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罗宪,三国时期蜀汉和曹魏的两国臣子,在蜀国灭亡后,
被晋朝封为冠军将军
,去世时后,又被赐烈侯。
罗宪可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不仅是罗宪在曹魏攻打东吴时,曾经献策打下东吴的巫城,加快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的脚步;而且还是
在刘禅投降后,孤军奋战,坚守永安
,让东吴失去了吞并蜀汉疆土的机会,完成了先帝刘禅旨意。
罗宪出生于湖北荆州。罗宪的父亲罗蒙是四川广汉的太守,罗宪天资聪慧,
谯周是他的老师。
罗宪在蜀汉时,担任蜀汉宣信校尉一职。
罗宪为人豪爽、耿直,曾经作为使节出访过吴国。
可是由于罗宪却得罪了朝中权臣黄皓,被黄皓派到了江边做到巴东太守。
但就是黄皓的贬任,反而成就了罗宪一世的功名。
一、曹魏对垒,蜀汉灭亡
诸葛亮在去世前,为了可以复兴蜀汉,在愤怒和无奈的心情中,
和东吴再次修好,达成协议,一致对抗曹魏。
并将自己的对蜀国的计划和期望都交给了弟子姜维。
不久,曹魏对蜀汉发动了攻击。魏国派出了钟会和邓艾两个将领,
蜀汉则派出姜维和诸葛瞻两位将领和他们对抗,但
是
最终是姜维被困,诸葛瞻则战死在四川的绵竹
。
东吴得到蜀汉被打的消息后,立即派出两支队伍,一支队伍由丁奉带兵前去救援,攻打东吴的寿春,期望可以拖住曹魏的兵力,曲线救蜀国,而
另一支队伍直接奔赴永安,帮助罗宪抵抗魏军的进攻。
可就是在半路上,东吴的军队却收到了刘禅退位的消息,丁原只好撤兵。而另一支队伍则继续前行,一直开拔到了广安的脚下。可是,
罗宪并没有打开城门迎接救援的队伍,反而和他们进行了剧烈的对抗。
罗宪在东吴的援兵到之前,已经接到皇帝刘禅的召书。
知道蜀国已经归降曹魏了,并且刘禅命罗宪将永安交给魏国。现在罗宪拒绝不开城门,难道是罗宪想依据永安的天堑优势,自立为王?
罗宪知道,东吴派救兵其实是来者不善。
二、东吴陷害,刘关张亡
要想解释罗宪为什么要对抗东吴,得先说说东吴与蜀汉的恩怨。
公元219年,刘备令关羽、关平从荆州的南郡出发,攻打襄阳和樊城。由于曹魏的驻军不懂当地的气候,雨季河水大涨。
关羽借着天时地利,襄樊之战大获全胜
。关羽后留守荆州。但东吴一直都想收回荆州,建安24年十月,
东吴的大将吕蒙在孙权的授意下,偷袭了和曹仁对峙的关羽
,攻占了了关羽的大本营江陵。关羽无奈只好从樊城撤出,驻扎在麦城。
东吴派人夜晚潜入关羽的营中,散布流言,一夜之间,军心涣散,关羽手下兵卒走的走,逃的逃。
关羽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最终关羽在出逃路上
,被埋伏的马忠抓住。孙权抓住关羽和关平后,恐怕夜长梦多,立即将关羽、关平杀害
,
关羽被杀后,张飞由于伤心过度,迁怒于部下,
最后营中人叛变,砍了张飞的人头,提去见东吴的孙权。
刘备在接连失去了两位好兄弟后,急火攻心,发誓要为两个弟兄报仇,
在公元219年,又发起了夷陵大战,准备夺回荆州,东山再起。
但是夷陵之战让刘备惨败,军中只留下残兵四万,已经失去了与曹魏和东吴的对抗能力了。
刘备退回白帝城后,一病不起,不久就抱憾去世了。
刘备去世以后,刘禅继位,但是刘禅是扶不起阿斗,刚一宣战,就立马投降了。
现在东吴却派救兵来就蜀国。
如果没有东吴的偷袭,蜀国也不会遭遇灭亡,罗宪心中气愤难平,并且罗宪早就看出了东吴得陇望蜀的野心。
三、惺惺作态,明争暗抢
东吴和蜀汉之所以可以一直合作,那是因为三国鼎立之时,东吴和蜀汉两国,无论在财力上、还是军事上都不是魏国的对手,
