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君臣楷模,唐太宗与魏征,为何会发展到坟前毁碑的地步呢
迪丽瓦拉
2024-11-01 01:09:24
0

原标题:千古君臣楷模,唐太宗与魏征,为何会发展到坟前毁碑的地步呢

古之君臣楷模,当以唐太宗李世民与谏臣魏征为最,流传至今的“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的名言,更被世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令人极度惊讶的是,当魏征死后,李世民一度愤怒之下,曾将魏征坟前墓碑砸烂,心中那个“一鉴亡矣”的感叹已不复存在,可见其心中积怨之深。

这又是为何呢?

一、皇室教育问题,教出叛逆太子,引发千古君臣楷模神话破灭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即位,当年十月癸亥,册立年仅8岁的长子李承乾为太子。

公元630年(贞观四年)五月,李世民便开始培养起了太子的执政能力,并诏令年仅12岁太子李承乾“宜令听讼”,将尚书省一应政务尽皆委其决断。

公元631年(贞观五年),李承乾行完冠礼(十五岁)后,突生重病。从不礼佛信道的李世民心下大惊,特请道长秦英来为子祈福,接着又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并召度三千人出家两寺。公元633年(贞观七年),李承乾再次生病,唐太宗下旨请天竺高僧波颇为儿子祈福。同时,又因李承乾身体多病,特准许其不用读,只要经常听听老师孔颖达讲讲古代历史就可以了。此后,每当李世民外出巡视各地期间,皆由太子留京监国。

由此可见,李世民对太子是多么的宠爱。

然而,随着李承乾年岁渐长,叛逆之心也随之滋生蔓延。为此,李世民特选魏征、于志宁、杜正伦、房玄龄、李百药、孔颖达、张玄素、马周、岑文本等十余饱学之士教导太子。

正所谓:“师傅多了,墙砌歪。”这样的教育方式,结果却是事与愿违。之后,李承乾经常做出令李世民心寒之事。如:因宠爱男宠,而荒废了政事;私与突厥官宦交往。为此,李世民特托付杜正伦,多找机会劝谏太子。谁知,杜正伦非但未尽到劝谏之责,还经常将李世民的一言一行告知李承乾,从而造成李承乾与李世民的关系不断恶化。

为此,李世民大怒,遂将杜正伦贬往偏远交州任职。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2月,魏征病逝。同年4月,李承乾担心胞弟李泰有夺嫡之意,遂欲对其暗杀,却未能成功。之后,李承乾又伙同汉王李无昌、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朝臣,欲效仿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故事,发动政变,兵进皇宫。

自古大事不成者,十有八九,乃为谋事不密所致也。结果,李承乾一伙因事情泄露,杜荷、侯君集等人皆被处斩。

但是,问题的关键有两个方面。一是出在李承乾的教育上。李世民特意托付杜正伦对太子进行劝谏,谁知杜正伦却是阳奉阴违,不但没有尽到规劝太子之责,反而造成了太子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二是李承乾谋反的决策上。其实,李承乾并无谋反之志,只因受到侯君集多次鼓动、教唆后,才决定谋反。同时,为了谋反成功,侯君集还将刑部尚书郧国公张亮一同策反。

而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都和魏征有关。无论是杜正伦、还是侯君集都是在魏征的多番推荐下,并顶住了多名朝臣的反对,才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

事后,李世民是何等的伤心。自己最疼爱的长子想造自己的反,魏征竟然成为了其背后的间接助力。

因此,李世民一怒之下,才令人砸了魏征坟墓前的石碑,同时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虽然,后来李世民又令人将魏征墓前石碑重立,但从前的那份君臣情谊还能回到从前吗?那一定是不可能的。两年后,李世民便郁郁而终。

由此可见,在识人荐人上,魏征同初汉三杰的萧何相比,是有一定差距的。

二、谏君不谏臣,有求名私心,更有结党之嫌

正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只因为李世民信任魏征的人品,这才信任杜正伦和侯君集。一是魏征原为李世民大哥李建成的人,一个加入自己阵营的新人,孤立无援,自然无党可结。二是魏征敢谏直言的品性,令李世民深感敬重。

但是,事后李世民不可能不对正整件事情的前前后后,进行重新审视和梳理。魏征能够极力向自己推荐杜正伦和侯君集,难道不知道二人是什么样的人吗?

同时,杜正伦在李承乾身边那么长时间,魏征难道没有听到一丝风声吗?,怎么不见你去劝谏这些大臣,也不见你用同样的态度去劝谏太子李承乾呢?是否,魏征之前所作的敢谏直言之举,并非处于朝廷的公心,而是为求一个历史谏臣之名。毕竟,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大臣们基本都非常的清楚,而魏征的敢谏直言,也正好撮在了自己的软肋。如果,李承乾造反之时,魏征没有死的话,是否也会参与其中呢?

