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马嵬驿之变和太子李亨有关系吗?
迪丽瓦拉
2025-07-12 00:02:37
0

马嵬驿之变其实是军方和政界共同操作的结果,但这个操作并不是太子李亨来主导,或许李亨知道军队有不满情绪,或者他也没有料到会发生哗变,甚至没有料到会出现极端的事件,虽然事件的结果导致李亨成为此次事变的受益者,但并不能把他定位幕后操作者。

潼关失守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打的旗号就是要讨伐杨国忠,以清君侧。叛军一路南下很快就攻陷了东都洛阳,直接威胁长安。此时,唐玄宗已经令高仙芝、封常清带兵抵御遭到失败,玄宗不得已只得令有病在身的哥舒翰守潼关,抵御叛军。其实当时的局势中央军已经开始占上风,河北一带郭子仪,李光弼等带兵大败了叛军,局势开始对安禄山不利,叛军在山东河南一带用兵都遭到抵抗而失利。搞得安禄山都想撤回朔方打算守住北方根据地算了。

然而此时玄宗朝廷内却一直有一股声音,就是让哥舒翰出兵打叛军去,这个声音来源就是杨国忠。因为哥舒翰本来就跟他不对付,之前有过对哥舒翰的谗言,但唐玄宗知道哥舒翰有功没有对他有怀疑,等他再次带兵守潼关的时候,坐不住的却是杨国忠,他害怕哥舒翰到时候守潼关有功,会对他不利,因此还特意安排一支万余人的部队驻扎在潼关的后方,名则策应实际就是监视哥舒翰军队的动向。哥舒翰也不是吃素的,用计斩了这支部队的将军,把这一万人的军队也收归麾下。这样哥舒翰和杨国忠的矛盾就激化了。

于是杨国忠就天天在唐玄宗面前讲哥舒翰拥兵自重,带这么多兵却不去打叛军,肯定和叛军有勾结,到时候要带叛军进潼关。一开始玄宗也不信,可禁不住杨国忠天天念叨,时间长了,就开始产生怀疑,于是乎就要求哥舒翰出兵打叛军。哥舒翰知道自己手下这20万人是几斤几两,守城还是可以的,带出去打仗很可能要失败,于是写信向玄宗陈述事实要求继续守关,朝廷批复不允许。没办法,哥舒翰只得带兵出去打,就这样中了埋伏,十几万人很快一哄而散,大军就垮了,本人也被投降将领抓了去见安禄山。

没了潼关长安就无险可守,马上就乱成一锅粥了,本来好好的局势,就这样破坏了,河北的郭子仪、李光弼不得不带兵回来防守,叛军势力又开始占上风。

玄宗出逃

哥舒翰兵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长安城,这下唐玄宗心里慌了知道潼关是守不住了,叛军很快就会攻到长安。于是就想着逃跑,逃到哪里去呢?首选目标就是西蜀,那里易守难攻比较安全,又怕声势浩荡会产生骚乱就悄悄带了几个亲信大臣,溜出了长安往蜀中走。在这支队伍中有唐玄宗,太子李亨,杨贵妃姐妹及家属,亲信大臣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以及亲近宦官还有军队。

这时候队伍中就有了不同的想法,一种想法是底层士兵们他们对此是比较失落和反感的,因为他们的家基本都还在长安,抛家弃业跟随皇帝走,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重回长安;一种是必须要依靠玄宗的,像杨国忠还有杨贵妃姐妹家属们,他们知道只有依靠玄宗才有富贵和地位。一种是对皇帝忠心耿耿的像韦见素和魏方进。一种是希望能够借机往上爬的像陈玄礼。

由于当时哥舒翰失败的影响太大了,导致长安周围好多县城都已经乱了,有些县令和政府工作人员早跑了,这样就导致玄宗队伍供给就出现问题了,没人给沿路提供食物。队伍就这样又渴又饿,本来情绪就不高,这样不满的情绪就更严重了。所有人都将这个情绪指向了一个人,他就是杨国忠。没有他也许安禄山就不会有那个借口,没有他哥舒翰还能好端端的在潼关失守,没有他大家也不会在这里忍饥挨饿。所以这个风气很快就蔓延到整个队伍的军士之中。

事变马嵬驿

这时候导火索就出现了,正当大家都在饥饿焦虑之中,杨国忠却又趾高气扬出现了士兵们的视野中,从他表情中看不到国家危难的焦虑和忧伤,还在对奴仆和士兵颐指气使,于是队伍中不知道有人喊了一声,杨国忠谋反了,理由有了,于是大家一拥而上把他给剁了,顺带连他的姐妹家属全给剁了,一解众人心头之恨。

