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无疑是中国古代历史辉煌的一页。在这个时代,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但也应该看到,在这个时代,文臣,枭雄,武将,都是功勋卓著的人,但他们的事迹,都被时代的尘埃所遮蔽,后人根本不知道。就像是在战乱的年代,有一个“与世无争”的统治者,他统治了四十多年,百姓过着平静的生活,后来被越南人奉为神明。
这人便是交趾县的史燮。史燮,原为苍梧广信(广西梧州),其祖上是山东人氏,王莽篡汉时,为躲避灾荒,全家迁居交州(广东,也就是越南的中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士氏成为了地方上的大家族,势力越来越大。史燮的父亲史恩惠,是后汉时期的官员,深受皇上的器重。士燮自己也是个好学之人,他从小就刻苦读书,后来又在刘陶的指导下,研习了《左氏春秋》的精髓。几年后,学识渊博的史燮以孝廉举人的身份进入了朝廷,担任了尚书郎。史燮死后,他在孝道时被选为秀才,后来当上了巫县使,离开了朝廷,他的才能也得到了发挥。
中平四年,史燮被任命为交趾县守。说到这,士燮也算是一个有魄力和雄心的人物,交州朱符被叛兵所杀,他抓住了这个交州的大好时机。史燮立刻向朝堂提出建议,让他的三位哥哥,一人为合浦,一人为九真,一人为南海,如此,交州七郡,就有四个。东汉王朝没落,对交州局势失去了掌控,为了保持平衡,朝廷不得不妥协,于是士燮就成了交州的独裁统治者。
当他组建了自己的组织,他并没有急于造反,也没有公开宣布独立,他选择了低调,表面上对东汉的臣服。朱符去世后,交州刺史被任命为知府,但不久之后,常津也因叛乱而丧命,交州一度沦为“无主之地”,被各大诸侯觊觎。荆州牧刘表有意将交州并入他的地盘,派遣他的亲信赖恭担任交州的知府,并任命吴巨为苍梧知府,以此来吞并交州。曹操看到这一点,生怕刘表日后实力强大,为了在南方削弱刘表的力量,曹操便打算招揽史燮。他借着“威逼皇帝”之名,拜了史燮为绥南中郎将,并任命他为交州之主。于是,史燮就是交州的皇帝,得到了朝廷的承认。
对于曹操的招揽,士燮当然不会有丝毫的懈怠,他的上缴贡物,都是准时送到,深得曹操的欢心。后来,曹操又以献帝号拜士燮为安远大元帅,并赐他为龙都侯爵。由于同曹操军的结盟,交州人民能够保持平静的日常。献帝建安十三年(前208),“赤壁之战”,曹操一统大业,从此一统江湖,三国格局逐步成型。东吴与交州距离很近,再向曹操低头,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件坏事,所以他毅然选择了东吴。为了消除吴主孙权的怀疑,他派了自己的儿子史璋到了东吴做人质,然后派了不少士族的将军到东吴任职,以示自己不会造反。
在孙权眼中,史燮这是一个明白人,当即就同意了,册封他为武昌知府,拜卫将军,龙编侯。史燮还将南边出产的珍珠,琉璃,犀角,象牙,龙眼,翡翠等稀世之物,都送给了东吴朝。吴主孙权很高兴这位卑躬屈膝的军阀,每次进贡都会写信给他,安慰他。十五年间,交州一直保持着与世隔绝的状态,人民过着平静的生活。黄武五年(226),史燮病逝,时年九十,他的儿子史辉继承王位,野心勃勃,最终公开造反东吴,最终被吴国灭亡。
从客观上讲,交州四十年来一直是由史燮掌权的。比起中原的战争和饥饿,交州人是非常幸福的。所以,石燮受到了当地人的尊敬,被尊为神,建庙供着,史燮在岭南和越南的声名,比之南越王赵佗也毫不逊色。在越南的陈王朝,史燮被尊称为“嘉应善感灵武王”,被人尊为“南交学祖”,是一位开创了地方文化的圣人。于是,史燮进了皇帝殿,进了文庙。时至今日,史燮仍然是越南人民心目中的重要人物,其信仰一直延续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