为了自保,必须联手才能防御曹魏的袭击
。
孙权和刘备的第一次联盟,首战就成功的火烧赤壁,取得了胜利。
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利益,也为了稳住刘备的心,
孙权不惜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而且更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把荆州,也借给了刘备。
两国的联盟果然让曹操有所收敛,但是短时间的安宁后,
孙权就想扩张东吴的边界,又开始打益州的主意了
。益州是兵家必争之地,谁得到益州谁就有发言权。
刘备得到益州后,孙权十分的不满,吴蜀的第一次连盟出现了裂痕。随后。孙权想让刘备归还荆州,但是刘备装糊涂,迟迟不还。
利益的冲突让东吴和蜀国的裂痕逐渐增大。
孙权下了决心要把荆州拿回,但是当时东吴和蜀国的势力相当,加上关羽镇守,想要强攻难上难。
于是
孙权干脆撕破脸,和曹操合作,杀了关羽,期望可以曹操那里分到一杯羹。
东吴的行为让从罗宪心中一直都不耻
,而且蜀国从来都认为东吴自立为帝,名不正言不顺。
现在孙权听说刘禅投降了曹魏,就立马派兵到永安来助战,但
实际上就是趁火打劫,想将永安拿下,抢据这也军事要塞,为和曹魏抗衡做准备。
蜀汉之地物资丰富,天府之国的富饶让兵家垂涎。蜀汉的物资和外界的物资交流,向来通过两条路:一个就是
川陕间金牛道,一个就是沿着长江水陆并行的三峡古道,白水关位于金牛道上的关头,永安则在三峡的西口,是交通要道的关口。
身为一军之将的罗宪怎么会看不透东吴的野心。
东吴派来的军队已经兵临城下,
罗宪命守卫城楼的士兵关好城门,不放一个人进来。
四、誓死抵抗,击退东吴
刘禅投降曹魏的消息传来后,在永安城守卫的军官一听失去了国家,做了亡国奴,感觉失去了打仗的意义,就开始放弃守卫,弃城逃窜。
城中一片混乱,民心涣散。
罗宪当机立断,抓住几个逃跑的士兵,当众砍杀,以儆效尤
。这才使城中安定下来。
罗宪向城里的官兵晓明大义,既然先皇已经向曹魏降服,做了曹魏的臣子,我们也当遵旨,效法先皇,做曹魏的百姓。
蜀国已经是魏国的了,这座城池也是魏国的,因此断不能落在东吴的手中。
必须为曹魏守住这座城,何况,若不是东吴背信弃义,我们也不会亡国。
城中的军官和百姓听后,决定一致抗击东吴。
罗宪带领城中仅有的2000多士兵和东吴派来的军队拼命抵抗,但因钟会叛变,罗宪被逼退城中防守。
罗宪一面派人突围,向在安东的曹魏将军陈骞求救,一面继续和东吴派来的军队作战,终于将东吴的军队击退。但是
东吴不甘心,再次派出三万大军攻击永安。
东吴虽然派出的是大将陆抗,但是
由于罗宪和城中官兵的齐心抵抗,陆抗和罗宪僵持了六个月,始终都没有攻下永安。
长时间的对抗让永安城内的百姓开始缺粮生病,有人开始动摇,劝罗宪弃城,但是罗宪坚决的拒绝了。
紧急关头,罗宪派出去求援的杨宗见到了陈骞,陈骞将这军情赶快上报司马昭,
司马昭派兵两万攻打东吴的西陵,陆抗前后受到夹击,不得不撤兵
,永安也终于脱险。
罗宪最终将永安完整的交到了魏国的手中。
孙权打击关羽时,忘记了一条规则,
唇亡齿寒,不久,东吴也被曹魏所灭
,历史进入了晋朝时代。
利益可以让国与国成为友邦,也可以让国与国反目为仇。自以为可以设巧记,强取豪夺,但不知鹬蚌相争之时,却是渔翁得利之日。
参考资料
朱子彦.论西晋王朝的治蜀之策[J].历史教学问题,2022(4):11.
刘华,胡剑.蜀汉永安都督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