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公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诸葛亮临终前大喊:“庞德公救我”
迪丽瓦拉
2024-11-01 02:15:14
0

原标题:庞德公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诸葛亮临终前大喊:“庞德公救我”

《三国演义》以历史为基础,进行了一定的戏说演绎,造就了一批形象鲜明的人物,使后来的无数读者为之津津乐道,把《三国演义》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描写了汉朝末年,群雄逐鹿,魏蜀吴三国之间的交锋。

三国争霸的结果我们都很清楚,最后是谁也没落着好,是三家归晋这么个啼笑皆非的结局,蜀国是三个国家中最先被征服,乃至灭亡的,但不以成败论英雄是读者们的共识,蜀国虽然在三国争锋中成为失败者,但谁都不能否认其国内英雄辈出,蜀国人才中名气最大的,无疑是诸葛亮。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历朝历代,都有文人以诸葛亮为歌颂对象,写诗赋词,聊表向往之意。

诸葛亮可以说是中国文臣的天花板了,他蒙受刘备三顾茅庐的礼遇,为他出谋划策,使蜀国实力增强,天下出现三足鼎立的局势。

刘备死后,诸葛亮也不忘初心,而是一心实现刘备没能完成的夙愿,尽心辅佐刘禅,势要兴复汉室。

这样的鞠躬尽瘁,是所有君主所赞赏的,所有臣子渴望达成的,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时代变迁,日换星移,古人对诸葛亮的热情始终不变。

《三国演义》塑造出的诸葛亮是多智近妖的存在,他对天下大势有着透彻的见解,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有时我们会遗忘他也是个凡人,也逃不过生老病死这些凡人一定会经历的事情。

传说,诸葛亮临死前,曾经高呼:“庞德公救我!”那么,庞德公又是谁呢,能让诸葛亮都向他求救?

庞德公其人

庞德公也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奇人,他是一个真正的隐士,因此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而庞德公和诸葛亮也是沾亲带故的关系,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二姐。

史书中给庞德公的笔墨很少,但他结交的都是名士,可以说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些名士也都被他的才学折服,对他评价颇高,其中不乏徐庶,司马徽,诸葛亮,庞统等知名人物。

世间最令人惋惜的事,莫过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庞德公就是那位有着慧眼的伯乐。司马徽,字德操,也是一位隐士,并且以善于识别人才而著名,他对庞德公下过这样的评语:“德公诚知人,此实盛德也。”司马徽识别人才技能已经十分高超了,能得到他这样的赞誉,庞德公的水平可想而知。

卧龙雏凤都是不世出的人才,谁要是能得到这二人中的一个辅佐,就一定能统一天下。这话是人称水镜先生的司马德操所说的,但很多人应该都没有想过,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水镜先生司马德操,这些人的称号都是从哪儿得来的呢,答案就是庞德公。

隐居爱好者

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丝毫没有摆架子,纡尊降贵,三顾茅庐,最终打动了诸葛亮,用这一举动换得了他一生的追随,这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作为君臣相得的例子激励着无数后来人。

鲜为人知的是,诸葛亮也曾对别人展现出堪比三顾茅庐的尊敬,这个受诸葛亮看中的人就是庞德公。

《襄阳记》记载,诸葛亮每次来到庞德公的家里,都会对庞德公拜见于床下。拜见于床下可不是个轻描淡写的礼仪,而是大礼,古人只有面对德高望重,非常值得敬佩的人时,才会行这种大礼,诸葛亮本人已经是惊才绝艳了,能得到他这般敬重的庞德公自然也不同凡响。

庞德公是铁了心要当隐士,当年刘表三番两次遣人去请他出山,都被庞德公谢绝,多次拒绝之下,刘表难免心生挫败感,就问他:“你只顾着保全自己,就置天下人于不顾了吗?”

