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以忠诚展示了中国最优秀的传统”:纪念一战法国华工
迪丽瓦拉
2025-07-15 19:32:58
0

中新网北京8月26日电(林卓玮)法国北部小镇桑加特的一处士兵陵园中,高耸的十字架纪念碑庄严矗立。旁边的白色方碑上,刻有“流芳百世”“鞠躬尽瘁”等中文字样,静静述说着那些长眠于此的中国劳工的故事。

图为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荣耀与牺牲——一战华工的历史印记”展览上展示的一战华工墓碑。林卓玮 摄

110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结束。一同庆祝这一伟大胜利的,还有一群“以工带兵、以产带刀”的东方人。

这支被称为“中国劳工旅”的队伍,在法国北部以及比利时等国的西线战场完成人力运输、开挖战壕等体力劳动,并完成了多项技术工作,为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华工营指挥官威廉·布尔上尉曾评价:“华工以忠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最优秀的传统,并在东西方之间搭建起亲密的桥梁。”

“大西洋里太险恶,四艘快艇保舰行。八天跨过大西洋,勒阿弗尔站当劳工……”短短478字,一战华工唐寿臣的妻子张文玉,在生前用一首《一战华工歌》,唱尽了当时那个年代,14万华工奔赴欧洲战场的艰险。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这样的一战华工遗属已不多见。在享有“北方侨乡”别称的华工主要来源地——河北、山东、天津,一战华工后人多为第三代甚至第四代、第五代。

图为南开大学社会实践队学生代表呼月红在学术交流活动现场,展示河间调研行中获赠的一战华工蔡世春曾使用过的一把大刀。林卓玮 摄

然而,在南开大学社会实践队对河间市行别营镇小史村的田野调查中,发现了仍健在的一战华工第二代——沈朝恒的两位年逾古稀的儿子,沈秉灿与沈秉尊。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8月21日,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行了一场名为“荣耀与牺牲——一战华工的历史印记”的学术研讨会。会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学者的共同见证下,华工二代沈家兄弟将珍藏已久的一张父亲早年照片,郑重赠予博物馆。

图为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负责人宁一为河间一战华工后代代表沈秉灿、沈秉尊颁发捐赠证书和感谢函。

在华工后人、调研团队和相关专家的阐述中,这些在河间捕获的历史记忆碎片和古老物件,逐渐还原出一段中欧、中法文化交流的鲜活历史。

许多华工在赴欧前目不识丁,但出于和家人通信的需要,在欧期间学会了汉字的识读拼写。更有人在和欧洲人的交流来往中,习得了一门甚至多门外语。

“我爸爸语言能力强,会法语和英语,”沈秉灿回忆道,“法国人好客,我爸爸经常和他们一起抽烟,也学习了一些法语。”

除了语言能力的精进,华工在当地也获得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沈秉灿表示,其父亲接触到的法国人喜爱唱歌,父亲在当地体验到了浓厚的音乐氛围。体育竞技和民俗活动,也见证了华工和法国等欧洲民众人文交流往来的历史。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俊义接受媒体采访。

中国社会科学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俊义告诉中新网,一些华工在埃及换乘时受法国人邀请踢足球,当时,华工们还穿着厚袄子不知所措。可后来在法国踢球时,他们技术已十分娴熟,甚至还赢了比赛。

张俊义进一步指出,一战华工在欧洲也留下了许多中华文明的痕迹。尽管在前线的条件十分艰苦,他们仍然坚持了中国的春节传统,通过舞龙灯、划旱船、踩高跷等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文化身份和思乡之情。这样的传统也在当地延续了下来,成为了中法文化交融的一部分。

张俊义表示,最让他触动的一点,便是华工的帐篷门都是朝向东方——那是祖国的方向。

这14万中国劳工背井离乡,远赴欧洲战场,在异国他乡度过了至少3年的艰苦时光,每日工作10小时。更有数万名劳工,永远埋骨他乡。

“正是他们的付出,中国才有资格成为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进行谈判。”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张秀明如是说。

