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代中期,边防重臣马文升,为当时维护边境安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迪丽瓦拉
2025-07-19 02:04:04
0

文|蕴藏冬夏

编辑|蕴藏冬夏

明朝是在元朝灭亡后的又一个汉人王朝,一些游牧民族仍然环顾在明朝边疆内外。明初朱元璋在继承了历代封建王朝“内中外夷”思想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他提出了“天命论”和“华夷一家”的思想。这是在经过元朝统治后民族融合已达到一定程度,同时为了羁縻少数民族以巩固新王朝的统治而提出的。而后明朝各统治者在此基础上有所继承和发展。

明朝改变了元朝对外征战的策略,坚持“守在四夷”的思想,而清朝则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守在四夷”和“守中治边”相结合,明朝因此成为连通“扩张”与“防守”的桥梁。由此可以看出明朝边疆治理的重要性。

马文升是明代中期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在成化和弘治年间,马文升凭借其卓越的政治和军事能力被明廷委以重任,

在其担任边防大臣期间为加强明朝的边防和维护地方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马文升的治边实践

景泰二年马文升进士及第,被授予监察御史之职。而后在成化四年固原叛乱时,马文升被任命为右副都御使,开始正式登上明中期的政治舞台。在固原平乱之后,他接连巡抚陕西、整饬辽东和收复哈密,期间他平鞑靼、安流民、兴西北、稳辽东,为明朝边防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平固原乱。

元朝灭亡后,蒙古人退居草原。环伺在明朝北方和西北边境的蒙古部族大体上可以分为鞑靼和瓦剌两部,他们在草原上互相角逐,分庭抗礼。明景泰四年,也先短暂统一漠北草原的蒙古各部,自称“大元田盛大可汗”,建立起幅员广阔的统治大帝国。景泰五年,也先因部众内讧而遇刺死后,瓦剌衰落,鞑靼复炽。

成化元年,鞑靼人进入河套地区,不断劫掠作乱,启衅边境。战乱和天灾导致部分蒙古人归附明朝,他们被明廷授予官职安置在边镇之内,时人称其为“土达”。但由于“土达”仍保留着蒙古人的部分风俗习惯,且与北方故元残余势力有着共同的民族情感和族属联系,因此他们时常与寇边作乱的鞑靼人里应外合,成为一股严重威胁边境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成化四年四月,固原土达满四叛乱,叛军凭借石城天险多次击败官军,兴风作浪,猖獗不已。此时散布在周围的土达民众聚集成一股庞大的叛乱势力,甚至有窥取陕西之势,这使明廷朝野震惊。成化四年八月,明廷命项忠为总督,马文升为陕西巡抚,前往固原平乱。到达固原后,马文升事必躬亲,他在考察地形后看出叛军缺水少粮的弱点,指出“贼城里既无水而当粟亦渐乏,若绝其当汲,则彼若釜中之鱼,当自毙矣”。

于是他调集军队围困叛军并切断其水源和物资。被围困多日的叛军逐渐匮乏,最终被明军所剿灭。战后马文升清整兵马,及时总结出叛军久不能克的原因是石城的险峻,由此提议项忠派遣官军毁掉石城险隘,以防微杜渐。同时,他也不忘抚恤土达民众,以避免土达再次作乱。他在固原平乱的一系列措施使民族矛盾逐渐缓和,固原也由此安定。

巡抚陕西。

成化四年,在平定固原叛乱中做出重大贡献的马文升受到明廷的重视,明廷命其巡抚陕西长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马文升勤于边务,在治边理政的各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成化年间,孛罗忽、癿加思兰等蒙古部族连年入寇河套地区,引发骚乱,威胁着明廷北部边疆的安全。成化八年,马文升驻兵韦州,在黑水口设伏擒拿蒙古平章,后又在汤羊岭击退了来犯的蒙古人。马文升清楚认识到敌我形势,指出“以今日虏势论之,部落分散,固不足深虑,但我武备不振,当粮不足,亦在所当忧”,针对蒙古族的分散性和明廷的兵粮不足的特点,提出修固城墙来提升防御能力,以静制动,用自我防御应对外部侵袭。

成化六年,荆襄地区爆发流民起义,波及湖北、河南、陕西等地,流寇多达百万之众。马文升积极派兵联合项忠镇压流民起义,在平息变乱后又前往流民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他指出对于流民问题必须做到未雨绸缪,在流民聚集的荆襄南阳等地派遣专员巡视,同时多加操练,加强军队战斗力。他平息流民并对流民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及时赈灾救民,维护了地方治安的稳定。

整饬辽东。

辽东地区是明朝经营东北边疆的一个重要战略中心,其地主要生活的是女真人,明朝在洪武年间陆续设立军事卫所对其进行管理。明朝初期,明廷奉行招降政策并积极与女真人进行朝贡和交流,借此羁縻笼络女真人。

