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3年第6期
自意本杭人
——苏轼与杭州的千年遇见
蔡建明
北宋知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苏轼先后两仕杭州。第一次是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至熙宁七年(1074)七月,做了3年通判。第二次是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三月至元祐六年(1091)正月,出任杭州知州。苏轼初到杭州,就有一种旧地重游的亲切感,他在《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过旧游》中写道:“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并深深爱上了杭州的秀美湖山、人情风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五)》透露出,苏轼是希望以“中隐”的方式在杭州常住的:“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苏轼在杭州期间,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对杭州城市文化特别是西湖文化的定型起到关键作用。
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间,协助知州陈襄对李泌六井和沈公井等水利系统进行修浚。六井就是唐代李泌任杭州刺史期间开凿的引西湖水入城的六口取水井。苏轼初到杭州时,六井已废。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苏轼协助知州陈襄对六井重新修浚,采纳子珪法师的建议,以瓦筒代替竹管,在修复旧井的同时,在距离六井较远、难以取水的地方新置二井。苏轼在《钱塘六井记》中记载此事颇详。相隔15年后,苏轼第二次莅杭担任知州之职,但此时西湖已呈“水浅葑横、如云翳空”的堙塞之状。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四月二十九日,苏轼呈报《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认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从放生、民饮、灌溉、助航、酿酒等五个方面出发,疏呈修浚西湖的重要性。五月初五日,苏轼又写了《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提出了全面修浚、开发西湖的具体方案。
此次修浚西湖是一项大工程,苏轼常亲赴现场指挥,最终将疏浚西湖的葑泥筑成长堤(苏堤)连通南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即写疏浚后的西湖晴好雨奇的秀美之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从此,西湖始分里湖和外湖,人们也把西湖称作“西子湖”。苏轼所建苏堤之景“苏堤春晓”在南宋时已位列“西湖十景”之首。南宋时祝穆编撰《方舆胜览》将苏堤春晓等西湖十个景点写入书中,这是中国史志中第一次出现四言标题齐整的景目之说,对后世影响深远。南宋著名的画家刘松年、叶肖岩、马麟等将苏堤春晓图之入画。上至皇帝大臣,下至文人墨客,人们对于苏堤春晓题咏之风历元、明、清而经久不绝,形成一道独特的题名人文景观。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以“苏堤春晓”等西湖十景系列题名景观的文化价值被世界所认可,因为它们代表了“天人合一”“寄情山水”的中国山水美学文化传统。
居杭5年,苏轼写了300多首关于杭州的诗词,其中歌咏西湖的诗160首。正如后人评价说:“杭州若无白与苏,风光一半减西湖。”苏轼对杭州的热爱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理政之余足迹遍布西湖山水、园林、寺院,留下众多诗词、碑刻、题名、传说。时至今日,杭州还保存诸多与苏轼有关的史迹,较著名的有:宝成院赏牡丹诗石刻,苏东坡题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明代摹刻;大麦岭石刻,题有“苏轼、王瑜、杨杰、张璹同游天竺,过麦岭”几个大字;苏轼书陶渊明诗六首石刻,苏轼题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孤山东南岁寒岩摩崖石刻,旧传苏轼撰联“爵比郭令公历中书二十四考,寿同广成子住崆峒万八千年”,“岁寒岩”三字为南宋年间题刻;苏轼手札碑,据手札纸本《题王晋卿诗后》(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光绪年间刻;感花岩刻诗,位于紫阳山东侧,宝成寺后石壁间,刻有苏轼任密州知州时所作《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诗一首,上方书刻“感花岩”三字。杭州还保存着被誉为苏轼四大名碑之首的《表忠观碑》,苏轼撰文并书丹,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刻立(四石两面),明代嘉靖年间重刻。宋刻旧碑在杭州府学,现不存,明刻《表忠观碑》现在钱王祠内。杭州对苏轼的喜爱遍布城市的角落、渗透到日常生活,有以他的雅号和官职命名的“东坡路”“东坡剧院”“学士路”“学士桥”,有赞颂他勤政爱民的“惠民巷”,有纪念他创设医坊、治病救人的“安乐坊”,还有富有人间烟火味的杭州名菜“东坡肉”、日常小吃蓑衣饼(吴山酥油饼)等。
