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实际上是一位极具有政治野心的人,在垂帘听政期间,她一直试图掌控清朝政权的实际控制权,以此来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并且不断采取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此外她还先后推翻了数位皇帝,废黜了数位皇后和嫡福晋,以维护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同时她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如通过扩大内务府的职能来控制经济,通过任命自己信任的官员来掌握军权,通过设置宫廷官职来干预政治。
这些措施都不难看出了慈禧强烈的政治野心和权力欲望。
光绪三十四年的夏天,慈禧在西苑度过了七十四岁生日。由于庆典安排的活动过多,不能很好地休息,导致慈禧的病情没有得到及时地控制,最终在1908年于北京中南海仪鸾殿病逝,享年七十四岁。
光绪登基
慈禧出生于1835年,她原名婉容,是清朝雍正皇帝的侧福晋。在她嫁给道光皇帝后没多久,道光皇帝就去世了。随后,慈禧成为了年幼的咸丰皇帝的生母皇太后。咸丰皇帝去世后,慈禧则掌握了政权,成为当时清朝的实际统治者。
而光绪作为是清朝的第十代皇帝,他的父亲是同治皇帝,母亲则是慈禧太后的侄女。1861年,同治皇帝因病去世,当时年仅5岁的光绪继承了皇位,由慈禧太后担任摄政。
光绪的继位可以说其实是慈禧的选择。
慈禧在众多亲戚中最终挑选让光绪登基与她自身的政治野心和掌权意图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作为太后,慈禧其实一直试图掌握清朝政权的实际控制权,她让年幼的光绪登基其实也是为了能更好地掌握朝政大权,并不断巩固自己权力中心的地位。
光绪帝在8岁以前其实一直是由慈禧太后带进宫中亲自抚养的。甚至可以在光绪刚刚入宫的几年里,慈禧是真的有把光绪当成自己的亲儿子在照顾,可以算得上是嘘寒问暖了。
当时慈禧每晚都会让光绪来与自己同睡,半夜还会起身帮踢掉被子的光绪盖好被子,担心他晚上会着凉。
作为慈禧亲手挑选的皇帝,光绪帝其实应该称呼慈禧太后为“圣母皇太后”,但光绪反而对慈禧太后有着与众人都不同的称呼:“亲爸爸”。
其实除了“亲爸爸”的称呼外,慈禧还有许多其他的“外号”,比如“老佛爷”和“太上皇”,慈禧对于这种男性称呼的喜爱其实可以视为父权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的一种表现。
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男性地位高于女性,女性往往需要依附于男性才能获得更多的权力和地位。
而这些特殊的称呼其实都离不开一个太监--李连英。
受到宠爱
李连英,原名李进喜。他在七岁那年膝盖上长了一个无法医治的大疮,当时父亲和爷爷为了给他治病,就带着李连英一同去了北京。
谁知他们在半路上遇到了一个算命先生,看了一眼李连英的疮便说能治好他的病,而当时走投无路的一家人只能抱着死马当成活马医的心理,给李连英用上了算命先生给的膏药。
李英泰竟然真的就痊愈了,这让父亲和爷爷都很惊讶,但同时算命先生还说他会克死全家人,除非进空门或宫门。
而李连英的家人因为之前算命先生医治好了他的并,就对他的话深信不疑,于是带着李连英净了身,之后便让他入宫当了太监。
在李连英在进宫的时候,安德海正得慈禧的宠爱,可以说是太后身边的大红人了。虽然他们两个几乎是同时入的宫,但当时的地位却差得十万八千里。而安德海没有得意很久,因为之后他就因为“违背祖制,擅离京师”而被斩首了。
李连英作为一个十分聪明善于学习的人,从安德海的事情中学习并且明白了要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上下级关系,这层关系是万万不能僭越的。
年纪轻轻的李连英早就知道应该如何拿捏主子的脾气与喜好,还学习到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巧言善辩的功夫,而且因为安德海被斩首的教训,他也知道在宫中要时时处处都保持着谨慎小心。