正统年间,瓦剌脱脱卜花王进犯辽东,女真人死伤众多。这时明廷的招降和朝贡政策也逐渐松弛,外部的侵袭和内部的优待不再引起了女真人的不满,他们不时挑起民变,危害地方治安。与此同时,北边的故元残余势力也虎视眈眈,妄图联合女真人发动叛乱。辽东的边防在此内外交困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成化十二年八月,故元后裔满都鲁自称可汗进犯宣府,声势浩大。慌乱的明廷经过合议后派遣马文升第一次前往辽东整饬边防。九月,马文升抵达辽东后,率先惩处了渎职的官员,并修城筑堡,训练军队,严加防范。而蒙古叛逆在知晓辽东有所戒备后便没有再继续侵扰,马文升便把辽东边政交予山东巡抚陈钺后回京。成化十三年,海西女真头目散赤哈因陈钺办事不公而与其不和,海西女真各部也对明朝心有间隙。

次年,陈钺误杀贡使,边患激发。成化十四年四月,马文第二次赶赴辽东,他首先安抚当地民众,“各以牛布给慰之,且令其酋长赴京”,将各部落首领送进京城监视控制,以避免各地酋长率众作乱。然后,他派遣熟晓女真语言的赵安“以招降为名,阴探于渠魁卜剌答所”,探查女真虚实,获取敌军情报。而后调兵遣将,以逸待劳,在海西女真进犯时及时击溃了叛军。成化十五年马文升因得罪汪直被贬入狱。成化十九年,汪直失宠后,马文升官复原职,第三次巡抚辽东。由于他公正廉洁,合理对待当地人民,女真人与汉人和睦相处,辽东边境多年未有大的战事和叛乱发生。

收复哈密。

哈密卫是明朝永乐四年建立的羁摩卫所,是连接中原和西域地区的交通要道,明廷封其首领为忠顺王,其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十分重要。成化年间,吐鲁番占据哈密。弘治元年,吐鲁番速檀阿黑麻诱杀忠顺王罕慎,次年又擒获明廷另立的忠顺王陕巴,边境危机一触即发。

由于明廷一贯采用招抚羁縻政策导致哈密几经反复仍未能收复,时任兵部尚书的马文升决定对吐鲁番采取强硬的手段。他采用杨翥的建议,利用关西诸卫与吐鲁番的矛盾,联合汉人和罕东卫的军队深入西域。这是明朝首次出兵深入西域,并成功收复哈密,扩大了明朝对西域各国的影响力,使西域各国纷纷称服。

在收复哈密后,马文升还做好了充分的善后工作。首先,命令回回、哈喇灰、畏兀儿哈密三种主要民族的头目辅佐陕巴。其次,考虑到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允许他们在哈密和肃州自由居住和往来。最后,清查流离失所的哈密民众,并给予他们牛具、种子、布匹、粮食等物质资源使其恢复生产生活。就这样,无论是哈密的上层统治者还是下层民众,他们都感戴明朝的恩惠,哈密也逐渐稳定下来。

马文升的治边思想

马文升近三十年的担任边关巡抚和兵部尚书的政治生涯,使其成为处理边政的专家。纵观其治边生涯,他的许多治边措施都处置得当,对缓和矛盾和解除危机都十分有效。他的治边思想是对历代封建王朝“内中外夷”的调适和发展,我们可以从《马端肃公奏疏》中管窥一二。

修饬武备,增强军士战斗力。马文升充分认识到武备的重要性,他从四川两广云南调集军队,日夜操练,严加防范。而修饬武备的关键在于军士,他认识到只有充分保障军士的生活才能提高军队战斗力。同时,他在马政上提出把朝廷分配的马匹设立三个等级,根据实际喂养情况来赏罚军士,做到公平公正,以调动军士的积极性。而面对游牧民族寇边时的机动性,马文升提出各边镇要统一调度,互相协调支援,做好充足准备。

怀柔和防范,双重手段治夷。马文升在对于边疆各少数民族采取的是怀柔和防范并举的策略。在面对光禄寺对待贡使不称职时,他提出“今后除筵宴外,其午门外夷人酒饭,仍令每日侍班御史廵看。但以前克减酒肉,十分菲薄者,许将光禄寺官并局长等参奏拏问”,派遣专人保障贡使的待遇以怀柔远人。在施恩的同时也对少数民族加以防范。

禁伐山林,保护自然资源。除了着眼于军队和少数民族外,马文升还注意到周边环境对于边防的影响。明朝永乐宣德年间由于国家重视,法纪严明,无人随意砍伐山林树木。但在成化后,官员和民间百姓为图私利,纠众入山,大肆砍伐山林,使得自然资源严重受损。而马文升认识到山林树木也是明朝边疆的天然屏障,因此建议明廷要求各地军民禁止砍伐林木,违者依律惩处。

马文升的治边思想评述

马大正认为明廷的治边思想可以归纳为“守备为本”“刚柔并济”“以夷制夷”三个方面。马文升的治边思想也大体可以归属于这三方面。通过马文升的治边实践经验可以看出他拥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和优秀的治理能力,多年的治边经历使他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治边思想。而对于其治边思想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

