我想回去照顾她,然后度过一生……” 2022年,一位来自上海的老乡在美国遇到了...
原创 他... 1955年,我军举行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授衔仪式,这一重要时刻诞生了两对翁婿将军。其中一对是贺炳炎上将与...
原创 他... 儒周村位于澄迈县北部,隶属于大丰镇,地理位置优越,北临马村港,东接金马大道。这个村庄不仅自然环境宜人...
原创 张... 袁绍,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人物,曾官至大将军,是当时最强的诸侯之一。他麾下有四员猛将,分别是颜良、文丑...
原创 三... 在1949年初,华东野战军进行了统一编制和番号调整,改称为第三野战军,旗下包括了7、8、9、10四个...
原创 只...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对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北伐的故事相当熟悉吧?这些事件展示了蜀国坚持不懈的...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战火纷飞,英雄辈出。在这片烽火连天的土地上,有些名将早逝沙场,而有些则为国家拼死征战,最终...
原创 为... 慈禧,作为清朝晚期的实际掌权者,众所周知。她不仅心狠手辣、专横霸道,还具有极强的政权控制欲,不允许任...
小说《汴京听风录》:揭秘北宋疑... 近日,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新书《汴京听风录》,该书是一部如《清明上河图》般恢弘且细致的历史谍战悬疑小说...
原创 同...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刘邦与项羽按怀王的命令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在这段时间里,两人曾是盟友。然而,随着秦...
原创 火... 火焰山下的孤忠:唐代西域守将李重晖的八十三载守望 2024年新疆火焰山麓的考古发现,将一段被风沙掩埋...
原创 刺... 《斩明》——用人之得失,用权之道路为你描绘大明王朝的权谋长卷3 上一章 朱厚熜登场当皇帝还要换个爸...
原创 人... 引言: 人殉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一种残忍做法,尤其是许多人认为其殉葬对象大多是女性,这在战国时...
原创 杨... 提到隋炀帝杨广,很多人可能会直接将他与夏桀、商纣王一同列为暴君。他在隋朝统治期间,官员与百姓的矛盾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