终于,李连英在皇宫中逐渐得到了慈禧的喜爱,他也因此在宫中获得了更高的地位。
26岁时他就被任命成为了储秀宫掌案的首领大太监;到了31岁时,他因为善于揣摩慈禧的心理,同时办事稳重,更是成了慈禧身边最红的红人,同时随着权势和地位越来越高,这时李连英在宫中的地位,甚至已经能跟敬事房大总管相提并论了。
李连英的阿谀奉承确实让他得到了慈禧的青睐,而且李连英自己不仅在慈禧面前奉承,还会通过暗示、传话等方式,让其他官员也向慈禧奉承,这让慈禧对他更加倚重,也让他在宫中地位更加稳固,后期他甚至有能力将某些不逊于自己的大臣赶出宫廷。
光绪称慈禧为“亲爸爸”也是在李连英的教导下才叫的。
其实光绪帝作为慈禧太后妹妹的儿子与慈禧的关系十分亲近,但她还是一直对光绪不是亲生儿子而耿耿于怀,毕竟侄子始终无法与亲生儿子相提并论,虽然在光绪年幼时他们确实亲如母子,并且随着光绪的年龄渐长,随时都有可能会威胁到慈禧的地位和权力。
李连英让光绪帝喊慈禧太后“亲爸爸”,则正好是投慈禧所好,用这种方式取得慈禧太后的信任,表示两人之间的关系亲似父子,同时这种称呼也表现了慈禧在朝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更清楚地表明她对皇权的强大掌控力和对朝堂的影响力。
如李连英所想,慈禧果然对这个年幼的皇帝向她表示孝顺的称呼感到十分欣慰和满足。
之后在大旱之时,慈禧在颐和园里的仁寿殿举行了祭天仪式,祈求天降甘霖,以救百姓于水旱之灾,在求雨第三天,竟然真的天降甘霖,解决了大旱的问题。
慈禧祈雨成功后,李连英便立刻跪地称慈禧为“老佛爷”,连说慈禧如佛爷一般。
事实上“佛爷”在满族中有着“菩萨”的意思,李连英用这种称呼表达了他对慈禧的敬仰和服从之情,同时这样的称呼也让慈禧感到十分受用而且还能展现出自己的权威和统治地位,因此之后“老佛爷”这个称号就逐渐在宫廷中流传开来,成为了慈禧的代名词之一。
慈禧对梳头也极为重视,甚至成了自己的癖好。很多太监梳头都不能做不出令她满意的发型。而李连英就抓住了机会,下尽功夫去研究各式各样的梳头方式,不管是挽发髻还是簪花,他都能做得让太后十分满意。
在慈禧身边担任太监期间,李连英还经常向慈禧献上一些珍贵物品,以此来表达他对慈禧的敬意和忠诚,而且他还会写信向慈禧表达对慈禧的恩情,并称赞慈禧的“大恩大德”和“深仁厚泽”,甚至他还称呼慈禧为“圣母太后娘娘”
这些恰到好处地奉承都让慈禧感到十分高兴和满足,也让李连英备受慈禧的恩宠,他的地位和权势更是日日高涨。
饱受议论
随着慈禧对李连英的宠信与日俱增,朝野之中对于这个太监的议论也越来越多,而李连英本人则更是利用自己的权力频频以权谋私,进行贪污腐败、收受贿赂、徇私舞弊,甚至他还直接向地方官员索取财物,导致当时的政治风气极度腐败。
光绪二十年,因为全国对于
甲午战争
中北洋海军打了败仗产生了许多质疑,当时的人们因为不敢直接批评慈禧,于是就把矛头指向李鸿章,与此同时他们还捎上了李连英。
当时的朝堂官员们更是纷纷上奏,他们指出北洋海军将领与总管太监李连英有暗中来往,并且还相互包庇,同时甚至有官员上奏说这些决策表面上看起来是皇太后决定的,但实际上这些决策早已被李连英左右了。
而正是这句话成为了之后所有人抨击李连英干预朝政的证据之一。但实际上朝臣们对李连英的抨击都没有得到任何结果,李连英还是安稳地坐在他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也是这些抨击并没有能够拿出什么真实的证据来佐证。
但李连英确实爱财,他还曾经利用自己掌握的权力敲诈官员来谋取私利。比如他会利用慈禧的名义,威胁官员们,强迫他们献上财物。同时还会将一些官员的罪行告发给慈禧,以此来讹诈他们。
其实李连英收取的银两和宝物数不胜数,但他十分聪明,每次都会把收取的东西全部交给慈禧,只有慈禧不要的他才留着。因此慈禧对他的这些敲诈行为也都保持了默认。
1894年慈禧太后将李连英升为二品顶戴花翎总管,时年47岁。
“戊戌变法”
时,李连英紧靠慈禧一边,在慈禧与光绪之间传话,两边说好话,但实际上他已经在参政并试图搅局。
在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时,慈禧携光绪皇帝西逃,李连英随行扶持,一路跋山涉水,伺候寝食。当时慈禧的排场越来越大,而这一切布置的费用则全部都需要由地方来承担,参与布置的太监们则会趁这样的机会来勒索钱财,像李连英这种地位极高的太监甚至还会趁机敲诈勒索朝中的办事官员。
