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晚清名医大胆预测百年后的中国,鲁迅称“胡说八道”,如今全应验
迪丽瓦拉
2025-07-17 02:02:42
0

想到晚清,不管是在闭关锁国的时代壁垒里,还是列强掠夺的悲惨历史中,都涌现着一个个时代青俊,在洪流的翻涌中,成为指引未来的明灯。

人类发展进步从来不是单向前行的,宇宙浩渺,天体运行,规律尚可追寻,可是,身在其中的现在和将来,该用何种思维去实现精准预测,同时在当代的舆论中不受诟病?

人与人的思想不一而是,在自我认同和价值需求面前,真理并不重要。

未来如果是如人所愿的,那么皆大欢喜,如果不是,不出意外人们会用绝对否定的态度去对抗“事实”。而仅仅是态度,很多时候也能成为损人的利器。这些,却很难在历史中详细记载。

人类是进化的还是突变的?

时至今日,预测未来仍被看做是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事情。早在晚清时期,著名名医小说家陆士谔就已开了预知未来的先河。

不同于《超体》中拥有超能力的人类以及《星际穿越》里人类的星际之旅,这些还未曾实现的预测。

陆士谔,却已成功预测一百年后的上海会成功举办博览

会,实在令人斐然。

预测未来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容易被诟病的事情,所有人都可以以一位预测者自居,赢得社会红利,只要预测事情够久远,当代的人就无从考究。

预测的语言越荒谬,越容易赢得别人的关注,获得社会声誉。不知陆士谔是否是怀着这样的想法写的科幻小说。

很多年后的今天再去看陆士谔的科幻小说,很多都已经实现,由于其详细的笔触和精准的文章描述与当今现实匹配度非常高,如今又被人拿出来揣摩。

然而,当年的陆士谔为撰写小说,其中辛酸,更是不胜枚举。

如此神奇般的人物,究竟有怎样的成长历程?

一代名医却是个职业小说家

陆士谔,同鲁迅先生一样,是一位文医双佳的时代伟人。

其原名为陆守先,青浦朱家角镇人,1878年出生于江苏珠溪镇,从小出身于书香门第,伯父精通诗文,但是出生时陆士谔的家境非常贫困,身为长子的陆士谔只能去上海自己生活,于是在一家典当行做起了学徒。

一个人的生活并不容易,特别是从小没离过家的陆士谔。

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彼时的江南地区民不聊生,上海的生活越发地举步维艰,陆士谔最后也只能又回了老家。回家的陆士谔也做过很多行业,但是没有找到能发挥他天赋的地方。

幸运的是,镇上有位名医,名叫唐春斋,医术十分高超,破天荒地收了陆士谔为徒,教他学习医术

从此开启了陆士谔的从医之旅。

陆士谔非常勤奋刻苦,不过几年便学有所成,成为医学行业的佼佼者。也是十大名医之一,可谓是成就非凡。

由于天赋和努力的双倍加持,陆士谔的生活也越发富裕,他也在动荡的社会里学会了生存,为了能够让家里人有发展自我的空间,陆士谔给家里人带来了去看更大世界的机会。

陆士谔资助自己的弟弟妹妹出国留学,并且顺利帮助他们完成了学业。

自己也用所得资金在闲暇之余写小说,来满足自己的爱好。可见他是一个对文学有一定追求的人。

说来也是奇怪,生活在如此动荡的时代,陆士谔为什么有心思去写小说呢?

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同时也成就了不同的人生。陆士谔就是这样一个超凡脱俗的人。他不是弃家国破碎,于不顾的人。在社会变幻中,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理解着这个世界。

陆士谔之所以难得可贵,是因为他拥有自己的时代思维,任何有自己独特思维的人,并且能用一种方式影响大众,都是有思想价值的人。

实际上,当今时代也是如此。太多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只追求名利,放弃了自己引以为傲且本来想一生追求的东西。

殊不知,在时代的浪潮下,每个人可能只是一粒尘埃,本身就没有多大整体价值。跟随社会的大多数前进,往往不能脱颖而出,同时也很难活出自我,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往往顺己而为,对自己,对国家,可能都是最好的选择。社会需要多元化,就像文学作品永远不能拘泥于已经存在的,开拓新的市场,可能就会成为时代巨著。陆士谔就做到了。

