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诸葛亮遗志的姜维,为何时隔二十年才重启北伐
迪丽瓦拉
2024-11-01 03:37:24
0

原标题:继承诸葛亮遗志的姜维,为何时隔二十年才重启北伐

三国时期自从夷陵之战后,三足鼎立的局面便正式形成。

丢失了荆州地区的季汉(蜀汉)在三国中地盘最小,实力也是最弱,这让他们不得不和仇敌东吴重新达成和解,维持平衡的局势。

但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中,诸葛亮却选择主动出击,连续对曹魏进行了五次北伐,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诸葛亮的北伐都没能最终成功,但这依然给曹魏政局造成了极大的震动。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按理说受到其重用的姜维应该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继续挥师北伐。

但是事实上姜维在二十年后才重启了大规模的北伐战争,那么他为什么要等待这么长时间呢?

一、诸葛亮北伐对于季汉国力的消耗

我们知道在古代冷兵器战争时期,有很多能够左右战局的因素,其中影响力最大的除了士兵人数之外,便是后勤保障问题了。

而季汉在丢失了荆州之后,其能够真正控制的地区便只剩下了益州和汉中一带。

虽然我们现在将四川盆地称为天府之国,但是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四川地区的开发还十分有限。

那里人口远比中原地区稀少,因此生产力并不发达。

但是在诸葛亮这个内政奇才的治理下,当时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九人养一兵的罕见现象。

那时蜀地成年人口不过九十四万,而带甲之士便有十万人之多。

这样的比例在农耕时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但这也同时意味着季汉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极限,他们已经无法征集更多的军队。

一旦参与生产的人继续减少,那么整个国家的经济就会趋于崩溃。

而且在诸葛亮之前几次北伐作战的过程中,也有大量的百姓参与到了后勤补给的队伍之中。

虽然诸葛亮可能真的有木牛流马帮助他们来进行转运,但是在国内一些狭窄的蜀道上,他们还是要依靠民力来帮助运输,这对于民力也是不小的消耗。

在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他尚且可以利用自己出众的声望赢得百姓的支持。

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投入到北伐战争的相关工作中,但是事实上当时季汉百姓的力量已经几乎达到了极限。

因此在诸葛亮去世后,季汉大臣们在看到这样的情况之后,便决定停止大规模的作战来休养生息。

毕竟朝中没有了诸葛亮,能否有效调动疲敝的百姓还是一个未知数,这也是诸葛亮去世后季汉暂停北伐的第一个原因。

二、姜维和文臣集团的矛盾

虽然我们现在知道季汉在诸葛亮去世之后采取休战的政策是十分合理的,但是这样的决定并不能获得所有朝臣的支持,诸葛亮生前看中的接班人姜维便是最不认同这种做法的人。

姜维本是魏国将领,但是其在魏国并不是很受重用,因此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选择投降了季汉。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姜维展现出了不俗的军事才能,并因此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成为了季汉军事体系中的关键人物。

但是他常年和诸葛亮在外征战,因此其在季汉朝堂上的影响力其实相当有限。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如果不能继续发起北伐战争,那么姜维的存在感将是很低的。

不过此时季汉的朝中大权掌握在蒋琬和费祎(yī)的手中,他们都是朝中老臣,有着极高的威望,因此姜维无力与他们争权。

虽然在这段时间里姜维多次向他们表达了北伐的主张,但是蒋琬和费祎都表示了反对。

尤其是费祎的态度更加强硬,这甚至引起了姜维和费祎之间的矛盾。

在《三国志》中对此事有如下记载:

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除了蒋琬和费祎两大丞相的反对之外,当时季汉朝堂内正在兴起的益州势力其实也站在姜维的对立面。

我们知道季汉集团的兴起是以荆州地区为根基的,而其早期的核心官员也是以荆州人士为主。

但是在关羽丢失荆州之后,荆州士人集团便很难得到补充了。

随着诸葛亮等人的先后离世,季汉朝堂中的益州集团逐渐坐大,他们也拥有了不俗的话语权。

和以蒋琬和费祎为首的荆州集团相比,益州集团的文官们更不愿意朝廷开展大规模的北伐。

因为他们中的不少人是以益州地方利益为最重要诉求的。

在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他们对于北伐的成功还抱有希望,而且他们也不敢对诸葛亮的决定提出异议。

但是在诸葛亮去世之后,他们的态度便出现了巨大的转变。

一者他们认为诸葛亮的继任者能力远不如武侯,因此北伐的成功率十分渺茫。

二来纵使蒋琬费祎德高望重,但是随着荆州士人的持续凋零,益州集团已经有了抗衡的能力,他们开始将季汉的政治中心拉回到益州地区,这让北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一般情况下,当两个文臣集团发生明争暗斗的时候,姜维是可以拉拢其中一方的。

但可悲的是无论是蒋琬费祎还是益州集团竟然都是不赞成继续北伐的,因此姜维只能默默等待机会。

之后便发生了季汉历史上的一大悬案,那便是魏国降将郭循在宴会上刺杀了费祎。

在诸葛亮弥留之际曾经指定了蒋琬和费祎做自己的继任者,蒋琬在之前已经离世,费祎死后季汉的大权出现空缺,这才给了姜维掌握大权的机会。

而且在费祎死后,姜维便立即发动了北伐战争,这让姜维一直被视为费祎死亡的始作俑者。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姜维之所以在诸葛亮死后二十年才发动北伐战争,并不是他对诸葛亮的北伐战略有所怀疑,而是因为他的北伐主张受到了朝中文臣的一致抵制。

