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拥有着“前无古人”的严格户籍制度,其背后的原因究竟为何?
迪丽瓦拉
2025-07-17 12:33:31
0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中国是一个集五千年文化的古老国度,人们惊叹精美的瓷器和美轮美奂的丝绸工艺品的同时,也在感叹到底是什么让古代中国拥有这样独特的历史文化?

这当然是和中国独特的历史朝代的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古代中国的各个时期都拥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都是要基于一个王朝的建立并且持续的有序发展而形成的。

什么才是一个社会有序发展的基础呢,答案我想也是呼之欲出的,这就是法律。明朝就拥有着无比严密的律法制度,这种严密程度在明朝之前都是绝无仅有的。

而明律中的户籍管理制度,直接对今天我们研究户籍管理制度更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起到了借鉴意义。

明朝的户籍制度是怎样规定的,它又为今天的我们研究户籍管理制度提供了怎样的参考意义呢?

一、明太祖建立户籍管理制度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穷,在挨饿受冻中长大,所以朱元璋对农民和土地的意识特别强烈。

朱元璋说:“国以民本,民以食为天。”

这句话足可见朱元璋对土地的眷恋是发自内心的。

加之早在明朝时期的中国仍是以小农意识为中心的思想,上至统治者下至百姓,对土地都是十分依赖的。

所以明朝在律法的制定上就会更倾向于给农民提供尽可能多的土地,主要是减少因人口大量的流动带来的不稳定社会因素。

朱元璋鼓励人口去尽可能多地耕种土地,给予了他们大量优惠的税赋和徭役,又通过制定了一系列的户籍管理制度把他们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之上。

那么朱元璋又制定了哪些户籍管理制度把这些人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了呢?

明朝建朝初期,朱元璋很快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农民赋税和徭役过重,大量土地荒芜,人口流失严重。

当下的最迫切的任务就是“田野辟,户口增”。

于是户贴制度和黄册制度应运而生,《明史.食货志一》记载:“太祖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具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帖给之民。”

黄册制度则规定,只要是明朝的平民百姓都要在黄册上登记身份信息。

例如,这个人在哪里出生,是否一直在这个地方从事生产活动,还是从别的什么地方来的,都要详细加以记载。

黄册制度对人口的流动情况加以登记的同时,还对人口的职业也加以详细登记,并且这个职业还会一直被世代继承下去。

这就意味着职业决定了整个家族的赋税徭役基数的大小,而这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

在这个户籍管理制度在明初收效甚好,百姓对承担的税赋和徭役都能接受,而且还尚有盈余,温饱可以得到保证。

地方和中央朝廷也尚能维持税收平衡,明朝初期这个制度是适用的。

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明律法的崩坏,再加之备受天灾和战争的侵害,明朝的这个户籍管理制度就成为了百姓的枷锁。

过高的赋税和徭役,都成为了百姓冒险迁徙的原因。

这时百姓的温饱都不能解决了,而这个世袭制的枷锁还将他们牢牢束缚在贫瘠的土地上。

更有甚者,有些百姓早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乞户”,却因户口是“民户”而世代缴纳高额税赋和承担沉重的徭役,最后他们迫不得已踏上了冒险的逃亡之路……

二、明朝的户籍制,把百姓定了性

然而,时间来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连年不断地自然灾害,农民靠种地已经无法维持温饱。

明朝初期制定的法令,随着明朝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几乎变作了一纸空文。

明朝初期的户籍管理制度把农民世世代代捆绑在了土地上,伴随着天灾,还有人祸。

明朝中后期朝廷财政难以支撑明朝庞大的军队花销,以及日常奢侈的消费,郑和七下西洋,一度造成了明朝国富民强的假象,但却难以掩饰明朝廷财政疲软的事实。

明朝经济疲软,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限制工商业,连年的自然灾害和战争把百姓迫害的已经苦不堪言。

再加之明朝中后期的兵制由屯田制转变成募兵制,大量肥沃土地也逐渐被权贵所霸占。

从上面的文字我们很容易就能够分析出,郑和七下西洋的目的主要还是给朝廷创收,而这也确实给朝廷带来的了可观的收益。

但是这些收益并没有给百姓带来实处,反而全用在了维持朝廷奢侈的支出和给明成祖歌功颂德上了。

而百姓仍然要世代承受着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被剥削被迫大量冒险迁徙的现象没有任何改变。

期间明朝被迫做出了改革,张居正提出了著名的一条鞭法,在一定时间内确实缓解了阶级斗争的激烈程度。

《明史》记载:“一条鞭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一条鞭法从多方面提出了改革,它从税收的科目,征收方式和征收范围都提出了改革,短时间内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是后来随着一条鞭法实行后不久,张居正病死,这条变法失去了最有利的支撑者和执行者。

再加上明朝中后期的统治者懒政,朝廷和地方官员互相勾结,压榨百姓的步伐不但没有停止,反而越演越烈。

被迫迁移,流离失所的人越来越多,随着一条鞭法的荒废,明朝又出现了元朝末期的情况,这也标志着明朝彻底衰败。

三、明朝的户籍制度导致百姓承受着沉重的赋税

明中后期魏忠贤乱政,大肆敛财,朝廷地方官员沆瀣一气,大量侵吞土地,百姓温饱成了问题,还要世世代代承受服不完的徭役,缴纳巨额的赋税。

明朝重视农业发展,抑制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并且把人口定了性。

据 《明史 》卷七十八 《食货志二 》一记载: “凡户三等,曰民,曰军,曰匠……”