陆士谔的小说,本以为陆士谔会写医学相关的小说题材,谁知,

他却热衷于写魔幻和乌托邦小

说,可谓思想非常超前。

陆士谔写了一百多部小说,像

《新水浒》《新上海》《冯碗珍》

都是陆士谔所写,直到现在,这些作品仍被很多人奉为圭臬。

虽然有些作品不被人所接受,甚至当时受到质疑,但是总的来说,陆士谔是一位在中国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享有盛誉的人。

陆士谔由于小时候的经历,以及受时代环境的影响,他的小说中有很多激励人民的题材,希望能给苦劳大众以心理上的慰藉。这点,与文学大师鲁迅很像。

弃医从文,救民于水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字的作用除了能够温暖心灵,还可以让读者从里面共情,对一个时代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当然,每个时代都有一些无法跨越,或者无形的鸿沟存在。

陆士谔热衷于科幻小说,就不被文学大师鲁迅所待见。

无端谩骂却出自鲁迅先生之口

陆士谔最有名的著作《新中国》,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科幻乌托邦著作。

科幻小说在当时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境下写的小说,却成为了后世讴歌的名著。

小说中到底描述了怎样的场景,让读过的人都感到匪夷所思?

《新中国》中描述了将来的上海将会繁花锦簇,一片兴盛的景象。

还会建造地下列车,而且租界也会收回,中国的上海将拥有宽阔的马路和广大的国土,在法庭中,为自己辩护的也将是中国人自己,洋楼盖的也比比皆是。

这样一看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这不正是当今中国上海的景象吗,有什么值得夸赞的呢?

可是,这些预言于当时国破家亡的晚清时期,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小说中描绘的场景,在当时百姓心中却产生了对未来的极大期待,给战争造成的心理创伤带来了些许慰藉。

《新中国》之所以是一部科幻神著,一定有它独特的过人之处。

其中,最值得夸耀的是,陆士谔精准预测了,“万国博览会”这样的世界盛会也会在上海举行。

陆士谔《新中国》中的预测,于当时的国情来看,这是完全不会发生的事情,更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会是真的。

有时候人们追求的理智反而会阻碍思想的发展。很多时候,进步的一瞬间可能来自瞬时的顿悟。

陆士谔精准预测“万国博览会”的同时,还相信未来上海的地铁也将成为服务于人民的交通工具。

如此种种,可能有人不禁唏嘘,这不正是如今上海的景象吗?

可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很少有人相信这是事实,且会在将来发生。都认为这是陆士谔自己天马行空,无端想象,供大家消遣的。

小说在思想上的作用是巨大的,所以很多人受小说的影响,幻想着中国未来的盛况,以抚慰当时百孔千疮的心灵。

然而,陆士谔也因此受到了生平最严厉的评价。

鲁迅,一位务实的弃医从文的思想家。一生劫富济贫,对穷人极其友好,对中国社会有针砭时弊的看法,且出版了无数著作。像《阿Q正传》《孔乙己》《药》《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等,都反映了穷苦底层人民的生活。

鲁迅先生的一生,可谓都在为穷苦人民而奋斗,从他弃医从文就可以看出,他的志向绝不是仅仅是求得一生安稳,藏于庙宇。相反,他救国的想法,一直铭记于心。用最真实的笔触,拯救着当时国家的人民之魂。是值得后世永远敬仰的时代文学家。

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对陆士谔的科幻著作《新中国》提出了质疑,质疑声态度明确,完全否定地评价——“胡说八道”。

鲁迅先生,作为一位思想开放的思想家,想必不会因为无关痛痒的文学体裁问题而如此批评一个同样弃医从文的思想家。

正因为如此,鲁迅十分关注人民疾苦,十分务实,所以才对不切实际,只能让人民思想高潮的文学作品嗤之以鼻。

当时的社会需要的是让百姓认识到当时的时代已经破败,需要建立新的思想,只有新思想才能救中国。只有新的、务实的文学作品才能做到这一点。

或许鲁迅先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陆士谔持批评的态度,而是以一种现实的态度来看待这本书。