同时,据《李勣列传》记载,魏征和杜正伦算是老相识,经魏征力荐后,被李世民提拔为兵部员外郎。从此,二人便同在尚书省共事,且交往甚密。同时,于贞观四年,魏征和侯君集同为朝廷重臣,且魏征多为侯君集美言,道其有文武之能,可出将入相,二人又怎能私交不密呢。幸亏当时自己没有听其谏言,委以侯君集兵权,要不然现在想吃后悔药的机会都没了。

此外,据《旧唐书·魏徵列传》记载:御史大夫温彦博曾向李世民反映魏征有结党形迹,奈何李世民不以为意。贞观十八年,太宗称赞高士廉云“临难不该节,当官无朋党”,可见李世民对结党之事,是多么的痛恨。

综合之下,魏征有极大的结党嫌疑,不可能不令李世民心下起疑,心中伤痛。

三、将会重蹈“玄武门之变”覆辙,已严重触动李世民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经

唐高宗李渊时期,魏征便是太子李建成的坚定拥护者,曾亲身经历“玄武门之变”的全过程。此时,太子李承乾同样也是魏征的坚决拥护者。而侯君集也曾是秦王府的旧臣,也同样参与策划,并实施了“玄武门之变”,当其鼓动李承乾造反之时,明显的就想让当初的“玄武门之变”重演。

最容易引起李世民深思的,则是参与谋反的主角侯君集又是魏征多番举荐之人。

据《新唐书·侯君集列传》记载,李靖曾经谏言,侯君集久后会反。后,果然应验。难道,与侯君集非常相熟的魏征,就不了解侯君集吗?

如此以来,不由人不去多想,魏征这是想干什么,难道想让“玄武门之变”重演,上次没有成功,这次就想弥补曾经的那份遗憾吗?

对于曾经的那件事,侥幸成功的李世民,心中可谓敏感至极。事件一但发生,无论是自己成为历史笑柄,还是生命可能堪忧,或是李承乾兄弟相残等,都只是小事一桩,更可怕的是,大唐江山有可能不保。

如此下来,李世民只是砸烂了魏征的墓碑,没有灭其三族,已算是仁慈之君了。

参考资料:《新唐书列传二十二》、《新唐书·宗室列传》、《旧唐书·魏徵列传》、《新唐书·岑文本列传》、《资治通鉴》、《新唐书·侯君集列传》、《册府元龟》等史料。

图片来源网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抢... 顺治十三年(1656年)的一天,襄亲王博果尔奉皇帝之命入宫,顺治帝对他说:“我爱上了你的福晋,如果没...
原创 原... 刘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源远流长。其起源可追溯至夏朝,随着历史的变迁,刘氏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庞大的...
原创 蒋...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的心情格外激动。他从1929年1月到1930年10月,接连战胜了对手,成功实现...
原创 结... 中国的历史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朝灭亡,历经了2132年的漫长岁月,期间共经历了20个朝代的更替。但真...
原创 原... 自从西汉黄巾军起义以来,中原的战争从未停歇,只有西晋曾一度实现过短暂的大一统。然而,晋朝因为发生了八...
原创 拿... 拿破仑·波拿巴,这位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崭露头角的历史人物,最终成为世界历史中举世闻名的帝王。他如何从一...
原创 明... 医生这个职业,无论在任何时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在古代,许多医生以仁心救人,他们医术高超、德...
准噶尔究竟干了什么,清朝要花七... 在清朝历史上,能让三个皇帝轮番上阵、打了整整七十年、最后还下狠手“灭族”的敌人,准噶尔可以说独一份。...
原创 历... 春秋时期的齐国,齐桓公继位后,任用管仲为国相。管仲的治国才能,使得齐国逐渐变得强大,国力充实,内部整...
原创 八... 晚清最耻辱的战争就是与多个国家宣战,最终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庚子国难让晚清失去了权威,彻底沦为外国列...
原创 李... 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六日(1901年11月5日),李鸿章在京城的病床上奄奄一息,已经无法发声,四周是...
原创 原... 清宫秘史一直是电视剧和小说中常见的题材,深受人们喜爱。清朝几百年的统治中,有一位女性不仅抚养了两位皇...
原创 日... 解放战争是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不过,在与我解放军作战的国民党军中,居然有大量...
达拉特旗:河流沧桑巨变,治理之... 1973年,千万巨资打造的现代治水工程,在洪水面前不堪一击;而一百年前,一个民间水利专家仅用土法,就...
原创 刘... 长坂坡之战是三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事件,很多忠实的刘备支持者会幻想,如果当时曹操进驻襄阳后稍微迟缓...
原创 世... 世界历史上的四大未解之谜中,有两件发生在中国。 一、尼斯湖水怪 尼斯湖水怪事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水怪传...
从气候角度解读大明王朝的兴衰 转自:长安街知事 加拿大汉学家卜正民教授的著作《崩盘:小冰期与大明王朝的衰落》(以下简称《崩盘》)阐...
原创 南... 功臣在古代是指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文臣和武将,最初这个称呼是比较普通的。然而,在南宋时期,功臣的称号...
原创 原...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对我们现代生活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许多清宫剧中,我们可以...
原创 老... 这事儿说起来,蔺相如那会儿把和氏璧弄回赵国,赵国脸上是真有光彩,秦国吃了亏,大家都说赵国人机灵,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