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了一个陈圆圆,吴三桂就向清朝投降?真实原因令人不齿
迪丽瓦拉
2025-07-17 10:33:40
0

引言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出身将门世家,于崇祯年间考中武举,后成为辽西将门中出类拔萃的精英,战功赫赫。

但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英杰将领,却在清军来犯之际献关请降,在明朝社稷危如累卵的紧要关头,此举无异于雪上加霜,吴三桂也因此背负了数百年的骂名。

有人认为吴三桂是无父无君的厚颜无耻之人,也有人认为他善于投机倒把、见风使舵,也有人从吴三桂与陈圆圆的感情入手,感叹英雄也难过情关。

吴三桂降清是历代史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本文将结合以上所有视角,简要分析吴三桂降清的多重原因。

导火索——父亲被俘、受人钳制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军入北京,建立大顺政权,以“永昌”为年号,崇祯皇帝自缢于景山,延续二百余年的大明王朝就此亡破。

此时的吴三桂正在勤王的路上,得知崇祯皇帝自缢的消息后,他立刻率部回防山海关。

《明史·流寇》有载:

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

李自成入京后,表面上要求士兵对平民秋毫无犯,实则未过多久便大行拷官助饷之策,名为追赃,实为抄家掠夺。

按李自成的规定,所有官员皆需根据高低官衔高低缴纳不同数额的财产,多则十数万,少则两三万,若交不出,便行炮烙、夹板之行,一时间人心惶惶。

而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在其中,而他需要缴纳的数额高达二十万。

此时吴襄俨然成为李自成手中的人质,李自成也理所当然要求吴襄修书于吴三桂,要他率众归降。

“自成劫其父襄,作书招之。”

而最终的结果是,吴三桂不仅没有投降,反而倒向清军一方,此举也导致其父被李自成杀害。

有人认为,吴三桂只顾自身利益,为了多尔衮许下的加官进爵的承诺,宁可置其父性命于不顾,这种无君无父之人活该遭到唾弃;也有人认为吴三桂是借清兵为父报仇。

《明史》对此事的记载比较含糊,在收到吴襄的信后,据记载,“三桂欲降”,也就是说李自成的劝降起了一定作用,而对于吴三桂降清的结果,《明史》认为要归因于另一个人:

“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袭破贼将。”

也就是说,是由于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吴三桂才决意降清。

情感诱因——爱妾被夺、冲冠一怒

刘宗敏原本只是一介锻工,后跟随李自成起事,他在李自成追赃助饷的行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陈圆圆身为秦淮八妓之一,是才艺双绝的吴中名伶,后被劫入京。是谁劫走了陈圆圆尚无定论,只知道身为一介女子,在亡国之际,陈圆圆入京实属身不由己。

吴三桂与陈圆圆的首次碰面,是在田贵妃之父田弘遇的宴会上,吴三桂对陈圆圆一见倾心,田弘遇便将陈圆圆赠与吴三桂,不料其后陈圆圆被刘宗敏夺走。

吴三桂听闻此事,大为震怒:

“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

因此,有人推断,吴三桂降清是由于对李自成及其手下的憎恨而做出的叛逆之举。

明末清初的诗人吴梅村专门为此赋诗一首,名为《圆圆曲》,诗中有言:“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梅村曾任明朝的翰林院编修,他痛恨吴三桂的投降之举,从而作诗讽刺。

在全诗的结尾,吴梅村以当年周瑜听闻曹操有意收二乔于铜雀台上,愤而起兵反抗一事,暗讽吴三桂是为情所困,不顾大局之人。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吴梅村作为文人,作诗时从单个切入点下手不足为奇。但于情理来看,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行为似乎过于戏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吴三桂与陈圆圆之间真的存在某种旷世绝恋吗?

首先,吴三桂与陈圆圆几乎只有一面之缘,谈不上情愫日密;此外,史书中对于吴三桂初见陈圆圆时的描写为:不觉其神移心荡也。

初见之时,与其说吴三桂与陈圆圆是一见钟情,不如说是见色起意。

因此,陈圆圆对于吴三桂而言,不过是一介美妾,不足以成为吴三桂献关投降的理由。

同样的,吴三桂抛弃父亲的行为也值得推敲。他真的那么轻易就做出了弃父求荣的决定吗?