图为河间一战华工后代代表参观侨博“荣耀与牺牲——一战华工的历史印记”展览,左一沈秉灿,左二南开大学河间乡村工作站站长蔡印同,左三沈秉尊。

而如今,110年的时间过去了,他们的功绩不能就此遗忘在历史的尘埃里。为了更好地讲述这段故事,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协同侨博发起此次学术活动,通过主题展览、调研行动等,来真实还原华工在一战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以普通话、法语面向公众进行直播。

南开大学河间乡村工作站站长蔡印同表示,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一战华工的故事作为中国早期国际交流的范例,彰显了中法友好关系。作为曾赴法留学的“北方侨乡”河北沧州人,他希望能进一步调动公共力量,讲好一战华工背后的“中国故事”。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负责人宁一强调,博物馆将继续在一战华工研究中发挥桥梁作用,不仅致力于公众教育,还将为学术界提供更多研究资源,以推动对这段历史的深入理解。(完)

【编辑:何路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系统整理成都茶文化 《茶肆春秋... 今(17)日,《茶肆春秋:成都老茶馆档案文献精编》新书发布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这是一部旨...
原创 秦... 引言: 秦始皇在我国古代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伟人,在他执政期间,创下了四大工程,分别是秦长城、...
原创 从... 美国是建国只有二百多年的移民国家,刚建国时候只是殖民地小国,但却后来居上,成为了经济高度发达,军事空...
原创 赤... 赤壁之战前,贾诩说什么来着? 《三国志贾诩传》: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
原创 刘...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刘伯温作为明朝的贤臣,尽心尽力地辅佐朱元璋,他擅长写文章,同时也...
原创 《... 《雪中悍刀行》中,徐骁好像很宠姜泥,但徐骁也应该知道姜泥是楚国公主,虽然姜泥现在不会武功,但不代表之...
原创 蒯... 公元前197年,韩信死在了长乐宫。刘邦洋洋得意地问韩信的谋士蒯通说:就你这样的人还敢劝韩信谋反,你看...
原创 苏... 在探讨苏联崩溃这一历史巨变的深层原因时,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无疑为我们揭开了其背后更为复杂的真相:据不...
原创 春... 在周代,中国有“华夷之辨”的思想,也就是将周人视为华夏、诸夏,而将周边的少数民族成为西戎、北狄、东夷...
通俗历史写作的难点 在于既要专... 马可·波罗到底来没来过中国?虽然《马克·波罗行纪》影响巨大,但对其中的记载是否实有其事,一直都有争议...
原创 击... 爱新觉罗·岳乐作为清朝第一猛将,乃统一女真的努尔哈赤的孙子,战功卓越,平定吴三桂,杀了张献忠,清朝前...
原创 吕... 引言 “反复无常”这个成语放在吕布身上最为合适不过。元代诗人杨维桢在诗中写道:“伟哉刘公论,吕布真难...
原创 自... 常言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很多帝王为何能做到这种程度,其实是因为他将一切被怀疑的对象之后,才能...
原创 被... 吕碧城 说起过往的故事,一半王侯将相,一半才子佳人。女人在故事里,不是殃民的祸水就是陪衬才子的美人。...
原创 “... 公元前224年,王翦即将带着60万秦军出征楚国,秦王嬴政亲自送行。到了城门口,王翦敏锐地发现嬴政一个...
原创 西... 汉朝的建立无疑让中原王朝开始崛起,从汉朝之后,中原王朝几乎在世界上变得非常强大。汉朝出现了一位能征善...
原创 蒋... 说起国民党的主席,蒋介石之名绝对绕不开,对国民党人来说,蒋介石至关重要,这与他多年统治国民党,并在抗...
原创 清... 笔者所在的城市是清王朝奠基之初的皇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距今近400年历...
原创 雍... 清世宗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阴历十月,雍正皇帝下旨加封正定知府朱之琏为一等侯爵,爵位还可以世袭,...
原创 刘... 在刘伯温气息尚存之时,他让儿子给朱元璋送去这两样东西,第一样是泛黄书籍,希望能保刘家人代代平安,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