但是也是因为鲁迅先生的批评,让《新中国》这本书的知名度更高了,有越来越多的人去阅读,成为时代著作。

晚清中国与《新中国》

晚清时期的社会状态,受到列强侵略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

将百姓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的人口大量减少。人口密度降低后,思想也更加固化。

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让本就贫穷的人民生活更加拮据。多年来,清政府被贴上的形形色色的屈辱的标签数不胜数。在低气压的社会氛围里,人民很难关注除生计之外的事情。社会争议巨大,而且大部分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当时有无数文人志士想尽办法救人民于水火,企图借鉴西方的政策,甚至文化思想来拯救中国。

殊不知,一味地学习西方,却不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的照搬,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徒劳之功。

晚清时代的中国需要可以针砭时弊预测认清国情,预测未来的人,带动国家走出桎梏。

陆士谔《新中国》的问世,可谓是在晚清时代洪流中异军突起的存在。因为过于先进和异类,给人民带来的思想冲击,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都不可估量。

他强大的想象力和大胆的笔触,成就了《新中国》这篇乌托邦小说。

小结

历史的洪流不会埋没任何一位伟人,就像时代会记住每一个为推进社会发展而奋斗的人一样。每一个人存在的价值,都会用时间证明其非凡的意义。如今的中国进步如此之快,一定不是因为某个人的超凡预测,而是一个个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你我所成就的。

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份前进的力量能成就更大的辉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十... 1978年有这么一个军队,专门驻防云南,有一天军队招兵,其中一个班里有9名战士,与以往不同,虽然都是...
原创 日... 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是投降了,但日本对中国在心理上,并没有投降。 1945年9月2号,日本外相重光葵,和...
锐评|永远铭记这场中华民族的铸...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纪念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尽管时光已悄然走...
原创 李... 文/ 子玉 皇家无父子。 可以肯定,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历史舞台上的表演一定会被按下暂停键,轻...
原创 一... 一向狂傲的美国,不敢轻易触碰这四个国家!这些国家是谁?又是为什么呢? 自二战以来,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
原创 八... 《儒林外史》是乾隆时期的老儒生吴敬梓写的一部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当时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
东北四省区推动发掘保护抗联革命... 中新网吉林9月4日电 (记者 苍雁 石洪宇)东北抗联革命文物工作会议4日在吉林省磐石市召开,中央相关...
原创 看... 公元前195年,是大汉王朝的缔造者汉高祖刘邦留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年。 纵观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好席不...
原创 安... 《后汉书·郡国志》: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这句话一直都被来形容汉朝的强大,强汉强汉,即使在汉朝...
原创 洪... 前言 晚清时期的腐朽与黑暗,导致农民起义随之而来。其中撼动大清根基的太平天国运动,势如破竹,给予了大...
原创 抗...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国的立国之战,在无数人民志愿军的六名兵团司令员的带领下尽显雄风,他们六人在...
原创 近... 中国朝鲜族近代教育思想的渊源 儒家思想对朝鲜族的影响是源远流长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朝鲜半岛时期。 虽然...
原创 唐...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浩浩看花晨,六街扬远尘。 尘中一丈日,谁是晏...
原创 探... 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研...
作为昔日的欧洲霸主,奥匈帝国为... 一战之后,曾是世界强国是奥匈帝国一蹶不起,直至解体。在此之前,奥匈帝国的面积在欧洲排行第二大,仅次于...
应急救援基层行|三坊七巷34年... 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队员正进行防火巡查。澎湃新闻记者 王选辉 图 “—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
原创 历... #头条创作挑战赛# 这篇写下陶谦。 三国演义里的陶谦一直是个忠厚老者形象,既亲善爱民,又老实巴交,没...
原创 武... 武王分封同姓亲属,主要是为了对新占有的原来殷的王畿以及方国加强统治,控制战略要地,防止殷贵族的叛乱和...
原创 金... 1、量才授官的用人策略 金世宗于正隆六年(1161年)即位于东京辽阳府,随即改元大定,正式开启了自己...
原创 北...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英雄将军,大多结局只有一个,便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