宋、元、明、清各个朝代,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苏轼对杭州作出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西湖边纪念设施更为丰富。北宋末年始建的“三贤堂”是纪念白居易、林逋与苏轼的地方。明代又在西湖孤山南麓建五贤祠(白居易、苏轼、林逋、李泌、杨孟瑛)。杭州奉祀苏轼的专祠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清嘉庆三年(1798),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后人秦瀛任职浙江按察使,修建了苏文忠公祠。清人阮元《定香亭笔谈》载:“余作联句云:‘愿共水仙荐秋菊,长留学士住西湖。’盖宋时杭人呼公为‘学士’,不称姓也。谢苏潭方伯有诗纪事,云:‘杭人思公七百载,筑祠乃在嘉庆年。’”清道光十六年(1836),苏公祠畔增修白居易祠,合称白苏二公祠,后于清末毁于战火。2005年6月,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采纳市民提议,结合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据原貌复建白苏二公祠。复建后的白苏二公祠是杭州典型的祠堂建筑,一围院落,两侧厢房,三进屋宇,总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复建后的白苏二公祠主要展示白居易、苏东坡两位西湖功臣的历史功绩和脍炙人口的诗句名篇,祠内完好保存了原先碑刻:《西湖始建苏公祠志事》,清嘉庆三年(1798)阮元撰书;《新建苏文忠公祠记》,清嘉庆三年(1798)秦瀛撰,梁同书书;《重建西湖白苏二公祠记》,清道光十六年(1836)钱定薰、章黼、王泰撰,钱月美书。1988年,杭州市政府拨专款在苏堤南端修建苏东坡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由陈列馆、东坡画廊、碑廊、酹月轩、百坡亭等组成,庭院中央立花岗岩雕刻的苏东坡全身像,展陈内容主要是苏轼生平和在杭州期间救灾赈民、开浚运河、疏通六井、整治西湖等政绩,另有《潇湘竹石图》《寒食帖》《前后赤壁赋》等书画的复制品。
千年以来,苏轼那丰富、独特、浪漫、诗意的情怀已渗透进杭州城市的肌体里,连接杭州的过去与现在。近年来,杭州以传承弘扬“宋韵文化”为契机,推动苏东坡与宋韵文化回归日常、走入现代人的生活。2021年12月10日,首届中国(杭州)苏东坡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苏东坡文化论坛在杭州举行。节庆活动由中国文保民族品牌文化委员会、中国民族书画院、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系列活动包括开幕式、苏东坡文化论坛、中国苏东坡品牌文化研讨会、苏东坡主题文化(书画作品)邀请展等活动。杭州携手眉山、惠州、儋州、黄冈、湖州、苏州六座城市共同成立中国苏东坡品牌文化联盟。2022年7月12日,第二届中国(杭州)苏东坡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苏东坡文化论坛开幕。开幕前期,主办方举办了“写意苏东坡——书画名家精品展”等线下活动;杭州、定州、眉山、常州、惠州、黄冈六个苏东坡品牌文化联盟城市联动,在线上开展了“来自苏东坡的邀请函”“你好,苏东坡”“少年东坡诗词咏”三大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多维度、立体化展示苏东坡文化精神内涵,打造形式多样、全民参与的东坡文化传播新平台。“来自苏东坡的邀请函”以H5动画为载体,设置手绘地图打卡点、趣味问答、分享城市海报与专属邀请函、抽奖等多个互动环节,串联城市地标建筑、文化旅游景点、美食等内容,邀请市民游客追随着东坡先生的足迹,“云”游六城,打造可感知、可体验、可参与的线上文化旅游产品,浏览量突破百万人次。
值得注意的是,深入阐释、大力弘扬苏东坡文化的当代价值,离不开严谨的学术研究。近年来,杭州的苏东坡专题研究成为人文历史研究的热点,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2021年12月,杭州市政协智库专家、杭州文史学者司马一民撰写的《杭州宋韵话东坡——苏轼的诗里杭州》(列入《杭州文史小丛书》)由杭州出版社出版。2023年4月23日,杭州市历史学会苏东坡研究专委会成立,来自浙江大学、浙江省社科联、杭州市社科联、杭州历史学会的领导学者参会。4月27日,杭州市富阳区苏东坡研究会随即成立。
苏轼在杭州生活了五年多的时间,将杭州视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在《送襄阳从事李友谅归钱塘》诗中写到:“居杭积五岁,自意本杭人。故山归无家,欲卜西湖邻。”苏轼把他对杭州的热爱融进治理城市的政绩里、写进饱含深情的诗歌里、带进他丰富独特的生命体验里。杭州也早已将苏轼的理想、才情、精神化作城市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时光越千年,仍以各种方式歌颂他、瞻仰他、怀念他!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蔡建明(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