而在这背后有一双眼睛始终在看着,他就是太子李亨,作为太子他对父亲玄宗是有感情的,不希望玄宗受苦受难。但对于杨国忠他是仇恨的,一个国家基本就毁在他手上。因此对于军中的流言他是有耳闻的,他也希望能够借助下层力量铲除杨国忠的势力,于是他目的也就达到了。军队在杀了杨国忠之后,又胁迫玄宗杀了杨贵妃,以绝后患。

马嵬驿之变后,军队暂时稳定了,但是此时队伍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玄宗这边的,拥护玄宗的人,他们还是主张去西蜀。一种是陈玄礼等马嵬驿哗变的部队,他们觉得虽然玄宗已经答应此事不予追究,但还是害怕到时候玄宗算账。所以他们打算不和玄宗走了,他们看到了太子李亨,觉得要是拥立李亨的话,自己政治资本会很大,而对马嵬驿也肯定不会再追究,因为李亨早看杨国忠不顺眼了。于是,他们簇拥李亨北上走了,对外称是要去募兵打叛军去了,很快玄宗也明白怎么回事,就封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领全国抗击叛军。为什么说众人簇拥,因为李亨这个太子当的实在太久了,他渴望达到权力顶峰,陈玄礼簇拥他北上,他也就半推半就同意了。

因此,从整个事件过程来看,李亨并非主导策划马嵬驿之变的主谋,也不是参与者。但他是知道军中要发生事情的,冷静站在背后看事情发生,然后再半推半就北上,到灵武即位,成为唐王朝真正的统治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载... “皇帝的叔父卖破烂”这句话,或许让许多人感到难以置信,但它却真实无比。 在大陆解放前的几年,北平通货...
原创 最... 1971年,中国成功重返联合国。在这一过程中,非洲的兄弟国家们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投票过程中,中...
明蜀端王陵主人是怎样的一个王? 明蜀端王陵主人是怎样的一个王? 明蜀端王陵。李雨心摄 明蜀端王陵墓葬浮雕。李雨心摄 图据天府...
原创 齐... 提到战国时期的名将,许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其中白起被公认为四大名...
原创 成... 成吉思汗被誉为历史上最杰出的征服者之一,他建立的蒙古帝国横跨了欧亚两大洲,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卓越...
原创 “... 酒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许多历史文献中都有对酒的描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曾提到诗仙李...
原创 元... 1955年9月27日,位于中南海怀仁堂的一个重要场所举行了新中国成立后首次的授衔仪式。在这场盛大的仪...
原创 被...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追求利益总是第一要务,可以说,在利益的驱动下,过去的恩怨往往都能轻易放下。实际上...
原创 春... 往昔年间,管仲辅佐公子纠时,悄然向公子小白射出一箭,原本是设下埋伏,没想到未能射杀公子小白。射不中也...
原创 他... 刘华清是海军将领中涌现的一位杰出人物,也是开国少将中最晚离休的将领之一。他在1997年,年届81岁的...
原创 曹... 前言 我们是否曾经对魏武帝的英明决策产生过疑问,尤其是他为何将他英勇非凡的七位公主都嫁给了当时几乎...
原创 曹... 刘备的养子刘封,勇猛善战,屡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堪称一员良将。然而,刘备听信了诸葛亮的建议,担心...
原创 为...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唐高祖李渊,宋朝的开国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尽管这两位皇帝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但是...
云布集团:古代历法修订的成就—... 中国古代历法作为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承载着先民对天象的精密观测与时间规律的深刻认知。从西汉《太初历》...
原创 三... 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至今仍然引发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影视剧的再度演绎中,对其中历史人物的外貌也进行了新...
原创 刘... 刘备从最初的草鞋商贩,经过艰难险阻,最终逆袭成了三分天下的蜀国之主。成功的背后,有许多因素,但最重要...
原创 三... 曹操(155年-220年),名孟德,字吉利,幼名阿蛮,来自今之培果桥县。曹操年少时,曾受到当时著名的...
原创 他... 在西蜀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被誉为第一将军的人物,他的才华和武艺堪比关羽和张飞,甚至在某些方面更为出众...
原创 陈... 陈朝灭亡,不怪皇帝不勤政,也不怪百姓不配合。是整个国家,从第一天就走错了棋。皇帝在干,文臣在拼,百姓...
“祖先比我们想象的先进得多”—... 这是5月20日拍摄的大汶河(左上)、大汶口遗址博物馆(右上)和大汶口遗址核心区(左下)(无人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