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北京的13陵,可能无人不知,但是作为大明王朝的首都的北京并非明朝的开国首都,之前的首都是南京。而朱元璋的明孝陵还在南京的紫金山,当时朱元璋死后,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一个孙子,这引起了朱元璋四儿子朱棣的强烈不满,而朱棣从之前镇守的北京发兵,很快就攻陷了南京,经过一系列的屠杀以后,朱棣夺得了皇位。
在朱棣夺得皇位以后,便将首都迁回了他之前镇守的北京,而朱棣不仅修建了庞大的皇宫,还通过一个江西的术士,找到了一个地方叫黄土山,这里依山傍水,正是修建陵墓的绝佳场所。前面有两座高山犹如守卫一样,守护这片土地,而此处经朱棣定为明朝的皇家园林,自己的陵墓定名为长陵,先后有13个皇帝葬在这片土地上。
1956年,当时时任北京副市长的历史学家吴晗,通过国家批准对13陵进行了挖掘考古工作,而当时首先要挖掘的就是这片陵墓的创始人朱棣的长陵,但是因为考古人员找不到墓道口,只能在找找其他的突破口。而正在这个时候,考古人员发现了定陵的城墙上面有很明显的凸起,而经过简单的挖掘就发现了在墙壁上刻着清晰的三个字“隧道口”,更是坚定了考古人员的信心。
这个定陵的主人正是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这位皇帝由于10岁就登机,但是其实权利都在几位辅政大臣的手上,所以自己基本没有实权,整天喝酒沉迷美色在后宫。21岁的他似乎就已经准备放弃自己的人生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寝。而当定陵修建完成以后,他就回到了皇宫,从此没有走出过紫禁城。朱翊钧一直隐居后宫,自己有一个特别喜欢的妃子郑贵妃,他当时想把皇位传给他和郑贵妃生的儿子,但是遭到全体大臣的反对,理由是不是长子,朱翊钧知道自己无力回天,但是他采用了自己的方式去抵抗,那就是以后的30年里,他拒绝和任何的大臣见面,而所有奏折都是要靠太监来传达,很多奏折根本就没有能拿到皇上的回复,荒废了朝政。
当考古人员打开地宫大门的时候,被地宫的宏伟所惊呆,全部是由巨石砖堆砌而成,而在万历皇帝的棺椁沉睡的地方,放了三口棺材分别是两位皇后和万历皇帝,而郑贵妃并没有按照万历生前的遗嘱合葬到定陵之中,这个生前孤独的皇帝,死后注定还是要承受着孤独。
而在定陵中发现的宝物可谓是数不胜数,在万历的棺材中,宝物足足覆盖了30层,而从定陵中发现的宝物有3000多件有余。除了一部分的随葬器物之外,大部分都是生前使用的宝物,而万历皇帝生前使用的酒具,更是令人惊叹当时手工艺的强大和皇家生活的奢侈。万历皇帝金冠和4顶皇后的凤冠,金银珠宝加上当时的能工巧匠,实在让人感叹当时中国匠人的强大。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也都在定陵博物馆进行展出。
而这一个强大的明朝帝国,却在政治的腐败中土崩瓦解。在万历皇帝死后的20年,明朝就覆灭了,虽然修建了万里长城,但是还是没能阻挡内部起义和满族骑兵的进攻,最终一个强大的帝国明朝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随后国家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禁止对所有的帝王陵墓进行挖掘,万历皇帝也成了史上唯一一个陵墓被挖掘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