可见户籍中的良籍主要是三种,其中民籍就包含了比较富庶的庶民地主,这些人手里也有大量土地。

他们是纳税大户,但是他们手里也掌握有大量土地资源,也可雇佣人来种地,也可雇佣人去徭役,也可与当地官府勾结,把赋税转嫁他人。

可以说,这些人也是间接地破坏了明朝的财政制度。

明朝中后期统治者虽然被迫做出了改革,改革的产物一条鞭法,也曾经有效地缓解了阶级斗争的激烈程度。

但是,随着作为提出者和最有效的执行者——张居正的病逝,一条鞭法无法得到长久实施。

明朝很快又阶级斗争四起,朝廷很快又陷入到经济危机中去了。

此时明朝统治者已经无力回天了,只能过着极尽奢华的生活,皇族的骄奢淫逸,中央地方官员沆瀣一气大肆敛财囤地。

对内任由阶级斗争四起,而面对外部的猖獗的走私活动又无能为力,明朝的律法变成一纸空文。

匪盗猖獗,自然灾害不断,阶级斗争四起,这些内忧外患共同将明朝推向灭亡之路。

明朝拥有着史上最健全的户籍管理制度,同时明朝的律法也可以说是史上最健全的法律,那么是什么让法律如此健全的明朝最终走向了灭亡?

主要还是因为明朝的经济逐步走向下坡路,经济得不到均衡发展是明朝主要灭亡的原因。

明朝拥有着健全的律法,拥有着先进的户籍管理制度,但是明朝却出现了发展的倒退,主要是经济出现了倒退。

究其原因,还是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导致的。

结语:

明朝统治者的眼光受限,重农轻商,不重视经济的发展均衡。

而户籍管理制度又将人口世代固定在了一个地域内,朝廷只知将人口固定在特定领域内,却没有相应相应政策来加强管理。

只知给农民优惠政策,却抑制工商行业发展,因此便造成了行业经济发展不均衡。

而地域决定了行业的经济发展情况,行业之间同样都要得到均衡发展。

地域和行业的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明朝统治者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最后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这也是明朝户籍管理制度留给我们的沉痛的教训和户籍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一个永恒的话题。

参考文献:

《明史 》

《大明律》

《明会典》

《明大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郑... 1953年4月的一天,时任20兵团代理司令员的郑维山,正在作战室里与参谋人员,研究下一阶段的作战任务...
原创 赵... 最近《大秦赋》的热播引起了很多热议。此剧服化道投入了大量的资本,但是剧本拖沓和几位主演的演绎颇受诟病...
原创 1... 1965年,原国民党代总统的李宗仁终于排除万难,从美国回到了祖国。 刚一回国, 毛主席携江青、章士钊...
原创 赵... 北宋的开国君主在建国之后,他一直想要把都城从开封迁至洛阳,甚至多次都制定了相应的机会,但为何没迁都洛...
原创 曹... 刘邦曾经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
原创 秦...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其统一天下的壮举至今令人惊叹。他不仅在政治上进行了大创新,还开创了许多...
原创 科... 前言:在18世纪初期,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影响开始在英国殖民地美洲展现。从1720年到1730年,许...
原创 最... 环顾全球,两百多个大小不一的国家和区域,地理位置也各不相同。比如,我国国土面积很大,还有不同地形,欧...
原创 历... 西安也叫“长安”,为“长治久安”之意。在数千年的历史当中,有过五次的封城经历。 永宁门 第一次封城...
东晋南北朝对中华正统的争夺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政权“各言应历数,人谓迁图新”,各方都意识到了自己政权正统与僭伪的问题。三国时期辨伪...
原创 魏... 攻灭蜀汉的魏国大将邓艾,他的被杀是三国尾声最具悬疑的事件。 谁是杀邓艾的真凶? 讨伐蜀汉的两位主帅,...
原创 1... 前言:论文将聚焦于1660年的阿尔及利亚,探讨该国的海盗国度的兴衰以及海盗活动对阿尔及利亚社会和文化...
原创 西... 清朝末年,中国迅速从农耕时代的霸主衰落为任人宰割的肥羊。在这个过程中,周边的国家纷纷想要从中国身上得...
原创 永... 明朝秦王源自于朱元璋的次子朱樉一脉,他在洪武三年被封秦王,封地为陕西西安府。洪武十一年,朱樉就藩西安...
原创 陈... 陈友谅画像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我和大家聊一聊朱元璋主要对手陈友谅后人的情况。 众所周知,陈友谅...
原创 都... 唐玄宗李隆基一生的挚爱有两个,一个是在开元盛世的盛年恩爱非常的武惠妃,一个是在其知命之年宠冠后宫的杨...
原创 纳... 我们都知道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他在文坛中的地位屈指可数,独树一帜。纳兰性德出生于满洲贵族家庭,从小...
吉林大学教授井中伟加盟浙江大学... 井中伟教授。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官方微信号 图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井中伟已加盟浙江大学。 据浙...
原创 关... 无知者无畏,世风日下,很多对历史文化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的人甚嚣尘上,屡屡有惊世言论流出,比如很多人...
原创 秦... 文|编辑:潇潇 引言 在秦汉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大量的宗教信仰和社会风俗的变迁。 这一时期,出现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