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唐玄宗不是被害死的,因为没必要。
因为唐玄宗跟唐肃宗父子之间的权力博弈中,唐玄宗手差一子败在自己儿子手里。
首先就是唐玄宗在逃往蜀中路途中做了一些操作,第一个操作就是让永王李璘出镇地方。
实际上,早在半个月前的汉中郡(梁州),璘就已经受玄宗之命东行了。但在两唐书的《玄宗纪》中,玄宗奔蜀途中途经汉中郡的这段记载却脱落了。——《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
第二个操作就是全面解放自己儿子们手上的权力,让这些儿子们都出镇地方。
《命三王制》“从对安禄山军长期作战的战略出发,将包括皇太子亨在内的诸王的权力做了又一次的划分。
只是这一战略潜藏着分割唐王朝的危险性,故亦遭到高适等人的反对”。——《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
在唐玄宗规划中,太子依然还是太子,诸王依然还是诸王,但他没有预料到唐肃宗不讲武德偷袭他。
七月十三日,太子亨擅自即皇帝位于灵武,改元至德,是为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二十八日,玄宗至成都,八月十二日,灵武使至成都,玄宗始知太子即位,十六日,玄宗称上皇,诏称诰,十八日,上皇临轩册肃宗。——《神文时代:谶纬、术数与中古政治研究》
在此情况下,唐朝事实上已经产生了两个政治中心,而这两个政治中心相互较量时,作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就是永王李璘,而唐玄宗的诸王出镇自然也是无疾而终。
旧唐书;璘怒,命焚其城。至余干,及大庾岭,将南投岭外,为江西采访使皇甫侁下防御兵所擒,因中矢而薨。子亻易等为乱兵所害。肃宗以璘爱弟,隐而不言。
李璘人马里面又刚好有李白,李白因为这个缘故就被唐肃宗给黜了,虽然有人帮忙开脱但是政治前途是没了。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唐代·李白《永王东巡歌·其二》
永王李璘实际上就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没有预料到唐肃宗直接抛弃程序自立为帝。
而人性的贪婪还有对于自身前途不确定性导致李璘败亡,而在政治上唐玄宗也无法改变唐肃宗自立为帝的政治局面。
毕竟外部有安史之乱,内部有两大政治中心并立,这种情况下唐玄宗妥协了。
其结果就是围绕在唐玄宗身边的政治势力开始崩解了。
至德二载十一月,玄宗、高力士、陈玄礼以及禁军六百余人自成都到达凤翔,随即被肃宗解除武装。
上元元年六月,肃宗将玄宗从一直居住的兴庆宫强行移往西内太极宫。
李辅国将兴庆宫厩马300匹收缴,仅留10匹。并将玄宗亲信流窜:开府高力士配流巫州、内侍王承恩流播州、魏悦流漆州、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致仕。——《神文时代:谶纬、术数与中古政治研究》
这种情况下,唐肃宗没必要去害唐玄宗,因为这时候的唐玄宗就是孤家寡人一个。
资治通鉴唐纪;上更选后宫百馀人,置西内,备洒扫。令万安、咸宜二公主视服膳;四方所献珍异,先荐上皇。然上皇日以不怿,因不茹荤,辟谷,浸以成疾。
唐玄宗去世后,唐肃宗为什么隔几天也去了?自然是因为唐肃宗本身身体状况也不好。
资治通鉴唐纪;上初犹往问安,既而上亦有疾,但遣人起居。其后上稍悔寤,恶辅国,欲诛之,畏其握兵,竟犹豫不能决。
而当时的情况是,唐肃宗虽然掌握权力,一方面是惧内。
资治通鉴唐纪;是日端午,山人李唐见上,上方抱幼女,谓唐曰:“朕念之,卿勿怪也。”对曰:“太上皇思见陛下,计亦如陛下之念公主也。”上泫然泣下,然畏张后,尚不敢诣西内。