其实慈禧是不可能不知道身边太监有些胡作非为,但她认为只要这些太监他们不试图干预政事,同时能够照顾好她的生活,这些人贪点钱财在她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
有很多关于李连英对慈禧的奉承的历史记录和传说。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个故事是,有一次慈禧在夏宫中看到一只蝴蝶,感到十分开心,但过了一会儿蝴蝶飞走了,慈禧十分失落。
李连英便在一旁说:“圣母勿忧,蝴蝶去了只是为了报告其他花儿,现在它们都会来这里和您相会。”慈禧听了十分高兴,对李连英宠信更佳。
离宫去世
戊戌变法后,李连英开始变得谨言慎行,同时已经上了岁数的他此时没有再做出鲜明的表态来表明自己的站边,而慈禧也因为他的谨慎自此之后开始对他有了些疏远,但这也没有影响他在宫中一人之下的地位。
自从逃回到北京之后,李连英就觉得自己在皇宫中当奴才伺候的这些年也还算是尽职尽责了的,到了如今这个岁数他也可以开始考虑退休了。
到了1908年,慈禧死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而李连英在办理完慈禧的丧事后,还守孝百日。次年年初李连英决定退休,于是便找了隆裕太后请辞,在得到了批准之后,他从此就离开生活了52年的皇宫。
李连英的一生经历四朝皇帝,但他还是主要侍奉慈禧,并且也深受慈禧太后的喜爱。在慈禧死后的第二年,李连英也去世了,时年64岁。
在他去世的时候,清朝宫廷还给了他的后人1000两白银,让后人将他安葬。
之后他的后人们则在北京恩济庄的太监墓地修造了一座十分豪华地坟墓,这里占据了足足二十亩地,同时还配了祠堂和偏殿,墓地石牌坊横额的字则写着:“钦赐大总管事公之墓”。
李连英最后被葬于此处。
在李连英去世的同时,这个已经延续了两百多年的清王朝也已经危在旦夕,王朝的覆灭也仅仅是一夜之间的事情了。
李连英作为一个太监的身份其实非常卑贱,但他与其他太监不同的是,因为受到了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他其实享受到了皇宫太监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地位,而与此同时金钱财富也随之而来,几乎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但也正因与慈禧的这层特殊关系,他最终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十分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
死因成谜
其实李连英的死因在近代还有着极大的谜团,并且受到了众多关注。
1985年,佟洵发表的文章揭露了1966年挖掘李连英之墓的全过程。
指出李连英的坟墓在特殊时期遭到了挖掘,当时一位教师被委派下去清理,但打开棺材后大家才发现李连英的棺材里竟然只有一颗头颅和一条长辫子,尸体身躯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十分困惑,但又无从查证。
而同时他们从李连英的碑文上面看到,其中对于李连英尸身的介绍说的是完整的,那么推测出来最大的可能就是因为李连英生前得罪了什么,这才导致他死后身首异处。
对于李连英身首异处的真相,许多人提出了不同观点,有一些人认为李连英其实是死于非命的,但对于这点如今也没有办法给出一些定论。
还有一些人认为李连英是绝不可能被宫中仇敌所杀的,因为凭借他的机警和为人处世的圆滑,是不会与人结下如此深厚的仇怨,而另一方面他们认为李连英根本不可能参与朝廷内的党派之争,因此他也不可能得罪革命党人,而且他临死时已经出宫,对于政事则更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所以杀他也不会改变任何事情,同时也没有任何意义。
如今这些谜团尚未解开,但恐怕也很难得到定论了。
参考文献
《慈禧太后为何又叫“老佛爷”》
《性别视域中的家国权力——以慈禧太后为例》
《历史上真实的李莲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