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迁与否,这是个问题。朱由检的纠结直接让明朝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迪丽瓦拉
2024-11-01 04:34:59
0

原标题:南迁与否,这是个问题。朱由检的纠结直接让明朝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朱由检是个性格非常复杂的皇帝。他既勤于政事,想要让明朝实现中兴,而自己又性格多疑,不能任用能臣。猜忌多疑,反而特别在乎大臣的看法,凡是牵涉到自己后世名声的事情非要大臣们都同意才行。他既有乾纲独断的一面,遇到大事又优柔寡断。正因为他的这些性格,使得大明朝一次又一次错过翻盘的时机。反而使得不利的形势对明朝越来越不利。当李自成大军迫近京师时,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南迁与否问题上的纠结,使得大明朝真正错过了最后的战略转移或者反败为胜的机会。崇祯帝真是名副其实的纠结帝。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黄昏,明朝的都城北京城被李自成大军攻陷。崇祯皇帝朱由检来到后宫,他对着周皇后哀泣道:“大事去矣。”然后他让周太后自我了结,免得落入敌军之手,使大明脸面受损。周皇后愤恨道:“妾身嫁给你十八年了,可是你从来都不听我的建议。到了今日,又能怪谁啊?”说完,便走进宫中,用丝绢自缢了。朱由检一直在宫中等候消息。等宫女禀报说,周皇后去世了。他才离开往别的宫中走去。

原来李自成率大军出潼关时,周皇后便曾对朱由检说:“周家在南方还有一套宅院呢。”这是在暗示朱由检离开北京,将都城迁往南京。因为明朝祖训,后宫不得干政,她也只能这么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朱由检玲珑剔透,自然听懂了她的话,可是他却默不作声,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其实朱由检心里也着急。他其实非常想现在立马迁往南京。可是他毕竟是一国之君,北京又是明朝根基所在,附近又有历朝先祖的陵寝。他觉得,如果自己一旦下了这个决定,后世必将有无数骂名,至少昏君二字的评价是逃不掉了。于是他想来想去,便想着能有个万全之策。这个完全之策,便是让大臣顶锅。也就是说,让大臣们提出南迁的意见,自己稍微推辞下,表现下君主死社稷的志气,然后在大臣们的极力劝说下才不得已答应南迁。这样做的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可是朱由检想得很美,现实却很残酷。众大臣也都是人精,他们自然不会提出这样让自己陷入后世骂名的建议。明朝的文臣比其他任何朝代都在乎名声跟气节。像正德朝与万历朝都有很多大臣冒死谏议,而又甘于赴死。明朝皇帝对此有个专门的称呼,“卖直”。这些大臣这么做不为任何钱财和官职,只为了后世能够有个好名声。明朝皇帝认为名声跟钱财、官爵是一样的,同样表现了他们功利心切,自私自利,恬不知耻。万历皇帝便经常在批改的奏疏,发泄自己的愤怒,表达自己的不屑。朱由检碰到这群文臣,也是心中发苦,痛不欲生。

其实,在崇祯十七年的二月份,当李自成的大军攻打到彰德时,朱由检让大臣讨论攻守事宜,便有大臣建议南迁。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右庶子李明睿奏请南迁。不过这个南迁并不是要崇祯皇帝南迁,而是要太子以钦差的身份到南京统领各地军队。实际上就是让朱由检与北京城共存亡,完成皇帝死社稷的归宿。而太子南迁,又可以保证明朝的道统不亡,明朝完全可以东山再起,或者划江而治。这个建议,朱由检自然是不同意的。为什么我非得死啊?朱由检心中充分的怨恨和怒气。

三月,李建泰上奏再次恳请南迁。从《明史》的记载看,他的建议与上一次意思相同。因为形势越来越紧急,朱由检也顾不得脸面了。于是便将众大臣召集朝中,将李建泰的奏疏传示众大臣。然后悲戚地对他们说:“国君死社稷,朕将焉往?”虽然说国君与社稷共存亡,但是你们真的要让我这么做吗?李邦华等人不为所动,继续恳请让太子南迁。朱由检算是彻底心凉了。其实朱由检暗地里已经做好了南迁的准备,就等大臣的劝说。

