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当时秦始皇派兵攻打各个小国,虽然战争导致了人民生活质量下降,可是不得不说的是秦朝完成大一统算是开创了一个新世纪,在我认为是功大于过的。当然都说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果真秦朝在第二世君主继位的时候这个国家就走向了灭亡,都说秦二世残暴,确实是这样的,可是大家知道这个局面是谁导致的么,我觉得不仅仅是秦二世的假传圣旨,还有秦始皇的难言之隐,更重要的还是扶苏本身的思想境界问题。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扶苏当政,秦朝不会那么快灭亡",有很多人说这是对于假设问题报以最好期待的猜想,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扶苏这个名字听上去温文尔雅,而他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心中有仁爱,有百姓有天下苍生的好皇子。扶苏虽然是嬴政的长子但是并不是太子,他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就是未来的秦二世胡亥,虽然是亲兄弟,可是两个人的性格却是千差万别,扶苏是仁爱热情温润的,而胡亥就很游戏人间不务正业,但是他并没有对皇位有什么恻隐之心。反而觉得皇位就是自己兄长扶苏的,就像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一样,可是嬴政却迟迟不立太子。
扶苏的仁爱宽厚之心确实适合治理国家,提高经济发展,就像当时秦始皇"文书坑儒"的时候,也只有扶苏敢出来说话一样,他是真的为了天下苍生而发言,可是作为一名帝王,单单有仁爱之心是不行的,重要的是还要会巩固国家,应该硬气专制一些,也正因为此嬴政派他去镇守北方抵御匈奴,当时蒙恬也在那边,这一去不仅磨炼了扶苏的意志,锻炼了他的用兵才能,也让著名大将蒙恬归入了自己麾下。可嬴政到去世的时候都不曾说过要传位于扶苏,这也就给胡亥和赵高可乘之机。
一道假圣旨就结束了扶苏的性命,其实只要有心去琢磨就应该能发现里面的问题,嬴政都已经让扶苏回去主持葬礼了,而且把他派到边疆锻炼他,怎么可能是不器重他呢。可扶苏确实"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的思想,可能也是受了儒家思想的熏陶,最终在军中自刎。当时跟随他的大将蒙恬蒙毅即便有心带他夺得皇位,那也无计可施。自他去世之后,秦朝一步步走向衰落,其实如果当时扶苏治理天下的话,可能也不会使秦朝更加扩大,可是最少能保住基业。对内他勤政爱民,心怀社稷和苍生,对外又有蒙恬这样的猛将,自己也是统过军打过仗的。
当然秦朝当时一统六锅之后,国力军力大不如前,内忧外患同时存在,可不得不说赵高和秦二世加速了这场灭亡,如果换一位领导人可能局面会比当时好一些,但从根本上也不能解决问题。世界上也没有那么多如果,历史已经是这样了,我们也只是稍微假设一下,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