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今天为大家分享的这组老照片,是法国传教士梅荫华所拍。在前几天的老照片里,历史君已经专门介绍过梅荫华了,大家可以去看。
从这组老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来华传教士,身穿长衫,看上去很斯文。而中国老百姓则衣衫褴褛,太穷了。
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法国传教士,原名叫Michel De Maynard。中文名叫梅荫华。
梅荫华这三个字写得漂亮极了。不知道是谁写的。
梅荫华是一位法国传教士,他来中国的目的无疑是传教。照片上的这几位外国人,都是当时在中国传教的外国传教士,他们都是梅荫华的“同事”。注意看,他们都穿上了中国传统读书人穿的长衫,一个个“文质彬彬”。
梅荫华和一众外国传教士合影。
注意看,前排左边第一位应该是中国人,他可能是这些外国传教士的向导或者翻译。
梅荫华和几位外国传教士、中国向导在一座教堂前合影。
注意看,这座教堂的门头上写着“天主堂”三个大字。这座教堂是砖石结构,厚重、坚固,与中国建筑的风格大相径庭。
这座教堂是位于西安五星街的圣方济各主教座堂,又称天主教西安南堂,老百姓通常称其为西安五星街教堂,这是天主教西安总教区的总堂及主教府。
这座教堂是砖石结构,厚重、坚固,雕刻精美,造型和中国传统建筑大相径庭。
晚清时期,清朝对地方武装的控制越来越弱,各地武装力量纷纷崛起,这是军阀割据的前兆。
照片上的这些士兵,应该是当时的地方武装。他们头上都裹着白布条,手中握着长枪,看上去不伦不类。
这是当时教堂里的一支完整乐队。这些年轻的中国人手中拿着的都是西式乐器。注意看,后排中间还站着一个外国人。
这些中国人可能还不习惯拍照,面对镜头,一脸惊奇。
教堂里,几个大人带着几个小孩合影。旁边还站着一位修女。
两位修女和一大群中国孩子合影。这些孩子应该都是教堂收养的孤儿吧!他们有大有小,有男有女,看起来干干净净的。两位修女看上去也很和善。教堂为这些孤儿提供庇护,也挺好的。
一个教堂的内部陈设,两个女子正跪在案几前,双手合十。
梅荫华镜头里的四个中国男子。他们应该都是读书人吧,看穿着比较华贵,应该是比较富裕的。他们身后的老房子以及房子后面的古塔,都在向我们展示古老中国的生命力。
梅荫华镜头里的中国人:四个读书人模样的年轻中国人在一处古建筑前的小桥上合影。
梅荫华镜头里的中国人:西安八仙宫的全体道士合影。道士们身穿道袍,一个个精神爽朗,仙风道骨。他们背后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万寿八仙宫”几个大字。
西安八仙宫全名敕建西安万寿八仙宫,简称“八仙宫”,位于西安市东关长乐坊,又名八仙庵,是西安最大的道教宫观。
梅荫华镜头里的古老中国:葬礼上,人们抬着纸人。这些纸人将被焚烧。人们相信,这些被焚烧的纸人到了另一个世界将会成为死者的仆人,照顾死者的起居生活。
梅荫华镜头里的古老中国:几个穷苦中国人正在搬运一个纸人。这个纸人将被焚烧,到另一个世界去陪伴死者。
梅荫华镜头里的中国人:一个正在坟头烧纸钱的穷困老百姓。低矮的坟堆上撒满了纸钱。
注意看,距离镜头不远处,还放着一个提篮。这样的提篮,八十年代农村仍然很常见,现在已经很难再见到了。
梅荫华镜头里的古老中国人:这应该是一张摆拍照片,着重展现中国道士的生活情趣。照片上,道士正在抚琴,在他案几旁,摆着两盆盆栽,看上去清新雅致。
两个穷困潦倒的僧人,他们一大一小,满脸愁容,显得十分凄苦。
马队。他们送完货物,骑在骡子上,优哉游哉。注意看,路边矗立着三块高大的石碑,表明这个地方可能有一座古墓。
这应该是一张摆拍照片,一个年轻人拉着两匹健硕的骡子。骡子体型高大,身强体壮,是驮东西的好手。
一群正在干活的穷苦农民。
一个大户人家的仆人正在向梅荫华展示一匹健壮、美丽的白马。梅荫华用他手中的相机记录了这个珍贵瞬间。
笔者感言:以前在历史书上读到晚清民国传教士的故事,一方面感慨中国积贫积弱,一方面又佩服这些传教士的精神。现在在梅荫华的相册里看到这些传教士的穿衣打扮和形象气质,更加佩服这些人的坚定意志,他们为了传教,不惜身穿长衫,融入中国读书人群体,去感化他们,为传教创造条件。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