因此直到费祎死后,他的政治举措才能得以实行。

三、姜维北伐的具体动机

在我们回看三国时期历史的时候,总有人提出诸葛亮以弱小的益州与强大的曹魏对抗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

但事实上对于弱势的他们来说,如果一味固守的话,只会让曹魏的政治局势更快稳定下来,一旦如此两国的国力差距会被无限拉大,便再也没有取胜的机会了。

因此诸葛亮才会举全国之力发动多次北伐,这即使不能为季汉取得实际利益,也可以打乱曹魏的防守部署,消耗敌人的精力和财力,这才能为益州地区的发展赢得空间。

姜维作为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继承者,对于这样的战略目标自然心知肚明,这也是为什么姜维一直积极寻求北伐。

除此之外,相比于诸葛亮,姜维作为魏国降将在季汉政权中的地位本来就不是很高。

因此他也需要通过北伐取得一定的政治声望,稳定自己的地位。

不过相比于诸葛亮在位时期,费祎死后曹魏的政治局势已经基本明朗,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取代曹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虽然扬州三叛的发生确实为姜维的北伐创造了机会。

但事实上在诸葛亮北伐后期,曹魏在西部边境的防守就已经十分严密了。

以季汉有限的兵力是很难掀起风浪的,这也是姜维的多次北伐被后世史学家频频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在姜维出任大将军之后,其和刘禅的宠臣黄皓之间的关系始终不和。

而他北伐的主张,和后期掌控朝局的益州集团依然存在利益冲突,这让姜维在朝中受到不少排挤,因此他只能长期领兵在外。

姜维也需要通过北伐来显示自己的价值,保证自己的政治地位。

而且在最后几年中,姜维虽然也将重心放在了蜀地的防守上。

只不过他依然希望有效杀伤曹魏的有生力量,因此改变了长久以来“拒敌于外”的防守方式,这也最终导致了季汉的灭亡,姜维的进取态度还是要为这一结果负责的。

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姜维始终都是以诸葛亮继承者的身份出现,这些作品对于战争的重视让人们往往忽视了战场外的种种事件。

因此经常有人拿姜维二十年不曾大举北伐的事情来证明姜维对于诸葛亮事业的忽视,但其实姜维的沉寂也是迫于无奈。

首先当时季汉的国力在诸葛亮多次北伐后已经接近了极限,而且无论是以蒋琬费祎为首的荆州人士,还是益州集团,都对北伐十分抵触,这让身为降将的姜维很难得到话语权,无法进行北伐战争。

直到费祎被刺身亡之后姜维才拥有了一定的权力,而在当年他就发动了北伐战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自从《三国演义》被搬上银幕后,就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诸葛亮,也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诸葛亮的。 但,诸葛亮真...
原创 南... 在世界历史的版图变化历史中,我们大家不难发现曾经辉煌或者庞大的大国在经历过一些政治事件之后被分割成若...
原创 越... 在1965年冬天,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的考古现场,一场引人瞩目的发掘活动正在进行。考古人员聚...
原创 秦...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秦始皇作为第一任帝王,其在位时间却不足四十年,而刘邦,推翻秦朝并与项羽争霸的...
原创 宋... 每个时代都有很多青年人,他们会因为自己的能力得不到认可,而抒发自己的郁气。宋朝也不例外,宋朝有一位人...
原创 雍... 谈及皇位,那是一个无情的帝王家。这个宝座代表着无上的权力,让统治者拥有整个江山,令天下臣民俯首称臣。...
原创 1... 在1981年9月,这一天对于一个叫乔清陆的越南飞行员来说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天,因为这一天他带着9个...
原创 朱... 为何明仁宗朱高炽登基之后立即就把郑和下西洋的计划给停掉了?其实不仅仅是因为下西洋耗费巨大,更是因为下...
原创 七... 魏晋到隋唐这段时间,简直就是世家大族们的天堂。 那时候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人,还有一种是士族。 ...
原创 溥... 今天和各位聊一个近代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爱新觉罗·溥杰。 谈溥杰,就不得不提溥仪。溥仪是溥杰的亲哥哥,...
原创 秦... 今天是我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系列的最后一位,也就是秦琼,秦叔宝。本来我打算标题和前几期一样,按部就班的...
原创 李... 李悝(公元前450-公元前390年),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也是法家的鼻祖。据说是孔子...
原创 将... 中华五千年的封建历史,更迭了多少的朝代,替换了多少的帝王,而古代科技不发达,农耕时代,许多无法理解,...
原创 马... 马嵬驿之变其实是军方和政界共同操作的结果,但这个操作并不是太子李亨来主导,或许李亨知道军队有不满情绪...
原创 南... 宋朝是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最特别的一个,它既有宋太祖赵匡胤、宋仁宗赵祯这样的贤明之主;也有宋徽宗赵佶...
原创 古... 前言: 在古代历史上,北征这个词很少出现,反倒是北伐的使用频率极高。为何向东西南出兵都用“征”字,向...
原创 都... 题记 提起隋炀帝,不得不提他的传世之作——京杭大运河。可是,“炀”一听就不是什么好词,是“差评”,文...
原创 梁...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常常出现“虎父无犬子”的现象,而中国近代革命先驱梁启超先生的儿子梁思成便是其中之一...
原创 美... 引言: 麻烦制造者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是,不该他管的事情,喜欢多管闲事,不该他过问的事情,非要横插一...
美国华裔青少年的万里“归”途 中新社成都8月6日电 题:美国华裔青少年的万里“归”途 作者 单鹏 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市到中国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