他能从主客观两个方向出发思考问题。对于边防问题这一矛盾命题,他认为主要矛盾在于明朝自身边防建设的薄弱。因此他的治边思想核心在于加强自身边防,同时认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修整武备,进而从军士、城防、物资三方面出发分别制定对策。他认为边防问题的次要矛盾在于处理好明朝同边境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他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时往往采取刚柔并济的策略。在对待叛军时剿抚并重,在对待民众时恩威并施,怀柔的手段中透露着强硬,以此成为其治边理政的重要法宝。

他还能从多方面入手整饬边防。他能充分考虑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利用地形优势,因地制宜地解决问题。他每到一地,往往先进行实地考察,考虑敌我形势,进而提出对策。在对策的制定的同时,他还注重人才的培养与运用,认为“图治莫先于育材”。他任人唯贤,驭人有道,不拘泥于论资排辈,及时惩处贪腐官员,充分将制度与人事相配合以达到成效。

除此之外,他还注重发展边防经济,清整屯田和发展茶马贸易等举措既稳固了边防、缓和了民族矛盾,又给边防建设带来了经济收益。

我们也不能忽略他治边思想的不足之处。他的治边思想并未能跳出“内华夏而外夷狄”的传统思想,仍旧秉持“夷夏之防”的态度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他认为夷人“其性谲诈、叛服不常”,在夷人寇边作乱时往往严加防范,严闭关口,禁止民众私下与夷人有任何交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族人民的交流与合作。但这是历史人物的局限性,也是他未能超脱时代的固有特点,我们不应该对其过度地苛责。

结语

回顾马文升的治边理政生涯,是值得被称颂的。他在处理明朝西北和北方边务的过程中实行的选将练兵、修茶马政、修筑烽燧、赈济流民等措施平息了地方叛乱、增强了边境防御能力,促进了明廷边疆的安定。

同时,他在任期间公正廉洁,修政安民,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为巩固明朝统治和“弘治中兴”局面的出现贡献了自己的一分力量,也在明中期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57年5月17日,贵州省濯水县合作食堂对于经营问题召开了一场全体讨论会议。在会上,负责人张书记进...
原创 不... 第一位:秦武王 秦武王,又叫秦武烈王、秦悼武王,叫赢荡,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特别的好战,四处征战,...
原创 故... 故宫在古代被叫做紫禁城,位置是在北京中轴线的正中央,是中国明代和清代富丽堂皇的皇家宫殿,也是至高无上...
原创 周... 周文王姬昌(前1152—前1056),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后,继承...
原创 孝... 孝庄13岁就嫁给了皇太极,她一生如履薄冰,在后宫众多佳丽中脱颖而出,凭借自己的能力笼络了一大批人。 ...
原创 贵...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邻村胡...
原创 山... 当年山东人为什么要选择北上闯关东?去南方富饶之地不是更好吗? 每一个东北人都有一个山东和河北的远房...
原创 孙... 三国时期英雄豪杰辈出,关羽作为一代武圣更是当时的代表人物。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几乎...
原创 脱... 我认识蒙曼老师,是通过央视的“百家讲坛”认识的;她在唐史的研究上有一定的造诣,很多内容讲得有一定的深...
原创 三... 从黄巾起义之后,汉末就呈现混乱局面,各种事情突发而来,先是董卓乱政,引发的一系列诸侯讨伐战,紧接着就...
原创 唐... 中华几千年文明,王朝不断更替,而在古代皇权下,要想快速的富贵,攀龙附凤的方法除了进宫服侍皇帝,他日生...
原创 云... 在唐朝时期,云南地区涌现出两个备受瞩目的王国,分别是大理和南诏。这一历史现象常使人们感到困惑,尤其是...
原创 批... 义和团运动是我国十九世纪末期爆发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时至今日,对于它的评价还是有着两种截然相反的...
原创 不... 张定边出身渔家,身材魁梧,留着五绺美髯,潇洒英俊。知天文识地理,习兵法,练武功,精拳艺,擅岐黄。为人...
原创 《... 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被元军俘获,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要他...
原创 古... 山东省诸城市,这个“诸城”,其名的来源,现存在三个传说争议版本。 一个是,因古邑“诸县”而得名。在今...
原创 钟... 一个是蜀汉的大将姜维,一个是魏国的大将钟会,他们两人是如何成为知己的呢? 在诸葛亮逝世之后,北伐的...
原创 在...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时,东北野战军有12个步兵纵队、1个铁路纵队、1个炮兵纵队,计有70...
原创 周... 28年,周总理下令杀死朱德第四任妻子,这是为何? 在我们党不断发展,无数革命战士英勇奋战争取民族解放...
原创 刘... 孙尚香其实是后来人给刘备的夫人孙夫人起的名字。历史上并没有具体记载孙夫人的姓名,在小说《三国演义》里...