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君臣楷模,唐太宗与魏征,为何会发展到坟前毁碑的地步呢
迪丽瓦拉
2024-11-01 01:09:24
0

原标题:千古君臣楷模,唐太宗与魏征,为何会发展到坟前毁碑的地步呢

古之君臣楷模,当以唐太宗李世民与谏臣魏征为最,流传至今的“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的名言,更被世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令人极度惊讶的是,当魏征死后,李世民一度愤怒之下,曾将魏征坟前墓碑砸烂,心中那个“一鉴亡矣”的感叹已不复存在,可见其心中积怨之深。

这又是为何呢?

一、皇室教育问题,教出叛逆太子,引发千古君臣楷模神话破灭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即位,当年十月癸亥,册立年仅8岁的长子李承乾为太子。

公元630年(贞观四年)五月,李世民便开始培养起了太子的执政能力,并诏令年仅12岁太子李承乾“宜令听讼”,将尚书省一应政务尽皆委其决断。

公元631年(贞观五年),李承乾行完冠礼(十五岁)后,突生重病。从不礼佛信道的李世民心下大惊,特请道长秦英来为子祈福,接着又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并召度三千人出家两寺。公元633年(贞观七年),李承乾再次生病,唐太宗下旨请天竺高僧波颇为儿子祈福。同时,又因李承乾身体多病,特准许其不用读,只要经常听听老师孔颖达讲讲古代历史就可以了。此后,每当李世民外出巡视各地期间,皆由太子留京监国。

由此可见,李世民对太子是多么的宠爱。

然而,随着李承乾年岁渐长,叛逆之心也随之滋生蔓延。为此,李世民特选魏征、于志宁、杜正伦、房玄龄、李百药、孔颖达、张玄素、马周、岑文本等十余饱学之士教导太子。

正所谓:“师傅多了,墙砌歪。”这样的教育方式,结果却是事与愿违。之后,李承乾经常做出令李世民心寒之事。如:因宠爱男宠,而荒废了政事;私与突厥官宦交往。为此,李世民特托付杜正伦,多找机会劝谏太子。谁知,杜正伦非但未尽到劝谏之责,还经常将李世民的一言一行告知李承乾,从而造成李承乾与李世民的关系不断恶化。

为此,李世民大怒,遂将杜正伦贬往偏远交州任职。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2月,魏征病逝。同年4月,李承乾担心胞弟李泰有夺嫡之意,遂欲对其暗杀,却未能成功。之后,李承乾又伙同汉王李无昌、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朝臣,欲效仿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故事,发动政变,兵进皇宫。

自古大事不成者,十有八九,乃为谋事不密所致也。结果,李承乾一伙因事情泄露,杜荷、侯君集等人皆被处斩。

但是,问题的关键有两个方面。一是出在李承乾的教育上。李世民特意托付杜正伦对太子进行劝谏,谁知杜正伦却是阳奉阴违,不但没有尽到规劝太子之责,反而造成了太子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二是李承乾谋反的决策上。其实,李承乾并无谋反之志,只因受到侯君集多次鼓动、教唆后,才决定谋反。同时,为了谋反成功,侯君集还将刑部尚书郧国公张亮一同策反。

而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都和魏征有关。无论是杜正伦、还是侯君集都是在魏征的多番推荐下,并顶住了多名朝臣的反对,才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

事后,李世民是何等的伤心。自己最疼爱的长子想造自己的反,魏征竟然成为了其背后的间接助力。

因此,李世民一怒之下,才令人砸了魏征坟墓前的石碑,同时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虽然,后来李世民又令人将魏征墓前石碑重立,但从前的那份君臣情谊还能回到从前吗?那一定是不可能的。两年后,李世民便郁郁而终。

由此可见,在识人荐人上,魏征同初汉三杰的萧何相比,是有一定差距的。

二、谏君不谏臣,有求名私心,更有结党之嫌

正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只因为李世民信任魏征的人品,这才信任杜正伦和侯君集。一是魏征原为李世民大哥李建成的人,一个加入自己阵营的新人,孤立无援,自然无党可结。二是魏征敢谏直言的品性,令李世民深感敬重。

但是,事后李世民不可能不对正整件事情的前前后后,进行重新审视和梳理。魏征能够极力向自己推荐杜正伦和侯君集,难道不知道二人是什么样的人吗?

同时,杜正伦在李承乾身边那么长时间,魏征难道没有听到一丝风声吗?,怎么不见你去劝谏这些大臣,也不见你用同样的态度去劝谏太子李承乾呢?是否,魏征之前所作的敢谏直言之举,并非处于朝廷的公心,而是为求一个历史谏臣之名。毕竟,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大臣们基本都非常的清楚,而魏征的敢谏直言,也正好撮在了自己的软肋。如果,李承乾造反之时,魏征没有死的话,是否也会参与其中呢?