庞德公回答他:“万物都有自己的巢穴归宿,人类也各自有所归宿,选好自己的归宿就可以了,天下大事不是我所能掌控的。”

由此看来,庞德公对天下局势明显有了清晰的认识,他的隐居完全是自主选择的结果。

刘表知道此行绝不可能成事,就不再勉强,庞德公后来带着妻子儿女登上鹿门山,说是去采药,但一去不还,彻底隐于人世。

历史假设

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呕心沥血,六出祁山,对自身造成了极大的消耗,他知道自己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但还是想要与天搏命,就动用七星灯为自己续命,提前嘱咐任何人都不得擅入自己的营帐。

可是司马懿前来袭击,魏延慌张寻找诸葛亮通报此事,把他的嘱托抛在脑后,无意间踏碎了诸葛亮的本命灯,导致了诸葛亮续命失败,难逃一死。

诸葛亮在弥留之际大喊:“庞德公救我”,他知道庞德公的高明之处,希望他能来救自己,但这也只能成为空想。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庞德公是做出了另一种选择的诸葛亮,如果当时刘备三顾茅庐,而诸葛亮始终不为所动,没有出山,而是继续自己的隐居,那么诸葛亮就会拥有庞德公的同款人生。也许死前的诸葛亮终于领悟了庞德公选择的高明之处,但万事已成定局。

小结: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中国古代士人的指导思想,诸葛亮选择了前者,而庞德公选择了后者。

可以说,庞德公的各项才能并不逊于诸葛亮,但他终身隐居,因为他看透了,这天下局势混乱难清,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他为了保全自身,隐居世外,避免了和诸葛亮一样油尽灯枯的结局。

庞德公拒不入世的决定无可厚非,诸葛亮的入世也值得我们的尊重,这两个人互为镜像,为我们对历史的假设提供了无限遐想。

如果庞德公也告别隐居,入世翻卷风云,或者诸葛亮没有离开草庐,辅佐蜀国,天下局势又会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正... 提到三国名将,99%的人会脱口而出:关羽、张飞!但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颠覆认知的真相,翻开正史《三国志...
原创 亚... 目前与我国没有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一共有13个,其中12个与台湾保持所谓的外交关系,另外1个是不丹...
原创 他... 1954年,郭林祥担任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副政委时,接到了一个重要的调职通知。他需要在军政委和四川军区副...
原创 三...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国联合废除了晋国的晋静公,并将晋国最后一部分土地瓜分。晋静公被迫迁往普通...
原创 赵... 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国君之一,他主导了赵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胡服骑射,使得原本较弱...
郑浩胜:「宝安」地名的千年变迁 很多人知道,宝安县是深圳市的前身,而宝安,也是深圳这块土地最古老的名字。但是,在1913年前的一些诗...
原创 周... 周瑜与诸葛亮,经常被拿来对比,尤其是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似乎表明了诸葛亮在三国中的至高地位。然而...
原创 如... 中国的古代历史中,有着漫长的一段时间,中国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学习和仰慕。...
原创 陈... 在中国历史上,一将功成万骨枯是一个真实写照,许多朝代的建立,都是以无数功臣的牺牲为代价的。皇帝们为了...
原创 “... 他是日本帝国最后的“陆军大酱”,也是“玉碎战术”的代表人物。自杀式战机、自杀式鱼雷、自杀式导弹等各种...
原创 毛... 一位农民出身的教师,如何培养出一支能够横扫千军的将领团队?从井冈山到抗美援朝,毛泽东的军事智慧在这些...
原创 宋... 赵匡胤统一天下后,为了确保后代能够秉承正确的治国理政方针,他在一块石碑上刻下了三条祖训。碑文中明确告...
原创 中...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只有四位人物可以真正被称为“天命之子”,他们的崛起可谓传奇。与通常的世袭贵族或天...
原创 地...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地府是亡灵最终的归宿之地,是一个拥有严格秩序和独特审判体系的地方。在这个体系...
原创 卫... 卫瓘之所以在三国时期能够轻松干掉三大名将,并不是因为他有过人的能力,而是因为他背后有强大的支持,特别...
原创 项... 天下大势,有合必分,有分必合。 即便六国被灭,大秦建立,统一天下看似繁荣昌盛,但秦帝国最终因推行...
原创 从...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清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按理说,它应该代表着腐朽与衰落的象征。然而...
原创 刘... 三国时期,动荡不安的局面展现了许多将领和谋士的智慧。在国土争夺和权力斗争中,许多英雄人物为各自的国君...
原创 故... 北京最著名的建筑物无疑是故宫。无论是国内游客还是外国游客,几乎每个人都想去故宫亲眼见识它的雄伟和壮丽...
原创 他... 1940年初,琼崖地区的抗日战争形势异常严峻,琼崖特委紧急向延安请求支援,希望能派遣有军事指挥经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