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曹操以两万余人的力量,击败了袁绍十万人。然而拥有广大地盘、兵力优势和后勤优势的袁绍为什么会输给要兵没兵,要粮没粮的曹操呢?
一.袁绍战略上的失策
袁绍在三国志有一个评价,叫做见事迟,意思就是做事永远慢人一步。之前迎奉汉献帝的时候他就慢了一步,以至于被曹操抢占先机。进攻曹操也是一样,被曹操先一步派灭霸进驻青州,牵制了自己的力量。黄河重要的渡口,延津、白马也被曹操于禁和刘延驻守,这样一来袁绍快速袭击的路线就被曹操堵住了,而正面又被曹操派人据守了鸿沟运河上游的官渡,就这样袁绍早期快速决胜的机会荡然无存。
不过虽然速胜无望,但是袁绍此时尚有机会在较短时间内击败曹操。因为这个时候,刘备还在徐州活蹦乱跳呢。如果这个时候和刘备联合,两相夹击,那么曹操必亡。事实上刘备自己都是这么认为的,毕竟曹操此时正在黄河南岸排兵布阵,严阵以待。他自己都认为,袁绍必然会和曹操开战,自己只要偷袭曹操后方就好了。
然而刘备没有想到的是,曹操兵临城下了。这个消息差点没把刘备吓死。这个时期的刘备都快有恐曹症了,听说曹操来了,内心惊恐不已。上城头一看果然是曹操来了,事到如今,只能撤退于是刘备溜之大吉。
那这个时候的袁绍在做什么呢?儿子生病了,正在家中哭泣。《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记载:“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说白了就是袁大老板忙着哄孩子,没时间去管刘备,结果又一次,错过了机会。
二.糟糕的指挥
袁绍有他的底气,而且底气很足。这是因为他有强大的骑兵,足有万余人。事到如今,为了速攻得手,袁绍派出了大将颜良,率兵去攻取白马。得说有这哥们,实力还是足够的,按理说夺个小小的城池不算什么。
可惜颜良勇力过人,谋略也有,奈何自家老板智力有欠缺。颜良一连攻城数日,曹军损兵折将。曹操畏惧袁绍军势,所以他就依着荀攸计策,在延津佯动,装出了一幅要渡河攻击袁绍后方的态势,这可就把袁绍吓坏了。袁绍是知道曹操的,这个曹阿满坏的很,惯于偷袭别人后方,于是带着大军去延津防着曹操去了。
他这么一走,白马这里的颜良可就势单力孤了,虽然打白马守军是够了,但是如果曹操来偷袭,就未免手忙脚乱。曹操一看袁绍走了,就立刻带着士兵快速偷袭颜良,打了一个回马枪。可怜的颜良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曹操背刺,而且他作为大将,有戎车,上面有华丽的麾盖。关羽眼睛多贼啊,以前是打枣的,那么高的树上的枣他都能看出好坏,何况那么大一个麾盖子呢?
于是关羽跃马而出,直奔颜良而去,到了颜良近前,颜良还没反应过来,关羽就将颜良杀了。三国演义里说是关羽纵马抡刀,实际三国志里,关羽用长枪刺死了颜良,然后抽出腰刀,一刀砍了颜良的脑袋回去邀功了。三国志记载是:“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如今颜良一死,曹操立刻疏散了白马百姓,免得袁绍报复屠城啊。袁绍这个时候也反应过来了,于是命令文丑带兵前来,准备将曹操杀了。可惜文丑武艺虽然不错,但智商更是欠缺,比袁绍还不如。曹操一看文丑追兵到了,先是命令部下抛弃辎重,然后让自己的部下都躺在地上休息。
文丑到了一看,曹操搞什么飞机,大白天的都躺在地上晒太阳?他犹疑不定,手下的五千多骑兵就纷纷去强夺曹军物资,这么一来他的兵马就乱了。曹操一看大喜过望,立刻下令全部骑兵上马冲击,一番乱战,文丑丢了命,麾下将士也随他上了奈何桥。
现在颜良、文丑两次失败,袁军骑兵全军覆没,再想机动作战已经不可能了,可怜的曹老板只能凭借大军去和曹操死磕了。
三.内部派系混乱
袁绍除了正面战场上有个曹操做对手,内部的派系相互争斗也是要命的。虽然说无帮无派千奇百怪,但要说都和睦相处,那还真是不太可能。袁绍这里也一样,内部两大集团就是颍川集团和河北集团,另外还有一个南阳派系,这是袁绍的嫡系,和他从南阳一起出来的。
颍川集团的代表人物为辛评、辛毗、郭图、荀谌,河北集团则为田丰、沮授、张郃、高览、审配等人,而南阳派系则是逢纪和许攸为代表。乍一看人才济济,然而这些人内部撕成一团。
在汉献帝这件事上,两大集团就相互开撕。河北集团如田丰、审配等人就力主迎奉汉献帝,而颍川集团的郭图,辛毗等人就反对迎奉汉献帝。双方在袁绍面前互相撕逼,头疼不已的袁绍最后决定,在南阳集团的谏言下,不迎接天子。
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袁绍内部有两大集团一大派系,而南阳派系是有决定票权的。不过南阳派系比较激进,如果换个今天的说法属于鹰派,所以他们对于同样比较鹰派的颍川派系就颇有好感。而河北派系则较为稳重,属于稳健派,所以他们的策略就相对让袁绍不太满意。如果多加一条,颍川在河南,和袁绍更为亲近。
这一点在南下的战略分歧上,表现得透彻无疑,此时袁绍集团内部出现了两种策略。颍川派系主张立刻进行大决战,趁着士气正旺,集中力量,一举消灭曹操,这种战略建立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战略考量上。而河北派系主张进行持久战,以休养生息为主,同时不断骚扰曹操,让他无法发展,直至全方位超过曹操为止。这种战略建立在己方在人口,土地面积,财力上都超过曹操的战略考量上。
双方的担忧和初衷也截然不同,颍川集团担忧和初衷是,随着时间流失,曹操会越来越壮大,原本疲惫不堪的军队会恢复,而曹操占据的淮南等地也会重新发展起来,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大决战,伤亡会很大,不如趁早消灭曹操。而河南集团相反,他们担心的是,现在没法撂倒曹操,结果导致己方损失惨重,毕竟对比曹操,袁绍集团也没好哪去,虽然一直在胜利,但是损失也不小,不如先积蓄力量。
从本质来说,双方都没有错,都明确的战略观。然而双方为了各自的战略规划,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的进行斗争。而南阳派系也倾向于颍川集团的策略,这就导致袁绍最后选择了大决战策略。河北集团则不断地劝阻袁绍,不要进行大决战,这就让袁绍非常不爽,更加忽视河北集团的谏言,加之颍川派系也对河北派系进行打压,这一切最终导致了袁绍集团在官渡之战时分裂。
结语
袁绍在官渡之战的失败,不仅仅在于曹操的指挥有方,实际在于自身的错误。对时局把握失衡,实战判断又出现错误,再加上对内部派系的平衡没有意识,这才最终导致了自身的失败。严格来说,袁绍并非输给了曹操,而是输给了自己。
参考文献:《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