同时,据《李勣列传》记载,魏征和杜正伦算是老相识,经魏征力荐后,被李世民提拔为兵部员外郎。从此,二人便同在尚书省共事,且交往甚密。同时,于贞观四年,魏征和侯君集同为朝廷重臣,且魏征多为侯君集美言,道其有文武之能,可出将入相,二人又怎能私交不密呢。幸亏当时自己没有听其谏言,委以侯君集兵权,要不然现在想吃后悔药的机会都没了。

此外,据《旧唐书·魏徵列传》记载:御史大夫温彦博曾向李世民反映魏征有结党形迹,奈何李世民不以为意。贞观十八年,太宗称赞高士廉云“临难不该节,当官无朋党”,可见李世民对结党之事,是多么的痛恨。

综合之下,魏征有极大的结党嫌疑,不可能不令李世民心下起疑,心中伤痛。

三、将会重蹈“玄武门之变”覆辙,已严重触动李世民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经

唐高宗李渊时期,魏征便是太子李建成的坚定拥护者,曾亲身经历“玄武门之变”的全过程。此时,太子李承乾同样也是魏征的坚决拥护者。而侯君集也曾是秦王府的旧臣,也同样参与策划,并实施了“玄武门之变”,当其鼓动李承乾造反之时,明显的就想让当初的“玄武门之变”重演。

最容易引起李世民深思的,则是参与谋反的主角侯君集又是魏征多番举荐之人。

据《新唐书·侯君集列传》记载,李靖曾经谏言,侯君集久后会反。后,果然应验。难道,与侯君集非常相熟的魏征,就不了解侯君集吗?

如此以来,不由人不去多想,魏征这是想干什么,难道想让“玄武门之变”重演,上次没有成功,这次就想弥补曾经的那份遗憾吗?

对于曾经的那件事,侥幸成功的李世民,心中可谓敏感至极。事件一但发生,无论是自己成为历史笑柄,还是生命可能堪忧,或是李承乾兄弟相残等,都只是小事一桩,更可怕的是,大唐江山有可能不保。

如此下来,李世民只是砸烂了魏征的墓碑,没有灭其三族,已算是仁慈之君了。

参考资料:《新唐书列传二十二》、《新唐书·宗室列传》、《旧唐书·魏徵列传》、《新唐书·岑文本列传》、《资治通鉴》、《新唐书·侯君集列传》、《册府元龟》等史料。

图片来源网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三国名将如云,可仅有4人敢同吕布一决高下,有一人吕布都怕 导语:三国时期军阀混战,手下的猛将也多如牛...
原创 世... 说起世界性的帝国,小子以为世界上真正能称的上帝国的只有三个即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与我大华夏帝国。再...
原创 演...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其中以吕布、赵云、马超、张飞等人的名头最响。经过演义的加工宣传,三国时代的那段历史...
原创 2... 前言 在历史的沧桑中,有时候一个人的离世,背后隐藏着令人匪夷所思的奇闻。 曹丕,曹操之子,曹魏的奠基...
原创 罗... 文| 瓜田李的猹 编辑| 沐语纪史 前言 努马·庞皮留斯是古罗马历史上备受推崇的国王之一。作为罗马...
原创 历... 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3月31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芬兰将在“几天内”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
李世民问袁天罡:大唐何时灭亡?...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以其超凡的智慧和深邃的洞察力,留下了让后人津津乐道的传说。唐朝初年,李世民...
原创 长... 长平之战,以秦国惨赢,赵国惨败结束。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兵,为秦国背上“暴秦”的名声上大分,而赵括纸上谈...
原创 苏... “自古深情留不住,天家最无情”。自社会阶级从人们生活中诞生起,人们之间便有了高低之分,贵贱之别。等级...
原创 红... 红河三角洲,位于越南北部,与我国接壤,是一片富庶的土地。这个地区的平原由红河及其支流太平江形成,总面...
原创 三... 战神式的战将,堪称国之栋梁,其最大的悲剧,不是血染沙场,而是冤死朝堂。就这方面而言,耳熟能详的有岳飞...
原创 三... 三国无疑是中国古代历史辉煌的一页。在这个时代,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但也应该看到,在这个时代,文臣...
原创 慈... 回望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许多让人铭记于心的朝代,五代十国、大汉王朝、大唐盛世等都深深地刻在中...
原创 朱... 朱元璋是史上众多受到争议的皇帝中的一位,因为他是一个农民乞丐出身的皇帝,并非是世袭制的皇位承袭,所以...
原创 三... 第一、吕布 吕布第一当之无愧,主要通过两场战斗,一场是三英战吕布,一场是曹操六将战吕布。关羽、张飞、...
原创 1... 据《戊戌变法》记载:“戊戌维新…..实为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在1898年时,一心变...
原创 西... 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半岛确实被阿拉伯化了数百年。可以说,这两个时期自罗马共和国扩张以后,就是罗马帝国...
海关原创情景舞剧《红旗飘飘》在... 黎明的第一道曙光下,红旗在黄浦江畔的海关钟楼上高高飘扬,随之,更多鲜艳的红旗涌上舞台,带着观众们回到...
原创 李... 秦琼,字叔宝,隋末乱世英雄,也是李世民麾下的一员猛将。 李世民还是秦王时,他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立下...
原创 历... 我们都非常的痛恨背叛的人,对于“叛徒”我们更是恨之入骨。叛徒就是有背叛自己的阶级或集团而采取敌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