另一方面则是李辅国权势日上,这种情况下唐肃宗能作为的地方自然很有限。
资治通鉴唐纪;太子詹事李辅国,自上在灵武,判元帅行军司马事,侍直帷幄,宣传诏命,四方文奏,宝印符契,晨夕军号,一以委之。
乃还京师,专掌禁兵,常居内宅,制敕必经辅国押署,然后施行,宰相百司非时奏事,皆因辅国关白、承旨。常于银台门决天下事,事无大小,辅国口为制敕,写付外施行,事毕闻奏。
又置察事数十人,潜令于人间听察细事,即行推按;有所追索,诸司无敢拒者。
御史台、大理寺重囚,或推断未毕,辅国追诣银台,一时纵之。三司、府、县鞫狱,皆先诣辅国咨禀,轻重随意,称制敕行之,莫敢违者。
宦官不敢斥其官,皆谓之五郎。李揆山东甲族,见辅国执子弟礼,谓之五父。
唐肃宗的去世完全就是他无法彻底控制朝政导致的,在中晚唐政治变幻中,皇帝一定要居中裁判,在利用自己皇帝的权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不管是唐武宗还是唐宣宗还是唐代宗啥的,皇帝一定要主动出击才能够主导朝政。
唐肃宗问题就是,于内他怕张后,于外又无法控制李辅国。
结果就是皇帝依然还是皇帝,但权力却受到权臣的压制。
在简述一下唐肃宗去世过程,首先就是张后跟李辅国曾经有过一段政治上合作期,后面双方爆发政治冲突。
资治通鉴唐纪;初,张后与李辅国相表里,专权用事,晚年,更有隙。
在而张后企图借用太子的势力来铲除李辅国本人以及李辅国背后的政治的势力,结果太子表示;啥?啥?老父身体不太好呀!不能这样玩。
资治通鉴唐纪;上疾笃,后召太子谓曰:“李辅国久典禁兵,制敕皆从之出,擅逼迁圣皇,其罪甚大,所忌者吾与太子。
今主上弥留,辅国阴与程元振谋作乱,不可不诛。”太子泣曰:“陛下疾甚危,二人皆陛下勋旧之臣,一日不告而诛之,必致震惊,恐不能堪也。”后曰:“然则太子姑归,吾更徐思之。”太子出。
结果就是张后的算盘没打成,既然太子表示不掺合,那就只能自己下场了。
资治通鉴唐纪;后召越王系谓曰:“太子仁弱,不能诛贼臣,汝能之乎?”对曰:“能。”系乃命内谒者监段恒俊选宦官有勇力者二百馀人,授甲于长生殿后。
结果张后谋划不密消息泄露,李辅国一方知道张后打算也开始谋划,而张后则为保险就准备拉太子上马结果就是不能成。
资治通鉴唐纪;乙丑,后以上命召太子。元振知其谋,密告辅国,伏兵于陵霄门以俟之,太子至,以难告。
太子曰:“必无是事。主上疾,亟召我,我岂可畏死而不赴乎!”元振曰:“社稷事大,太子必不可入。”乃以兵送太子于飞龙厩,且以甲卒守之。
张后谋划不密不说还不能先发制敌,结果自然就很明显。
资治通鉴唐纪;是夜,辅国、元振勒兵三殿,收捕越王系、段恒俊及知内侍省事硃光辉等百馀人,系之。以太子之命迁后于别殿。
而当时张后所呆的地方就是唐肃宗养身体的地方,你想想一个皇帝身体还不大好,又碰上这种宫廷政变。
资治通鉴唐纪;时上在长生殿,使者逼后下殿,并左右数十人幽于后宫,宦官宫人皆惊骇逃散。丁卯,上崩。
唐肃宗之所以那么快去世,其实一方面是他身体不好,另一方面也是作为一个统治者需要耗费的心力其实很多。
你要考虑这考虑那,又要达成自己的政治目标,几番算计下来,人都傻了,而且中晚唐皇帝的政治权威是忽高忽下的,完全就是看皇帝的驾驭能力。
唐肃宗的政治权威已经弱到权臣的人当他面叫皇后滚蛋,这简直就是侮辱性不大,但是伤害性极强。
唐肃宗是不是自己挂的无人能知,而史料只告诉你,太子很无辜,都是奸臣们干的。
资治通鉴唐纪;辅国等杀后并系及兗王僴。是日,辅国始引太子素服于九仙门与宰相相见,叙上皇晏驾,拜哭,始行监国之令。戊辰,发大行皇帝丧于两仪殿,宣遗诏。己巳,代宗即位。
所以总的来说就是唐玄宗去世,跟唐肃宗没关系,因为没必要。
唐肃宗去世,是身体原因多还是政治原因多无从得知,反正唐代宗就是上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