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故宫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建筑,曾经是明初三位皇帝的居住地。外观十分壮观,也很豪迈,彰显出了明太祖打天下建大明政权后的豪气。
故宫东西南北共有四个大门,南边的午门是正门,从这个门进可以直接到达宫殿的核心位置。内部有大小宫殿数十座,正中间的是奉天殿,殿前殿后还有文武二楼,周围有东西六宫。
再往里面走是内廷,这是皇上休息和办公读书的地方,有乾清、坤宁两座宫殿。
据资料记载,南京皇宫占地大约101万平方米,始建于1366年,完工于1392年。在公元15世纪之前,没有比它更具规模,结构更复杂的建筑。
在当时那个时代,它就是世界上建筑技术水平的天花板。
不过后来朱棣即位后,因为种种原因选择迁都,此后因为皇上不在这里居住,这个地方就慢慢冷清了下来,不过这个地方一直有人留着。
那在朱棣迁都北方后,都还有谁住在南京的皇宫呢?接下来我将分不同时期来说一下。
第一个时期,朱棣迁都后
在具体说接下来的事情之前,首先要先解释一件事情,那就是迁都的原因。
1402年,朱棣经过好几年的战争,终于攻破了京都。战败的兵士纷纷逃窜,大臣有的投降了,有的下落不明,建文帝也失踪了。
但不管怎么说,朱棣这次是可以成为皇上了,不过因为这个皇位是造反得来的,手下这帮臣子又都是从前朝继承过来的,所以朱棣对他们很不放心。
自己毕竟在南京没有根基,政权不稳固,最终经过思考,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迁都,将都城搬到自己之前北方的地盘,再造皇宫。
最终他力排众议,实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南京旧都并没有因此荒废,他在此留下了一群臣子管理,而且还有皇室在此居住。
之后在洪熙年间,皇上想要迁回去,但是很多人不同意,最终达成一个折中方案,那就是将太子送到南京,如果皇上出了麻烦,或者北方都城被攻破,南京太子可以直接继位。
此后这个传统保持了很久。
第二个时期,明末清初
尽管大明君主居住的是北方皇宫,但是和南京宫相比,北方宫殿各方面条件都不如它。
1600年,外国传教士曾经说过,从规模、布置、防御装置等方面南京宫殿都比北方宫殿好的多。这也得益于迁都后留在南京的那些臣子的妥善管理。
不过可惜的是这种情况并没有能一直持续,因为政治中心在北方,南方宫殿越来越被忽略,由一开始重臣留守,慢慢变成了只有一些下人和侍卫留守。
这期间还曾发生过失火事件,对内部建筑造成了很大伤害。
1644年,起义军攻进京城,皇上殉国,大臣们拥护着福王出逃,一直到南京都城。
之后福王称帝,历史上称他的政权为南明。但这个政权没能存在太久,清军攻进来后就灭亡了。
至此,这个地方暂时无人居住。
第三个时期,清朝时
清军打进来建立政权之后,他们并没有选择南京都城这里作为都城,而是去了北京都城。
不过这个地方并没有被空置,他们先是改了名字,将南京改名为江宁,派专人驻守,留守这里的人官职是总督。
之后这个地方被改为军事基地,皇上将军队全部驻扎在南京宫殿中,兵士也在此进行训练。
1853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起义军攻下这个地区后在此定都,但是对于宫殿他们没有选择遗留下来的南京旧都,而是从中拿材料自己建,这导致南京故宫遭到很大破坏。
此后因为在此多次作战,损毁进一步加重。到1912年时,这里只剩一片残垣断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