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光和七年,即公元184年,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乱不断,国家变得越来越衰弱。而刚好这一天全国大旱,无数老百姓连饭都已经吃不起。
在这样的情况下,巨鹿人张角一声号令,各地老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头扎黄巾,史称黄巾起义。
尽管最终起义在各路诸侯以及朝廷的联手镇压下宣告失败,但此次起义也给东汉朝廷的统治带来巨大冲击。
趁着平息叛乱的机会,各地军阀拥兵自重,三国局面最终形成,《三国演义》的故事,也就此展开。
从张角黄巾起义到司马炎活捉孙浩为止,小说中出现过无数知名将领,也有无数将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去。那么在所有死去的将军之中,阵亡时官职最高的名将分别都是谁呢?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一定很难回答,毕竟在观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官职让人眼花缭乱,实在难以记清哪一位将军是什么官职,同时也难以记清其官职的实际有多高。接下来不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国时期,阵亡时官职最高的名将都有哪些人。
镇西将军钟会
对于钟会这个人,大家一定十分熟悉,正是钟会在正面给予姜维极大的军事压力,才最终让邓艾有机会能够从小道直取成都,并最终成功导致蜀汉灭亡。
可在这之后,因为姜维挑拨离间并怂恿钟会自立的计谋,最终导致钟会因自立失败,死于乱军之中。在战死之时,钟会官职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他的官职相较于三国时期的绝大多数知名将领,都要高上许多。
前将军关羽
在很多人眼中,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众多知名事迹傍身的关羽,即便在战死之时的官职没有排名第一,排名前三也应该理所当然。毕竟在整个蜀国势力之中,关羽的个人声望以及个人能力,的确无人能够取代。
遗憾的是,在阵亡的时候,关羽官职为前将军,假节都督荆州诸军事,阵亡官职排名第四,并未进入前三。而他在吕蒙偷袭荆州,徐晃外围增援的情况下败走麦城,至今仍然是诸多读者心中的遗憾。
倘若在那个时候,刘封前往救援,或者关羽及时察觉到东吴的小动作,最终的结局是否会不一样呢?谁也没有办法做出解答。
车骑将军张飞
关羽阵亡以后,刘备与张飞两人都想着如何为自己的兄弟报仇。可根据小说之中描述,正是因为张飞太想为兄长报仇,脾气太过暴躁,最终才让范强、张达成功刺杀。
阵亡之时,张飞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曾经长坂坡上据水断桥,一声怒喝让曹军不敢前进半步的张飞,也就此退出小说舞台。
事实上,对于关羽张飞的阵亡,许多读者一直难以接受,要知道三国前期,当刘备四处奔走之际,一直都是关张二人充当刘备身边的最强战力。
如今两人先后阵亡,也难怪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以后,会最终病逝于白帝城中。
征西、车骑将军张郃
魏蜀吴三国之中,蜀国有五虎上将,而陈寿在《三国志·魏书卷十七》中也提到了五子良将。作为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其个人战斗力以及统帅能力,自然毋庸置疑。
即便面对诸葛亮的时候,张郃依旧没有丝毫慌乱,完美展现出一名大将应有的战斗风采。
然而张郃戎马一生,最终却在领兵追击蜀军的过程中,不幸中箭身亡,同样让人唏嘘感慨。根据文献显示,其阵亡时官职为征西与车骑将军,有着两种军号将军的加持,在三国所有阵亡将领之中排名第二。
姜维
最后便是排名第一的大将军姜维,在阵亡的时候,总览蜀国军政大权,官拜大将军。继诸葛亮六出祁山以后,姜维九伐中原。
而在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人的众多交手之中,姜维也是胜多败少,足可以看出他的个人实际军事能力之强。
只可惜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最终只能屯田避祸。尽管他据守剑阁,成功阻挡住钟会大军前进的步伐,但依旧没能拦住小道偷袭的邓艾。最终,姜维使用计谋想要起死回生,却因钟会反叛失败导致自己被魏军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