彼时的吴三桂年纪方过三十,而他面对的则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抉择。我们无法得知吴三桂的真实想法,但也许能从各方面的记载中抽丝剥茧,勉强拼凑出当年的吴三桂经历了何其艰难的心理斗争。

环境因素——腹背受敌、权衡利弊

山海关是兵家必争之地,驻守此地的吴三桂本应凭借险关守住要害,但当时的情况却并不容乐观,可谓是腹背受敌。

一边是手握十万重兵的李自成与他刚刚建立的大顺政权。

就算李自成愿意向吴三桂递出橄榄枝,吴三桂能够坦然接受他的邀请吗?笔者认为不会。

首先,李自成挟持其父的做法必然因其吴三桂的反感,就算吴三桂纳降,他在京师也必定处处受人钳制。

其次,李自成并非仁善之人。所谓的追赃助饷并非他的心血来潮,早在举兵之初,他就打着劫富济贫,甚至杀富济贫的旗号吸引了大量的追随者。

李自成对富人如此,对平民也不例外。《枣林杂俎》记载,李自成入京后,手下士卒频频侵扰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吴三桂的另一个选择是雄踞关外,虎视眈眈的清师。

在双方多年的交战中,清兵捷报频传,明军节节败退,在气势上,吴三桂并不占优势;

另一方面,在汉人眼中,清兵算是“外虏”,投降外族无疑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而此时吴三桂手下的士兵在士气、军力两方均不占优势。

士气方面,崇祯皇帝刚刚自缢,明朝政权不复存在,军心涣散;

军力方面,山海关的守军已经有数月未得军饷,人困马乏。

用古人的话来说,吴三桂当时“西不能制寇,东不能抗虏,故静俟焉,以待虏寇相遇,徐观鹬蚌之持……吾不知其有何功也。”就是说他在两难的抉择中选择静观其变,明哲保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当然,吴三桂还有最后一个选择,那就是死守山海关,血战到底,但显然这个决定不在吴三桂的考虑范围之内,因此投降成了必然选择。

而投降的两方,一个是“内寇”,一个是“外敌”,无论选择哪一方,都势必要名声受损。在一番权衡后,吴三桂选择了降清,原因很简单,无外乎是考虑到清军雄厚的军事实力。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明政权的统治不过是外强中干的花架子,论战力,论民心,农民军都处于上风,面对已现颓势的明政权,自然能占据优势。

但清军的实力则更胜。吴三桂多次与清军交兵,眼看清兵频频得胜。理智分析下,这样一支人数庞大、组织森严的正规军队明显强于农民军。事实也证明,李自成确实难以抵御清兵的进攻。

因此,在对比与权衡后,吴三桂选择了降清。

文化背景——重文轻武、不识礼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兵制》中,对明朝的武将做出如下评价:“豪猪健狗之徒,不识礼义,喜虏掠,轻去就。缓则受吾节制……急则拥兵自重。”

黄宗羲认为武人都是些“不识礼义”之人,此处的礼义指的主要是儒学,尤其是其中关于仁义、家国的概念。

在他看来,武官大多是些见利忘义之徒,只会见风使舵,力求自保,拥兵自重,不顾国家危难。

黄宗羲言:夫天下有不可叛之人,未尝有不可叛之法。他认为文人与武人不同,都是如文天祥一般保守气节的“不可叛之人”,这也符合宋明以来重文轻武的风尚,黄宗羲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将领的思想状况。

吴三桂出身将门,虽然曾考中武举的他必定接触过儒家文化,但在这样一种风气中成长起来的他,很难说会把家国利益看得多么重要,这点从他在崇祯自缢后退守山海关,而非平寇的行为就可以看出。

正面评价——借兵解围、实属无奈

当然也有人认为吴三桂降清实属无奈之举,而非目无家国,背信弃义。

夏允彞在《幸存录》中以申包胥借秦兵解楚国之危的做法为吴三桂辩护,“三桂借兵东夷而东夷遂吞我中华,岂三桂罪哉?所遭不幸耳!”