朱由检在南迁之事上的犹豫,最终的结果便是南明有文武大臣跟军队,却群龙无首。太子在战乱中失去了踪迹,可能已经被杀。而最后众大臣也只得选一个藩王登基。可是明代的藩王在朱允炆与朱棣叔侄二人不遗余力地削藩下,在明朝对藩王的严格限制下,早已经失去了朱元璋时的锐气和冲劲,天天只有纵情享乐。他们中没有几个贤能的,更是没有几个勇武的。福王、唐王、鲁王、靖江王、桂王等轮番登场,却没有一个藩王能够挽大厦于将倾,拯救明朝于危难。明朝最后的反击机会就在朱由检的纠结中失去了。要是他能有朱棣当年造反的那股不顾后世骂名、不顾祖训的胆魄,吴三桂也不会投降,大清也不会入关。明朝很可能还会再苟延残喘几十年。

参考文献:《明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实力如... 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 编辑 在《封神演义》中,分为武王伐纣和封神大业两...
原创 赵... 三国时期一直深受历史爱好者的喜爱,无论是关羽的忠诚义气,还是张飞的勇猛无敌,抑或是赵云的英勇果敢,他...
原创 老... 一组1921年老北京的街景图片,构成了民国十年的京城市井。 杂耍卖艺的总是那么出力,博众人眼球,也为...
原创 如...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了著名的襄樊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关羽以水淹七军的战术大败曹军,震慑了整个华夏。...
原创 为... 其实我一直觉得,历史不该是一个孤立的学科,而应该综合其他学科一起学习,才能真正读明白历史。反倒是专门...
张锦鹏:历史的遗忘与国家观念的... 摘要:本文对泰国北部美良河村拉祜族的田野调查看到一个现象:泰国北部的拉祜族迁徙历史并不长,但对自己曾...
原创 洛... 引言 巴山和汉水的地理背景,本是刘备起家之地,而诸葛亮的才华也因此得以流传千古。若提到关羽,他的雄姿...
原创 刘... 公元前188年,年仅24岁的汉惠帝刘盈去世。此时,最为高兴的莫过于刘盈的母亲——吕后。刘盈的死意味着...
原创 自... 哈啰大家,我是小格!研究国际史这么久,真没见过像日本陆海军那样的内斗,简直是坑死自己人:藏情报害死战...
50年,末代王爷载涛街头摆摊,... 1945年8月15日的夜里,北平北新桥一条偏僻胡同忽然喧闹起来。叫卖声混着收音机里天皇“终战诏书”的...
原创 道... 道光皇帝选择咸丰(奕詝)继承大位,而没有选择恭亲王(奕訢),这一决定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么,为什么...
原创 刘... 刘封原本是罗侯寇氏的后代。由于刘备没有自己的子嗣,他看中了刘封的才干和为人,尤其是刘封关心百姓、品德...
天池之怒:塑造东北亚历史的千年... 公元946年,沉睡数千年的天池火山突然苏醒,迸发出被称为“千年大喷发”的惊天浩劫。 这场喷发不仅是两...
李公明︱一周书记:从镜像中阅读... 《剑桥俄国史(第三卷,20世纪)》,[美]罗纳德·格里戈尔·苏尼 主编,杨成 主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
原创 蒋... 很多文章提到蒋介石曾毕业或在保定军校和日本士官学校就读,然而,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最多可以算是部分...
原创 黄... 颛顼、帝喾、尧、舜、禹和黄帝之间的世系关系是怎样的呢?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
原创 秦... 公元前522年,波斯帝国的大流士一世开始进行一系列改革,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体制,实施了行省制度...
原创 妲... 曾经有一次,我在某平台评论时提醒一位小编,妲己不姓苏,姓‘己’。没想到这条评论引来了网友们的群嘲,没...
原创 中... 战争,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对社会深刻的影响,但它往往也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如果没有战争,人类的...
原创 朱...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经历了从一个孤儿乞丐到一代君主的传奇蜕变。这一切的成功离不开他个人的果敢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