这种观点较为新奇,但也有其不足之处,那就是没有意识到秦楚关系与明清关系之间的根本区别。

楚昭王是秦哀王的外甥,两国存在血缘关系,因此秦王出兵助楚有伦理基础。

而对于明朝、对于汉人来说,清兵属于外敌,再加上连年的征战杀伐,二者根本就是势不两立的敌人。

而且,就结果而言,吴三桂的“借兵”也并非什么良策。

结语

吴三桂降清的做法,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从结果来看,都是背叛了明朝江山社稷,甚至背叛了自己汉人血统的厚颜无耻行为。

然而这种行为是在多方合力下促成的必然行为,这既是吴三桂一人的标签,也是明末清初的时代风云下许许多多明朝将领的真实写照。

因此在分析吴三桂的人物形象与心路历程时,更应抓准军事、文化等时代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记载中把“吴三桂”的形象抽离出来,以小见大,求得还原那个繁杂时代的一角画卷。

参考文献

《明史》

《甲申核真略》

《明夷待访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用... 有幸得到大家喜欢,围棋盘系列已有三期。 有人跟我留言,说围棋盘不一定展示地理上的列国领土,也可以展示...
原创 诸... 白帝城托孤 ,是刘备大战东吴失败后生命垂危时,急召诸葛亮到白帝城,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一段典故。 ...
原创 科... 巴尔干地区是德国或者是中欧进入地中海,融入世界最便捷的通道,也是域外势力踏上欧洲的跳板,正是由于这样...
原创 朱... 大家对于电视剧《朱元璋》都不陌生,这是一部大作,描述了很多的不同人物的内心关系,多角度的表现了历史人...
原创 慈...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即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照常凌晨起床,而后由专人伺候着梳洗服用早...
原创 清... 清朝皇帝为什么越到后期越短命还生不出儿子,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研究一下清朝皇帝,我们会发现清朝的十二位...
原创 袖... 许多朋友都知道,在现代欧洲存在5个袖珍国,也就是领土面积和人口都极少的安道尔、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圣...
原创 真... “成吉思汗的陵墓必定有无数的珍宝”,这是国外一个寻宝团队说的话,他们也坚信成吉思汗陵墓中的宝贝,定会...
原创 论... 前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不仅在政治和经济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在文化和思想上有着重要的...
原创 廉...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割据。作为七雄之一的赵国,曾有廉颇与蔺相如两位名臣。描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
原创 漂... “关注”一下,我们一起探讨更多内容 3月31日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在琉球会见了当地的官员。 由于此...
原创 海... 提起海参崴,大家都不陌生,作为我国的原有领土,它因为常年不结冰的特性,而被俄罗斯称为“ 远东第一港”...
江东之变:孙策之死与孙权的继位... 三国时期,江东孙氏家族的变迁充满了戏剧性和争议。孙策的英年早逝以及孙权上位后的举动,一直是历史研究的...
原创 解...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努... 受互联网谣言的影响,很多人把努尔哈赤视为“外国人”。但其实,这种认知充满谬误:因为努尔哈赤可是正儿八...
原创 带... 前言 姜子牙大家都听过,一提到这个名字,大家想的都是《封神演义》,在这本书中他给众多的天兵天将册封授...
湖南衡阳市珠晖区再添两处省级工... 近日,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第二批湖南省工业遗产名单,位于衡阳市珠晖区的衡阳建湘柴油机厂和衡州窑衡...
原创 斯... 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华觉...
如何评价安史之乱的安史二代“安... 废长立幼,取乱之道。 一 安禄山是粟特人和突厥人混血,史思明是突厥人,他们都出身于游牧民族,都深受游...
原创 战... 日本投降后,放下武器的鬼子有七百多万,中国俘虏的有三百多万,一部分日本鬼子幸运地回国了,一部分当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